APP下载

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启示

2015-03-26陈保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武当道教图式

陈保红

(湖北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系,湖北 武汉 430062)

宗教是特定社会条件下人们精神信仰的皈依。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它集华夏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为主体,将数理、文学、医学、天文、地理、巫术、阴阳等学说融汇其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学的根基。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和自然奇观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反应,给人以深切记忆或令人难以忘怀,这种被称作“人性的终极瞬间”的审美状况会使人对崇高的东西产生审美敬畏而后被感动、被震颤。道教正是应用了这一心理反应而对宗教教义加以图式化注释,这种图式是用“‘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具象于生活,表象于艺’,‘艺’赋予‘道’以生命和形象,‘道’给予‘艺’以深度与灵魂”。[1]用视觉图式语言来诠释道教教义,感召并引领人们进入宗教情境并崇拜、信奉它。武当道教图式语言在武当道教文化的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以其造型形式的多样性、典型性、审美性、独特性与综合性成为中国道教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思想内涵

道教是集儒、道思想于一体的宗教,它的创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道家学说,它从先秦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行为中汲取营养用以组建有关神仙信仰的思想体系,其基本信仰是人可以通过修炼而长生不老,升天得道。武当山也叫“太和山”,相传是玄武神得道升天之地,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说。武当道教主要将真武神及其他诸神偶像化,以图式化语言来宣讲道义,以真武等神的视觉图式与武当的自然、建筑环境共同营造的情境来驱策信众遵循教义和教理的。

1.武当道教图式语言中“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对真武神的信奉,宋、元以来从皇室到民间都有广泛的尊崇基础。明成祖朱棣为了稳固政权,营造皇权“神佑”的舆论,下旨将武当道教殿宇命名为“大岳太和宫”,并下令对武当山“相其广狭,定其规制”。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修建寺宇。由于皇家的投资,修建的规格大都是按照皇宫的范式进行,道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具有皇家的威严和气派,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一宫”的道教文化圈。武当道观的建造表现着封建君主对武当真武神极高的政治祈望,体现着“君权神授”的皇权理想。而作为表述这一思想的武当道教图式也因规制的恢弘而制作精巧、造型雅致、大气严庄,它极具中国宫廷图式的造型气魄,更有道家思想的理念,成为道教文化的珍贵遗迹。

2.武当道教图式语言中“忠孝仁义”的伦理思想。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不仅与道家有着密切的渊源,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武当道教的伦理思想历来与儒家的“道德教化”,“仁义礼智信”思想互补短长、相互辉映。武当道教假神设教,将儒家纲常、修性与“道”信仰相互融合。宣扬“忠孝仁义”是其思想的组成部分,《太上说真武本传妙经》《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等道教经典就是传播忠孝仁义的重要典籍。元代时,武当道教吸收并发展了净明道派“忠孝成仙”的修道思想,主张“人仙道先全人道”。“全于人道”,主要是做到忠孝仁义方能成仙得道。在“济世利人、和光同尘”的人生理想和境界中,以忠孝为道义的武当为信众绘制了一个“福寿康宁、成仙得道”的美满境界,除在道经中传布忠孝理念,武当道教还将孝道思想通过图式的形式表现在殿宇营造和神像崇拜之中,在武当金顶的父母殿和真武观中的“二十四孝”等图式就是道教忠孝思想的外化,是以孝为教化的典范,它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诲作用。

3.武当道教图式“天人合一”的道家宇宙精神。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对自然存在着无知和依附,他们能随时体悟到来自外在的某种神奇力量操控,进而对世界心生敬畏或畏惧,这种心理导致农耕时代的先民对于“地利、天时”极其器重,同时也作用于民族思想的深处,所以我们民族气质中一开始就暗含了天、人关系和谐互溶的“天人合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道,非常道,道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与本源,天地间由阴阳二气生成,而这阴阳二气并不是静止凝固的,而是互相冲击激荡而后达到和谐状态的,再由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负阴而抱阳。他还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三者和合,人生追求的目标不是认识、征服自然,而是泛爱万物。”[2]于是“天人合一”也成为中国道教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和道教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这种宗教理念的驱动下,道教图式具有了广谱的生命意义,武当道教图式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石,无论是殿宇的法式营造、造像的构成形态还是图式的表达语言,都为道教神圣教义赋予人性化的严庄与和谐。

二、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基本特征、造型形式与工艺

1.武当道教图式语言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审美形式与宗教伦理思想的统一:道教思想借助图式的表达不仅传达了道教的主旨,同时也表现出维护、加强皇权伦理制度和思维意识的功能。②汲取传统艺术的深厚精髓,表达明晰的人文主义精神:构成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一切因素,如人物性格、造型风格等都是从宗教教化出发,从人的审美心理出发,塑造出信众所能接受、理解和赏阅的形象。③图式语言整体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强:它是策动当时可以诠释道教思想的所有因素和制作技法综合而成的完美的艺术造像。从铸铜营造到整体环境布局,从建筑装潢到局部图式,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堆砌,缺失任何其中一项,就会影响整体审美效果。

2.武当图式语言的造型形式。就武当图式语言造型内容和形式而言,它描摹的主要对象是道教神界的神圣仙人,工匠们在创作中以虔诚的心境膜拜神灵的同时也祟尚自然,对生命与万物具有强烈的赞美之情,他们惟妙惟肖地描摹大自然的生灵,以形写神,以神传情,使图式灵动生辉。他们依照物象的形制巧妙绘制,使图式形式具有向外延展﹑发散的审美意味和迷离交错﹑灵动万变的视觉效果,渲染出了道教神圣、庄严的氛围,加强了宗教虚幻神圣的超自然力。

3.武当图式语言的材料与工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武当道教图式语言在承接我国传统图式的基础上,在材料的选取和制作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应用与突破,它将材料的内涵与自然物象、建筑环境有机综合配置,集历朝铜铸、彩塑、壁画、廊檐图式等艺术语言之精华,题材丰硕壮大;新的形式不断涌现;表现手法层出不穷;法度规矩更加严密规范;等级层次更加清晰、严明,是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奇葩。

三、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精神启示与审美价值

美是人作为精神需求最高端的感性愉悦,是崇高所必备的要素,崇高的罕见性通常存在于超凡大尺度的自然或人工作品,尤其是人工作品与以自然为背景的相互作用中。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把崇高的对象看做神灵的象征和神圣的最好居所,它们美好、伟岸、罕见,使人身临其境而又不可企及,人在这种崇高情境的刺激下产生审美敬畏,被深切触动以至于感到震颤。武当道教道场的营造正是将这种神秘性和审美性的崇高融进了宗教敬仰之中,它将自然山峦的崇高与人造建筑、图式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将宗教教义与审美情绪在崇高之中交织,打通了人、神世界的边界。

1.精神寓意。元明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道教图式的创新和发展,武当图式艺术形式更加成熟,它的教化意义更加凸显,作为宗教发言的利器对受众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使信众在教义与审美映照的环境中被极具表现力的视觉图式所感召,内心发生敬畏、被打动或被震颤,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同化,引导受众进入道教设置的美妙情境。由于武当图式表达是通过物质构成的偶像媒介而非直接的人为道德指向,与信众交流可以在毫无强制和压力下进行,这时的图式作为道教世界的符号具有了“载道”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个敞开的世界而非机械的说教。信众站在道宇中,图式语言精神化的显现可以使人与“神”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它成为信众精神生活的重要依附,它的图式化语言不仅使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也令人们的情感与图式偶像产生共鸣并直击心灵。

2.审美作用。武当图式是对道的阐述,是‘道’的外化范式,它们凝集着先民们丰富的情感﹑期待﹑愿望和思想内涵。工匠们由“‘道’的阴阳虚实而绘出的节奏虽然涵咏在虚灵中,却绸缪往复、抚爱万物而澄怀观道。它所表达的万象,是出没太虚而自成文理的”。[3](p97)品读武当道教图式,你会被它透射出来的威仪肃穆﹑绝艳惊采﹑流动飞扬的瑰丽感所征服,那神圣而神秘﹑深沉而大气的造型冲突,浪漫且质感的色彩挥洒都给人以无尽的精神震撼,那时艺术工匠的脑海里似乎有着无尽的新奇的念头和丰富的创作灵感,其塑造的视觉符号正符合了当时人们对道教神圣的想象。

四、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现实性

反思当今造型艺术界的体制积弊对图式语言的创新与发展的约束,将西方图式照搬而食洋不化,以及对传统一知半解的现象。把握当下图式语言精神与审美取向,找准中国图式话语在世界图式话语体系中的位置,以防中国艺术话语在世界文化中缺席或主体性失落,使中国文化理念具有视觉感召力,推动人类文明多元化和谐共融成为视觉图式研究的重要课题。

武当道教思想是华夏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思潮高度结合的产物,它在各方面都显现过无比的生机。武当道教图式语言是古代工匠用虔诚的心去塑造和表达对心中神圣的热爱并传达着道教教义,它的表达即显示着宗教的力量,也沉淀了更多的道教精神与美学感染力,它是直通人性的。它的审美样式可谓具有“化感之本源,志气之服契”的风骨,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风范。

对于武当图式语言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启示的研究是“试图对到达了当时那个阶段的人类的诸发展环节作一个全面理解,并将它们的内在运动,它们的自身规律性表述出来。”[4](p142)武当道教图式语言体现的是将悠久的造型艺术和传统美学与诗学不可分割的契合,是对道教文化的精神性和审美性的展示。关注这种表述有助于克服现实中的技术与传统的二元对立,将图式从注重物质功能转变为突出情感异化功能的作用,并以更精致的工艺方法表现出一种浑厚、朴直与机智的单纯。就艺术成就来看,武当图式语言不论是对人的精神作用还是审美贡献都是无可挑剔的,它庄重肃穆、单纯凝练、气运生动,让膜拜它的人们心生敬畏,心灵震颤,使人仿佛感到它的真实存在,得到不可言喻的审美感受与涌动的情绪。它使“道”这种形而上的教义和“艺”的表现形式体合无间地融汇在一起。在科学思维与艺术传达为主题的今天,重新认识和探索武当道教图式中存在的一些意喻深厚的成分,认真解读武当道教图式语言的内涵,是我们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有效途径。

[1]王纯菲.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重估宗白华文艺理论的“生存”价值[J].社会科学辑刊,2001,(1).

[2]吴雪玲.“天人合一”思想探源[N].北京:光明日报,2007-11-09.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诗画中表现的空间意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卢卡奇.青年黑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猜你喜欢

武当道教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武当佳境
武当还馍录
西夏道教补议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