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楚文化艺术衍生品的形式美与美学价值

2015-03-26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漆器艺术设计

张 炼

(湖北美术学院 版画系,湖北 武汉 430062)

一、绪论:

已知的考古学资料证明,成就非凡、别具一格的楚文化艺术,是在西周以来的姬周文明的基础上历经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的洗礼,以强大的经济政治影响力,融合吸收被吞并的众多周王室同姓、异姓封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先进文化元素综合提炼再创造而成的。至此,楚文化艺术突破了先秦姬周文明的樊篱,取得了迥异于其他文化艺术样式的质的飞跃。皮道坚先生指出:“楚艺术不惟明显区别于中国东周时期北方地区的艺术,也是与人类在古代世界所有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大致同期的古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互辉映的”。[1](p125)楚艺术的美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考古学科及以湖北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研究机构、外国汉学相关的楚文化研究组织,对楚艺术本体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但对楚艺术在当下社会的衍生应用研究力度及深度上还是很不够。人们对这一点的重视远没有达到与楚艺术在艺术史中重要地位相对等的程度。可以说,目前关于楚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市场上楚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样式的衍生品开发还停留在最初级的简单模仿阶段。对应的学术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常识性或基本概念性的辨析层面。

人文学科的楚文化艺术研究可以为本文的相关设计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考古等人文学科的研究深度与艺术品衍生研究程度的不对等,可以看出楚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不足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楚艺术衍生品研究的相应思路整理可以为我们如何面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及具体应用提供些许方向性的引导,本文的意图由此展开。

二、楚视觉艺术的主要形式和美学价值概述

楚视觉艺术的形式大体可分为楚织绣、漆器、青铜器三大类,我们对楚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及应用思路可以从这三种形式出发。

楚织绣指用彩线刺绣的视觉艺术形式,史料文献记载的“绣衣而豹裘者”便是对当时楚都城这种艺术样式普及性的描述。[2](p45)它既是钟鸣鼎食的贵族显赫华丽衣冠上的炫丽,也是普通大众的谋生渠道和点缀日常生活的必需。楚地域桑蚕养殖业和丝织技术繁荣,所以楚织绣多以绢、锦等丝织品为绣地,在平整的丝织媒介上勾画出花纹图案,着棕、深棕、橘红、朱红、金黄、黄绿等色的绣底,运用锁绣、辫绣、嵌绣、满绣等刺绣技法完成。楚绣在针绣技艺上,讲求“齐、光、直、匀”等要求。齐是指刺绣的线迹要齐整,光是要求绣面轮廓自然光亮,直则指针引绣线时直如弓弦,力度恰到好处。匀是更高标准的工艺标准,要求用线匀称、针脚细腻、疏密相同。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发掘的楚墓里,出土了大批丝织、编结和刺绣品:材料种类有绢、罗、纱、锦等;织物上的装饰纹样有几何纹、菱形纹、S形纹样,还有龙凤、麒麟和人物等等;根据用途分类有绣衣、绣裤、绣袍,多用绢为绣底,施以辨针法绣出龙、凤、虎、三头鸟、草叶、枝蔓和花朵。楚织物几何纹饰包括动植物复合造型组织,色彩的使用均意有所指,大致均与楚人尚赤拜日、巫风盛行的文化语境有关,以其中工艺的精湛或意味的指向指导衍生品的设计是极为有趣且有意义的。

楚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漆的世界,生与死都离不开漆。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和娱乐用品大多是漆器,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器。目前出土的漆器可见,楚漆器生活用具有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娱乐用具有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摆件有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具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等。楚漆器以彩绘手法为主: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耳杯中,彩绘耳杯占绝大多数,所施漆色有金、黄、红等;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耳杯上除了前面的所述的颜色外还有白色,彩绘木雕座屏上则有红、绿、金、银等色彩,其中绿色最为鲜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漆瑟残片上,其彩绘色种有红、黄、绿、蓝、白、金等。漆器代表的是楚艺术雕塑和绘色水平的复合产物,胎体的造型与漆绘的图式色彩综合凸显了楚人的艺术观和艺术精神。

楚漆器以复合造型表达楚人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这一点仍留有原始信仰和崇拜的意识形态。[3](p118)因此,神灵便是楚艺术造型主要表现的创作意图。神的形象在楚艺术中往往由自然生灵演变为另一种方式呈现,源自真实生命构成部分的重新组合。远古神话中的龙凤本身就集合了众多动物特征形成一种超现实的虚拟的物象,龙凤等虚拟的物种再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物种进行复合便形成了楚人心中奇特的形象,如镇墓兽和虎座飞鸟等。漆绘的内容与尺度多与器物造型紧密结合。楚漆绘艺术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场景再现手法,装饰纹样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龙凤纹饰是楚艺术的母体,楚漆器上的凤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些凤纹甚至符号化了凤首或凤尾部分。[4](p98)在衍生品设计上,楚漆器无论是形制还是做色方式抑或是纹饰应用层面进行深掘,均有许多可借鉴处。

从所有楚墓出土的文物来看,技艺精美、造型纤丽的青铜器无疑可以代表楚艺术的最高成就。楚青铜器的造型,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有的造型硕大敦实,有的造型则小巧精致线条圆润。大型青铜器如鼎、敦、簋、壶,鉴、盘、尊之类,为贵族、卿大夫的所用;戈、矛、戟、剑、矢镞等则是必备的武器;还有用于祭祀、书简、车舆与百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器具。青铜器的造型特征及其美学核心与前文提到的漆器造型美学一致。[5](p76)楚青铜器的点、线、面造型结构,纹饰繁简的组合在衍生品的设计中也是大有空间的。

三、楚艺术衍生品的具体设计借鉴思路

现代衍生产品的设计可以从楚视觉艺术三大样式的类别或材质属性相同的范畴进行转换。如楚织物对现代织品设计,漆器、青铜器中的生活器物对生活器具设计,均可以参考,大体量的漆、青铜艺术在钟表等陈设品、工艺品设计等方面亦可做对应参照。

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和1973年子弹库1号楚墓出土的楚帛画,整体画面色调为暖灰色、黑色与赭、红赭色搭配适宜,造型古朴,人物、龙凤图形符号均极为简约,有类似现代抽象绘画的韵味。将两张帛画直接设计为现在较流行的文化T恤衫,效果是不错的,这组画面在深浅色系的衣物上运用都非常协调。1982年湖北荆州市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蟠龙飞凤纹绣品,无论是织底、纹样组织、针织技法均十分完美。在现在的服装设计元素中适度应用,比如在衣服领口、袖口或花纹点缀上借用,抑或在高档面料如丝、绢的礼服、婚纱设计上借鉴颜色搭配或沿用刺绣、纹样手法,均会让织物成品显得大气、雍容。其他器物上的几何纹样,漆器上红黑两色的搭配都可以直接应用在现代织物制作的某个局部或整体上。现代织物中运用广泛的纽扣设计亦可以参照类似1981年湖北荆州九店5号楚墓出土的透雕凤纹铜镜的图式形态甚至透雕工艺。布艺制作的扣结也可以从青铜器的某些局部线状造型中获取灵感。系统地进行梳理,可以借鉴应用于织物类衍生品设计的地方远不止这一些。甚至在其他领域如珠宝首饰设计上,前面说的透雕凤纹铜镜对贵金属、宝石类的雕刻、造型均大有启迪。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可以从楚器物上寻求灵感的比比皆是。比如1986年湖北省荆州雨台山18号楚墓出土的双头镇墓兽造型稍做修饰,便是一件优美的落地灯或台灯设计的范本。这件艺术品的点线面的组合序列是极具有形式美感。以方形并做小方块分割造型为底座,视觉上较为简洁、厚重、分割处理手法又使得整体不显单调呆板,厚度比例也能达到灯具底座所需的稳固性。中间部分的双头兽头颈部分可做灯具的支架,颈部交缠中心孔用来安置灯具开关,顶部鹿角部分用来支撑灯罩。当然,要把握的尺度是其着色、兽首、鹿角蕴含的是引魂引天的心理暗示,须在局部造型上简化或做些改动,以免给人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由楚器物使用的属性带动现代生活领域的具有文化元素的器物设计亦是可行的。近些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茶的酷爱和对茶具的讲究也甚之以往。但器具使用的讲究程度离古代宋明文化雅致的艺术品格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所能看到的许多茶宠都与钱币、金蟾招财类的市俗套路有关。其实翻模精制些形如1990年河南淅川县徐家岭9号楚墓出土的青铜神兽类的陶或瓷器形态放到茶案上把玩,赏玩之余也是在以楚复合造型的奇丽、各种形状细节恰到好处的安排、有节制的审美情趣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6](p94)茶具中紫砂壶的使用和收藏也越来越热门,紫砂壶造型纹饰运用可以借鉴楚生活用品的纹饰美学。我们养壶用的壶托,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便可直接沿用。尊盘顶部平面可用来放置紫砂壶,下部空间可做接养壶茶汤的容器。在功能上既能很好的对接,且这样设计出的精美器具本身就是一件有价值甚至可以传承的能直观感受楚艺术魅力的艺术品。茶盏这几年各大古窑址均用了相当力度来研究古代烧制、密变技术。[7](p80)市场上可见的汝窑,均瓷、天目盏等精品茶器亦不在少数,但是以楚漆器设色造型、纹饰为蓝本的茶器十分少见,如能合理设计研究前景也是可观的。

四、结语

合理有度的将楚文化艺术中的丰富种类元素纳入当下衍生品的设计研究的做法,往小里说是以楚艺术的审美情趣点缀工业化文明带来的艺术品格缺失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增加生活情趣。往大处说则是以传统的、地域性的文化特点的宣扬对抗强势经济体主导的强势文化的侵势,呼吁人们重视本民族的文化血脉与传承。

本文的表述或许不够详尽、充实,但这种意向的提出能让人们对此有所关注,各地域各行业都对这种方向有所推动,如中原文明、巴蜀文化做些设计研究,家具、文房用具厂家也能纵向的在历史集大成的个案中吸收一些精华,那么上一段所说的作用和意义就一定会显现。

[1]皮道坚.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2]石涛.石涛画语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5]上海书画出版社.石涛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6]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荣宝斋出版社,1996.

[7]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漆器艺术设计
漆器收藏三问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