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期刊增设《编读往来》栏目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26王小寒冷怀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纸质二维码

■王小寒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400038

《编读往来》栏目是杂志编辑与读者沟通互动的模块,可以建立起期刊对读者的尊重与信任,传达对读者的感谢;更能广泛收集读者对杂志的评价与建议,经过完善以使杂志的内容更加充实、生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开设此类栏目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国际知名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除了刊登国际顶级的医学论文外,编辑们还在网站上开设栏目,向读者们推荐新发表的论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通过RSS订阅他们需要的文献;读者可以随时给编辑写信,发表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编辑也会及时回复。而国内学术期刊与国际知名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等杂志编读互动的做法相距甚远[1]。受学术评价体制的束缚和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冲击,在发展新媒体出版的同时,国内学术期刊仍然无法摈弃纸质出版,科技评价仍要以纸质出版为准[2]。作者的课题结题、毕业答辩、职称晋升,需均要通过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得以实现,学术期刊扮演的角色倾向于“为作者服务”,编辑的工作大多埋头于稿件的编校,完全忽略了读者的需求,与读者关系疏远,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淡漠。学术期刊带给读者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如本刊就是一本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刊登的医学论文涵盖了医学各专业,论文出版后,编辑没有再进行后续跟踪调研,编辑与读者之间没有做到真正的交流互动。本刊试图从增强纸质期刊的可读性、扩大读者受众的方面来增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借鉴国外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做法后,从2014年1月起,增设了《编读往来》栏目[3]。

1 设想的提出

学术期刊因其所刊文章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是非医学专业的普通读者阅读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提出增设《编读往来》栏目的设想是让学术期刊也带点“科普味”,更通俗易懂。国际知名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自然》在编读互动方面就给国内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做了很好的榜样。浏览《自然》杂志中文版网站,编辑在显著位置设置了“研究亮点”栏目,均为杂志近期发表文章的推荐,栏目下方有多条趣味化、大众化的标题,如“营养学:是什么让零食如此诱人?”点击标题,进入文章介绍,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该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在文章介绍的下方,点击获取原文,即可阅读到英文全文,即使是非医学专业的读者也能读懂文章介绍。在数字出版环境下,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读者,他们常常采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4]。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读者习惯采用“快餐化”的阅读模式[5],从传统的“翻”,到“检索”,再到”内容的推送”,可以看出,当代读者需求方式已发生急速转变,通过编辑推送重点文章的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文献。因此,本刊借鉴国外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做法,尝试在纸质期刊和网站进行重点文章推送,在期刊首页位置增设了《编读往来》栏目,旨在通过推荐重点文章,推动读者去阅读、下载,甚至引用,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

2 增设《编读往来》栏目的具体做法

本刊编辑在供稿或者在轮流承担责任编辑处理文章的过程中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总结,提炼出一个能够吸引读者的题目,并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整理出该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方法、结果、意义,并附上文章优先出版的网址和网址对应的二维码。每期杂志在首页刊载2~3篇,有专职编辑进行微信、邮件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快速地阅读到全文。

例:一篇《类获得性免疫缺陷(阴性HIV)“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章,研究人员对调查在高危性行为后出现身体不适,即自身怀疑感染了HIV,经过反复、多次在权威部门检测,均显示HIV阴性的“患者”采用定性系统分析筛检国内外相关综合征报道病例,探索类AIDS综合征“病例”临床特征可能的聚类属性;通过现况调查掌握“病例”人群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征,发现该类“患者”出现的症状不能完全用心理因素来解释,其呈现的临床特征有明显的一致性和规律性[6]。

为此,编辑撰写了题为《HIV检测为阴性的都是“恐艾症“患者吗?》[7],以此希望引发对该类人群的关注。这篇论文和《编读往来》刊出以后,引起了不少学术争鸣,也引起了“恐艾症”患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给编辑写信,咨询相关的研究进展,该篇文章在本刊主页浏览量达25000余次,下载次数2000余次。见图1。

图1 本刊《编读往来》栏目及内容示意图

3 对编读关系的思考

学术期刊传播的是学术成果,但传播的过程不仅仅是通过印刷出版就能完成,需要编辑、读者、作者三方面的共同作用[8]。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目的许多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者毕业答辩,目的性强,学术期刊为“作者服务”的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但是学术期刊应该怎么为读者服务?这是值得编辑思考的问题[9]。充分发挥读者的能动作用,对扩大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可或缺。作为期刊编辑,应站在读者角度,考虑读者对期刊的需求是什么[10]。作为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给读者的印象是不是“呆板、沉闷”,缺乏“活力”?设立《编读往来》栏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读者对学术期刊的看法。

3.1 设立引人入胜的通俗的科普题目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题目最先映入读者眼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最容易让读者理解记忆的部分。一个好的题目,能做到让读者过目不忘[11]。编辑拟定《编读往来》题目的关键在于抓住需推荐论文的核心,比如是一项新技术或者新论点,将其从文中提炼出来,应该考虑到作为普通非医学专业的读者是否也能读懂这个题目,有没有吸引其继续读下去的诱惑力?这样的题目必能吸引读者注意。

例:一篇《血液灌流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的文章,研究人员采用在药物中毒、肝衰竭、清除血脂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血液灌流法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探讨灌流后患者血脂、血压的变化及其规律,发现血液灌流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并降低血压。

这是一篇临床研究的文章,如果光看论文题目,虽然题目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但并非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如果编辑想要推荐这篇文章,则必须拟定出一个能体现这篇文章的创新之处的题目,经过斟酌考虑,拟定题目为《代谢综合征未来治疗的新方式——血液灌流》,既简洁,又有新意,以此激发相关学科的医学专业读者或者想了解代谢综合征这种疾病的普通读者的阅读欲望。

3.2 制作二维码以适应现代阅读的需要

编辑推荐的文章除了题目是重点外,二维码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已从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发展到手机阅读,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而二维码则是适应这一阅读变化的新兴事物。二维码是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特定的规律在二维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目前在软件下载、网络支付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其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学术期刊采用[12-13]。本刊在《编读往来》栏目中将推荐文章的优先出版网址使用在线制作二维码网站制作成二维码,让对文章感兴趣的读者使用其移动设备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本刊的网站,点击下载文章,轻松阅读,通过这种渠道增加文章的下载量,甚至是被引频次,同时也为学术期刊获得很好的宣传效果,一改学术期刊往日“沉闷、呆板”的面孔,给读者树立与时俱进的期刊形象。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渴望向数字化期刊转型,但由于政策、体制等原因,传统学术期刊向数字化期刊转型举步维艰,将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实现融合发展是当前学术期刊改变其出版模式的目标定位[2],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才是期刊的生存之道。互联网拉近了编辑与读者的距离,编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除了在纸质出版物上登载《编读往来》外,在本刊网站主页上也进行了重点文章的推送,编辑或者读者可将文章分享到微博、微信、QQ空间,新媒体的运用可以使纸质出版物的阅读空间得到延伸,传播范围更为深远[14-16]。本刊将创建期刊的微信平台,实现《编读往来》的微信推送。微信是凝聚读者的有效手段,在微信平台上,读者还可以对编辑重点推送的文章即时发表意见和建议。编辑将把重点文章的推送作为日常工作的份内事,相信为读者服务的越多,编读之间的关系拉得越近,期刊的影响力也会越大。

本刊设立《编读往来》栏目之初,还希望读者能对本刊已刊登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编读互动”,但目前收到的读者来信还比较少,今后还需设立更好的读者奖励制度,鼓励读者对《编读往来》踊跃投稿。

综上所述,读者是期刊的“核心”资产,是期刊办刊的动力源泉,综合性学术期刊读者群不如专业性学术期刊集中,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作为一个期刊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读者阅读模式的变化,也给期刊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启示传统学术期刊,在数字出版的大环境下,应该抓住机遇,除了不断完善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论文质量以外,还应善于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服务于读者,树立期刊的新形象,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

[1]崔金贵,顾艳,盛杰,等.转化视域下学术期刊新型编读协作机制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4(11):59-61.

[2]康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的关系[J].科技传播,2015,7(3):206,214.

[3]本刊编辑部.我刊新设“编读往来”栏目,欢迎来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86.

[4]薛海兰.浅析新媒体时代的期刊读者维护[J].今传媒,2013(3):97-98.

[5]刘冰.科技期刊编读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25-1129.

[6]刘雅琼,林辉,于磊,等.类获得性免疫缺陷(阴性 HIV)“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5):369-375.

[7]本刊编辑部.HIV检测为阴性的都是“恐艾症”患者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2):插页 1.

[8]陶范.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表现形式[J].编辑学报,2009,21(4):292-294.

[9]蔡玉麟.为读者服务——我国科技期刊的软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689-693.

[10]陶范.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价值[J].编辑学报,2010,22(3):198-199.

[11]金晓琳,侯瑞,李海鸥,等.医学论文题名的撰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23(4):181-182.

[12]杨郁霞.科技期刊二维码的应用情况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4):374-376.

[13]欧健,赖远明,林玲.纸质媒体的二维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160-161.

[14]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1-64.

[15]陆荣展,闫娟,魏杰,等.数字出版驱动下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发展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66-1170.

[16]陶华,朱强,宋敏红,等.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6):589-592.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纸质二维码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