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2015-03-26李云霞张以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期刊

■张 娟 李云霞 张以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100081

1 引言

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量化分析,可以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揭示学科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优化期刊的配置、使用和管理,推动期刊健康成长和发展[1]。期刊评价研究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科学计量学界最为关心的学术领域之一。

国外期刊评价起源于1934年[2],基于引文分析反映期刊质量和影响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期刊评价工具。2004年荷兰著名的Elsevier出版公司推出的Scopus数据库作为引文分析工具目前也逐渐被认可和广泛应用。

国内对期刊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3]。除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政府部门的期刊评价活动外,我国多家学术评价机构也相继启动文献计量学或科学计量学研究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期刊评价、遴选活动,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等。目前很多研究报道相继指出,某些评价机构在评价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如,普遍涵盖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在期刊学科领域划分上标准不一,多采用传统多学科分类方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期刊处于不利地位,综合性期刊和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分类方法仍无法尽如人意[4-5];在评价指标体系上,指标的选取存在不足[6-7];对于特定行业期刊评价的针对性、专业性、指导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一些研究机构和行业学会根据各自行业特性和期刊属性开展了针对具体行业的期刊评价工作。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和2010年开展了两次对全国农业科技期刊的评价工作[8-9],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本研究依托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馆藏优势和农业领域专家的人才优势,在科学划分全国农业科技期刊类别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2010—2013年全国911种农业科技期刊开展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业期刊提升质量和竞争力提供相互借鉴,为科研成果评价和人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指南。

2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过程

2.1 评价对象及范围

参评期刊涵盖我国农业领域学术类、技术类和综合指导类。根据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提供的农业科技期刊名录,以CN号为依据逐一鉴别,剔除由于期刊改名造成的重复;剔除不属于国家批准期刊、副刊、仅有内部准印证期刊、内部期刊、出版周期不确定、数据不全的期刊;再依据其刊登栏目及服务对象,剔除虽有农业内容,但平均每期篇数低于30%的期刊。增加一票否决制,有较严重政治性差错,或严重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期刊取消期刊参评资格。

对符合要求的期刊根据学科属性及刊登文章的内容划分类型,结合专家咨询及调查问卷,将911种农业科技期刊分为13类,分别为综合性农业类、农业大学学报类、农学与农作物类、园艺类、植物保护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农业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农产品加工类、林业类、畜牧与兽医类、水产与渔业类、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类、特种养殖类。

2.2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的确定在期刊评价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期刊评价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有些指标相关性很强[11],同时选取会涉及重复计算,关键是根据评价目的选取指标。因此,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着重选取能够反映期刊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定量评价相对客观,但必须经过定性评价的检验,判断是否与科研工作者心目中认可的专业期刊一致,实现社会评价[12-13],才是有效和可行的[14]。

基于以上综合考虑,结合专家论证,确定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价为主导,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定量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来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2013年版);定性指标从学术水平、编辑水平和出版水平三方面进行考量。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

表1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2.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包括两部分,质量得分和增量得分。质量得分是分类别对各指标平均值归一处理后,计算各指标加权值。增量得分是该期刊评价年(2011—2013年版)质量得分比基准年(2010年版)增长或降低的百分比,再分档赋分。具体计算过程见文献[15]。

取各类别定量评价得分排名前20%的“准核心期刊”与排名20%~25%的备选期刊,分类别提交各专业学术专家和编辑出版专家(比例为7:3)按定性指标量化打分,定性评价结果返回后,各指标平均值加权作为该期刊定性评价得分。

定性评价得分与定量评价得分加权汇总后得到该期刊总分。根据总分调整核心期刊数量及排序,最终确定“2014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排行榜,共计189种期刊入选。

3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分析

3.1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核心期刊的数量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按学科领域分为13类,采用同类相聚、同级相比的原则,共评选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89种。与其他评价机构相比,北京大学图书馆遴选的农业领域“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版)共141种[1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农业领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4年版)”共167 种[17]。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数量最多的是畜牧与兽医类,综合性农业类、农业大学学报类和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紧跟其后,这四类期刊占全部农业核心期刊的46.6%(表2)。与2010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相比,入选期刊的数量增加了37种[5]。除了综合性农业类、农学与农作物类和特种养殖类的核心期刊数量有少许下降外,其他类别的核心期刊数量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增加了14种,食品科学与农产品加工类增加了8种。各学科期刊核心区的大小和学科规模密切相关[18],说明这些领域的研究规模近几年在不断增大,学科受重视的程度也在增强。

表2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核心期刊数量结果分析

3.2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年均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是一个绝对数量指标,能客观地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年均总被引频次结果表明,不同学科领域年均总被引频次差别很大(表3)。2010—2013年年均总被引频次最高的《生态学报》和《食品科学》,年均总被引频次均超过2万次。

与2010年评价结果相比,13个类别的农业核心期刊年均总被引频次普遍增加2倍左右。除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和植物保护类,其余类别两次评价结果年均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一致,显示出这些期刊是该领域的权威期刊。

表3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年均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

3.3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年均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指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影响因子克服了期刊由于历史和载文量差异所带来的偏差,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显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从表4看出,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相差很大,类别之间不具可比性。各类别2010—2013年年均影响因子排名与年均总被引频次的排名不太一致。年均总被引频次排名最高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和食品与农产品加工类的年均影响因子排名分别是第3和第12名。从期刊来看,各类别年均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也并不完全是相应类别年均影响因子最高的。因此,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指标相辅相成。

与2010年评价结果相比,各类别期刊的年均影响因子最高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种期刊维持该类别影响因子最高排名,显示出这些期刊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及其发展的稳定性。

表4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类别年均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

3.4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分布地区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分布地区的结果显示,各类别的农业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不均匀(表5)。13个类别中,有8类农业核心期刊分布最多的地区都是北京,特别是植物保护类的核心期刊,北京占到81.8%,显示出北京的植物保护类期刊在该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而特种养殖类和水产与渔业类的核心期刊分布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吉林和山东,显示出学科的地域性。

表5 2014年各类别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结果

将各类别核心期刊分布地区汇总,从整体来看,2014年189种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江苏、陕西仍然是农业核心期刊数量最多的地区。其中,北京尤为显著,核心期刊数量为63种,占到总数的33.33%,充分显示了北京是我国农业领域科研学术交流的中心。江苏和陕西分列第2和第3名,其农业核心期刊主要集中在南京(76.47%)和杨凌(92.31%)。广西、江西、内蒙古、新疆、安徽、贵州和海南的农业核心期刊数量最少;而山西、青海、西藏、宁夏等地区的农业核心期刊仍然是零。

与2010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选结果相比,2014年评价结果新增两个自治区,即广西和新疆,显示这两个自治区的农业科技期刊在这4年里有所进步。湖北、河南、四川、广东、山东、云南、天津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广东提升的最快,上升6个位次,其次是四川和山东,上升5个位次。黑龙江、浙江、上海、吉林、甘肃、福建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黑龙江下降的最快,下降8个位次,其次是浙江,下降7个位次。

表6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各地区地理分布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评价是在2010年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对评价指标、评价范围都有进一步的优化。如,定量评价里引入增量得分;更准确的界定各类别参评期刊的范围;首次分别对畜牧类期刊和兽医类期刊进行评价等。

通过与2010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我们看到,经过4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总体水平稳中有升,核心期刊的数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有所提高,有些期刊甚至大幅增长,这与近年来政策的导向、科研经费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分不开。但在出版单位地理分布上,我国农业期刊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东、西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科研水平的差距,国家应对这些地区在经费和人才上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投入,以促进这些地区的期刊发展。

总之,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应保持连续性,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通过对全国农业领域科技期刊4年一评,目前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并为其他行业的期刊评价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我们希望期刊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进”,透过核心期刊的评价发现问题,最终形成引导期刊良性发展、良性竞争的长效机制,促进期刊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1]邱均平,李爱群.国内外期刊评价的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3):60-65.

[2]Bradford SC.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special subject[J].Engineering,1934,137(3550):85-86.

[3]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J].情报学报,1987,6(6):466.

[4]李爱群,赵蕴.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都完善与体育学术期刊的应对策略[J].评价与管理,2011,9(2):19-23.

[5]张薇,白葆红,万园园.科技类核心期刊评价的缺憾分析[J].编辑学报,2007,19(5):395-397.

[6]刘雪立.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演进·问题·建议[J].编辑学报,2014,26(1): 92-95.

[7]田海江.基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期刊评价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4,26(1): 96-98.

[8]许世卫,路文如.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9.

[9]许世卫,路文如.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11.

[10]王磊,赵文义,孙守增,等.基于我国学术期刊属性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3):78-81.

[11]黄贺方,孙建军,李江.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9):1322-1326.

[12]何汶,邱均平.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J].评价与管理,2008,6(1):1-5.

[13]徐海丽.影响因子人为操纵案例分析及构建期刊综合评价体系设想[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91-695.

[14]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体系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编辑学报,2009,21(3):189-192.

[15]许世卫,李云霞.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11.

[16]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潘云涛,马峥.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8]邱均平,吕红,余厚强.基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的期刊评价特色及其结果分析[J].评价与管理,2013,11(2):44-48.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