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架构探析

2015-03-26彭利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汽车电器主办单位科技期刊

■彭利平

长沙汽车电器杂志社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盼盼路29号 410100

行业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科技期刊具有行业专业属性,因此对编辑人才的要求相对更高。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是精通编辑业务的专家,而且应成为熟悉自己刊物所报道领域的科技知识和研究进展的专家。对于期刊编辑人才的结构以及培养,不少刊物历来高度重视,已有许多论文进行探讨。林松清等[1]论述了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梯队建设与对策;吴永华[2]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不适用形势发展的问题及优化途径;肖洁等[3]对事业性科研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但是,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这方面考虑去构建编辑人才队伍,却鲜见报道。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各行各业面临新常态时期的调速换档,行业科技期刊与其所在行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我们必须适用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科学认识新常态,打造一支新常态下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为此,本文针对已单独注册为独立法人的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架构进行探析,并且另辟蹊径,从编辑人员来源的角度,将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归纳分为原主办单位、招聘和兼职人员三类,搭建起此三类编辑人员组成的专业、高效、精干的编辑人才团队;进而唤起期刊社降低用人成本的意识。

1 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现状

1.1 行业期刊现状

行业期刊与所在行业依存度高。以机械行业200余种期刊为例[4],机械行业期刊大多创办于所服务的行业,而我国期刊的管理体制又决定了期刊主办单位多为行业院所和大型企业,刊物出版非常分散,除有个别院所和出版集团刊物相对集中外,其余刊物多在各行业研究所和以前的行业牵头企业分散出版,也多处于单刊式的分散经营阶段。

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少数期刊已经进行工商注资登记为企业法人单位。据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二、三级企业主办有60本行业期刊,除其中的20本已整体转企改制为出版企业外,其余的40本期刊分散在集团的26家二、三级企业中,主要依托科研院所办刊,这其中有4本期刊为独立法人,其他36本期刊为非法人期刊编辑部;从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了解到,湖南省第2批42家体制改革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中,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期刊4家;根据陕西省科技期刊问卷调查[5],从收回的123份有效问卷中,123家期刊有5家企业型期刊,占4%。

当然,上述只是从机械行业一个侧面概述了行业期刊情况;几个数据也仅从有限的三个方面反映了企业法人期刊的数量,不能“以偏概全”。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行业科技期刊处于“散、小、弱”状况,可谓“势单力薄”。

1.2 编辑人才现状

经济上拥有自主权的行业科技期刊,工作上越来越自立,与工商、税务部门的管理越来越近,与主办单位的管理却渐行渐远。因此,在期刊编辑人员组成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编辑人员已由原来的主办单位统一调配一条途径变为多方面引进,形成新的编辑人才体系。但是,不同的科技期刊,其内容覆盖面或侧重点及办刊宗旨有差异,它所需要的编辑人才或者训练出的编辑人才,不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经验也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定义编辑人才[6];吴永华[2]提出期刊社与主办单位应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优势互补,不断优化编辑队伍结构;刘洁等[7]认为:在从过去的主办单位调配到逐步转换到从社会上招聘合同制编辑的模式中,鉴于刊社的特点和编辑行业的现状,实际上很难聘用到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优秀人才。

1.3 《汽车电器》人才现状

《汽车电器》是一本报道汽车电子电器技术的专业期刊,由行业归口所——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主办,1994年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杂志社。杂志社经营按企业化运作,采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式,除办公场所及水电由主办单位免费提供外,其他所有费用(当然包含杂志社用人成本)均由杂志社自行承担。杂志社编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一直是杂志社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寻觅编辑人才的脚步,正因为如此,编辑人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编辑人才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二是招聘人员,三是兼职人员。下面具体进行描述。

(1)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是指在国企改制前即是该单位职工的那一部分人员。有些人随着年龄增大陆续退休,所以目前仍在编辑岗位的一般为1960年代出生人士,这是期刊审稿、编辑人才的主力军,人数占审稿、编辑总数的40%左右。

(2)招聘人员。行业科技期刊在市场打拼中前进,随着广告资金的不断注入,期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编辑人员不足的矛盾开始显现,并逐步影响期刊的正常运作,在主办单位已没有“富余”的人员可以调剂到期刊的情况下,迫使期刊社不得不直接招聘编辑人员。从不同渠道招聘到的编辑人员,许多却因为专业隔阂、对期刊认知度低、待遇不理想、编辑工作不称职等种种原因,一两年便自己辞职或被辞退,双方满意能够留下来的凤毛麟角。但正是留下来的招聘人才,成为期刊编辑人才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期刊社工作了3年以上,人数占审稿、编辑总数的10%左右。

(3)兼职人员。余下约50%审稿、编辑人才缺口由兼职人员补充。兼职人员由从原单位退休和离职的人员组成。

2 三种类型编辑人才的特点

2.1 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的特点

原主办单位编辑人员一般均是从事了几年专业技术工作后改行当编辑的。他们大部分是大中专毕业生,随着主办单位的改制,身份也由国营单位职工置换为合同制人员。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比较稳定的一批人,他们中的多数人热爱期刊工作,具有责任感,熟悉行业技术与编辑印刷出版流程。他们是期刊得以正常运作的中坚力量,是最具期刊归属感的一批人。不足的是,这批人年龄普遍较大,有的人运用计算机编辑、画图、排版的水平较低,思想比较保守,缺乏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2.2 招聘人员的特点

按照期刊工作需要,招聘热爱编辑工作、能吃苦耐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画图、排版的人员。每一位新进入编辑行列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都由一位或几位长期从事编辑实务、有丰富经验、有较高职业操守的老编辑进行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具体的“传、帮、带”,以便于新人员迅速熟悉编辑业务和基本职业技能[8],经过2~3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人才。因此,他们的到来,给期刊带来了活力,形成了新的竞争局面。反过来诱导和迫使老编辑人员开始学习新的编辑办公方法,从而,迅速提高了编辑的整体效率。不足的是,招聘而来的人员,他们一般是从高校刚刚毕业或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一是自己所学专业与行业期刊专业知识不一致;二是编辑上岗证、资格证等的培训与取得也非易事,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压力,加之他们对期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所以,稍遇到不满,他们就会选择离开,有时还给其他编辑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2.3 兼职人员的特点

兼职人员是利用业余时间为期刊社工作。行业科技编辑工作是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稿件的文字及图表进行修改、插图制作、版式设计,使之达到出版要求,这项工作可由兼职人员来完成。所以,聘请那些有编辑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具有可操作性。最好是聘请从原单位退休或离职的编辑人员。

2.3.1 从原单位退休人员

从主办单位或期刊社退休、在职时就为编辑部审稿、编辑的工程技术人员,退休后如果他们愿意继续为期刊社工作,发挥余热,对于期刊社来说是求之不得。他们熟悉业务,认真负责,老有所为,乐在其中。但是随着他们年岁增高,身体健康原因或家务所累等,不得不慢慢淡出。还有编辑手段的不断更新,若他们没有跟上来,期刊社也会有选择性地减少他们的工作。

2.3.2 从原单位离职人员

有一类离职人员可以作为兼职人员,那就是当初进入期刊社时是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学生,在期刊社工作或兼职过几年的年轻一代。他们能够回来兼职,肯定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期刊社工作或兼职过3年左右,熟悉编辑工作;二是期刊社为他们付出过精心培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精力旺盛,如果善待他们,那么这批人就有可能成为期刊社最具活力的兼职编辑队伍,就能使他们在自己行业安身立命的同时,为“老东家”提供新的资源[9]。考虑到行业期刊特性的需要,他们不是来自与期刊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专业,就是来自编辑出版传媒专业。

(1)来自工程技术专业的人员

对于科技期刊,由于其专业性强受众面窄的特殊性,对科技相关方面的理工背景更加看重[10]。虽然每年都有报道称应届毕业生难找工作,但真正要招聘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又愿意从事期刊编辑这一行的却更难。有时,从许多应聘者中,千挑万选招聘到期刊认为合适的人员(学的是与本期刊内容相关的工程技术专业,熟悉计算机办公、编辑、画图、排版软件的操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培养,两三年后可以成为期刊的编辑生力军。但是,一旦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企业向之“招手”,也许对所学专业的情怀,也许报酬更高的“诱惑”,这部分人会选择离开期刊,让期刊失去不少有发展前途的合适编辑人员。

(2)来自编辑出版专业的人员

许多高校开办了编辑出版专业,培养从事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专业人才,其本科或研究生受到期刊社的欢迎,补充了行业期刊编辑人才的空缺。部分在读的研究生,每周课程不多,到期刊做兼职的不少。这部分人员在文字修改、计算机制作处理图表、版式处理、校对等方面有优势。他们的进入,可缓解期刊人手短期紧缺的问题,并带来期刊内部的新气象:编辑理论水平的提高,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办公软件的巧用等,进一步提高了期刊的品质和效率。不足的是他们对于期刊内容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匮乏,导致他们自己心理上也存在对行业科技期刊把握不自信因素。而且这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取向,更愿意选择出版社、出版集团从事编辑工作,难以选择对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科技期刊。

3 构建三种人员的编辑人才体系

期刊的特点是连续出版物,要按国家期刊规范出版。有时间进度的要求,有期刊出版品质的要求,有相关行业的技术专业标准与规范的要求,还有各期刊自己特有的文稿修改、图片制作、编排版式的要求。那么,期刊必须要有自己的编辑人员队伍。合格的编辑人员从“硬件”方面必须有大学学历、专业技术水平、编辑出版岗位资质证书、每期完成一定版面编辑加工量的能力;从“软件”方面必须要有编辑职业道德、素养与责任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编辑人员主观上必须热爱编辑出版这项工作。

事实上,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并不稳定,人员进出变化很大。基本上招聘不到既符合“软件”条件又符合“硬件”条件的编辑人员;再则,如前所述,行业科技期刊“势单力薄”,难以留住年轻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编辑人员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不作深入讨论。

行业科技期刊三种类型编辑人员各有千秋,工作上只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合理利用,完全可以满足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保证期刊按时、按质、按量正常出版,促进行业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

3.1 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起基石把关作用

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一般具有理工科方面的专业工作经验,在期刊社工作时间长,对编辑业务熟悉,因此,一些比较复杂的、不便于用标准规范衡量的、要靠自己主观能动性去完成的工作由他们担当。比如:需要与印刷厂打交道的工作,稿件统筹的责任编辑工作,稿件登记处理工作,管理考核工作,编排校对规范化把关工作,约稿、审稿、编辑工作等;还有培养年轻编辑,与兼职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工作等。

对于原期刊主办单位人员,个人主观上要克服年龄偏大畏难的心理因素,保持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不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技术、新媒体知识等;期刊社负责人员还应学习包括人才管理在内的管理知识。期刊社方面则应为之给予鼓励和支持,并适当提供财力条件;根据个人特长,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计算机基础较好则主要从事编辑工作,计算机基础薄弱则主要从事稿件管理工作。

3.2 招聘人员起先锋骨干作用

考虑到编辑工作的需要、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期刊社招聘的编辑人员偏向于年轻人。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工作逐渐加码,开始安排的工作主要是编辑稿件和校对,有进步后可以安排责任编辑、印刷厂相关外联工作,给予他们适当的压力,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冲劲,成为每年进步最快的群体,是编辑队伍未来的希望所在。

对于招聘来的新生代,个人方面要虚心向有经验的编辑前辈请教,新闻、编辑、出版专业人员应主动学习与期刊报道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应主动学习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树立将自己造就为期刊社复合型人才的志向。期刊社对于这部分编辑人才应重点培养、严格要求,及时派送他们参加编辑、记者培训,逐步加重他们的工作担子以锻炼人才,促进他们岗位成才;对于表现突出的编辑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待遇上多劳多得,名誉上推荐作为编辑行业以及主办单位组织的评优人选,不断强化他们对期刊社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的意识,为将他们培养成为期刊社可持续发展编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3 兼职人员起补充作用

对于兼职人员,给他们安排比较“单纯”的工作,具体就是审稿和版面编辑工作。

(1)原单位退休人员兼职审稿工作。原单位退休人员从事了一辈子行业技术工作,熟悉行业性质,热爱行业工作,退休后仍愿意学习计算机编辑技术、新媒体应用等新知识,希望继续了解行业新动态,他们在职时,有的是本刊资深编辑,有的是审稿专家、投稿作者,充分利用他们为行业专业技术期刊进行审稿或者稿件编辑,对于退休人员和期刊社来说可谓两全其美。

兼职的审稿专家主观上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所审稿件提出尽量中肯、全面的意见,按期刊社要求按时审回。作为期刊社,应尊重审稿专家,除了付给他们酬劳外,还要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定期邀请他们与期刊社编辑一同座谈交流,还可适当安排他们出差参加行业展览会及技术论坛,使他们坐在家里审稿也能了解行业发展进程。

(2)原单位离职人员兼职编辑工作。年轻的编辑兼职人员精力充沛,又在期刊社工作过3年左右,编辑稿件得心应手,可以作大量的版面编辑工作。不过毕竟是兼职,时间上有时难以保证,要打提前量,所以安排给兼职人员的稿件不能是急稿。构建外援编辑队伍,使外流的编辑人才为我所用。如果能够构建起一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兼职编辑队伍,将对期刊社编辑团队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为兼职的编辑人员,自身应对所编辑的稿件负责,力求达到出版品质要求。对于期刊社来说,应时刻关注他们,适时对他们的生活给予关心和问候;在他们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邀请他们与期刊社编辑一同参加期刊界的年终总结会及联谊活动等,让他们感受期刊“大家庭”的氛围,与期刊社保持“亲密接触”状态。

4 实例分析

下面以《汽车电器》杂志社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4.1 人员分布及编辑工作量

《汽车电器》杂志社现有编辑、审稿(不含外审)人员共计8人,其中在岗及兼职各占50%,按来源分布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汽车电器》杂志社审稿编辑人员基本情况

原主办单位人员3人中,有1人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加上招聘1人及兼职3人,共有5位编辑人员。现将2014年《汽车电器》全年版面进行统计,三方面编辑人员所编辑加工的版面数量见表2。

表2 2014年《汽车电器》编辑加工版面一览表

4.2 人才架构及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对表1和表2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

(1)由表1可见,汽车电器杂志社的审稿编辑队伍,年龄跨度大(从1940~1980年代),专业背景多(有理工科、新闻、编辑出版),有在岗和兼职,按人才来源由三个方面(原主办单位、招聘和兼职)人才组成。由此构建起一支为《汽车电器》的审稿与编辑工作服务的专业、高效、精干的复合型团队。

(2)由表2可见,从编辑加工版面数量上看,招聘编辑人员完成编辑版面最多,为全部版面量的40%,与原主办单位编辑人员(同为在岗编辑人员并且工作职责也基本相同)版面量的26%相比,版面量多出了14%。说明招聘人员起到先锋骨干作用。

(3)兼职人员编辑版面量为34%,一方面解决了期刊社编辑人员不够难题,起到了补充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期刊社来说,不论兼职编辑有多少人,只需按版面数量付酬,没有人员社保等其他费用,节约了期刊社的开支,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5 结束语

搭建由原主办单位、招聘和兼职三方面人员的编辑人才架构,三方面力量取长补短、分工合作、相互依靠,就像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三角形。三角形的结构独具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昭示着如此得以形成稳定的行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架构。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必须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行业科技期刊应充分运用好“用人有一定自主权”这一权限,在保证期刊出版品质前提下,做到人力资源成本尽量降低。引用兼职人员作为版面编辑,按版面付酬,成本可控,不失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方法。三方面力量架构的编辑人才团队充满正能量,足以推动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发展。比如:《汽车电器》专刊策划这一创新办刊模式的实施[11],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一支专业、高效、精干、蛮拚的复合创新型编辑队伍;汽车电器杂志社多次被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先进集体,并得到主办单位的赞许。

行业科技期刊“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搭建合理的编辑人才架构,确保了期刊的专业品质以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降低了期刊社用人成本,适合行业科技期刊的实际需要。在当前我国改革全面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企业缩减对期刊的广告投放、期刊面临居多挑战的新常态下,打造原主办单位、招聘和兼职三方面人员的编辑人才架构,对于行业科技期刊提质降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林松清,佘诗刚.试论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梯队建设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4-498.

[2]吴永华.转型期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结构的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9):164.

[3]肖洁,胡梅.公益性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天津科技,2009(4):139-140.

[4]孙翠,韩军.从机械行业期刊的演变谈我国工业媒体的发展战略[J].中国出版,2010(13):40-41.

[5]刘婵君,李明德,赵斌伟.科技期刊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以陕西省科技期刊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69-274.

[6]罗新星.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编辑学报,2010,22(6):545-546.

[7]刘洁,丁滨,孟庆玲.军队综合性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25-226.

[8]黄政,郝希春.论科技编辑素质与培养[J].新闻世界,2009(12):33-34.

[9]佟令玫.如何“踩住”出版社编辑人才流失的“刹车”[J].出版发行研究,2014(6):31-33.

[10]山丹丹.政策和制度改革对我国科技期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编辑之友,2010(增刊):46-47.

[11]彭利平.行业科技期刊专刊策划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47-52.

猜你喜欢

汽车电器主办单位科技期刊
汽车电器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贺《汽车电器》创刊60周年
2020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汽车电器》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