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思考及实践
——以《化学学报》为例

2015-03-26孙贺平潘冰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审稿人科技期刊学报

■杨 侠 孙贺平 潘冰峰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学报》编辑部,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200032

科技期刊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传播科技信息知识、报道科研发现、展示成果,促进科技交流等重要作用。科技发明、科研成果的正式公布和确立通常以相关论文的出版为标志,而论文出版时间的先后往往决定了该成果首创性的归属[1]。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加快科研成果及相关信息的传播对促进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科技期刊自身来讲,发表周期长短也是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论文发表如果延误1.5-2年时间,其情报价值将损失30%[2],也意味着期刊价值的下降;而且论文发表周期漫长还会导致期刊作者流失。长期以来,论文发表速度较为缓慢、周期较长是我国科技期刊的缺欠[2-4],对此,很多期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例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物理学报》、《中国光学》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5-9]。《化学学报》作为中国创刊最早、第一个被SCI收录的化学学术期刊,2012年改版以来,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而出版周期也大大缩短。这里我们通过文献调研,思考分析,总结了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并介绍《化学学报》的相关实践情况,提出了缩短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期刊界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谨献绵薄之力。

1 论文发表周期的定义

现在有不少文章将论文发表周期误认为是(或定义成)“期刊出版周期”,值得商榷,论文的发表周期应定义为从作者投稿到正式出版所用的时间,也称“发表时滞”或“出版时滞”,而期刊的出版周期通常是指期刊的刊期——即期刊出版的频率[4,10,11]。此外,也有人认为出版周期是指“印刷周期”[12]。本文认为“论文发表周期”较之“论文出版周期”、“期刊出版周期”等说法贴切。

2 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

2.1 流程和制度因素

科技论文的出版通常都要经过收稿、评审、编辑排版校对、出版等众多环节。各个环节及其相关的处理流程将直接影响论文发表周期。因此,设计制定科学、高效的流程和制度是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基础。比如评审环节,通常包括初审、外审、复审、终审等过程,确定各个过程的人员、操作规范、要求、时限、保障措施等尤为重要,任何缺失或疏忽可能导致稿件评审的延误。

2.2 人员因素

稿件的出版涉及到作者、审稿人、编辑排版人员、网络出版及印刷出版等相关人员,他们的工作效率都会影响论文发表周期。

作者从主观上讲通常是希望稿件尽快发表并会积极配合编辑部工作,但不乏有作者由于水平有限,缺乏写作经验,或者对写作规范和期刊要求不了解,导致稿件需要反复修改[13];也有的作者由于稿件修改需要补充实验数据,或认为修改就离录用不远,从而在稿件修改期出现懈怠,这些都会影响论文的发表周期。

科技期刊一般要求同行评审,有时会遇到审稿人审稿不积极、速度慢,甚至不愿意审稿或马虎审稿导致还须再请他人审理等情况,这些都会延长发表周期。

人员因素中关键的是编辑部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责任编辑的因素。目前很多编辑部的责任编辑通常都是对一篇稿件负责到底的,由于涉及稿件的各个环节,责任编辑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14]、责任心会直接影响稿件的发表周期。而排版校对人员、网络出版及印刷出版等相关人员无疑也会影响论文发表周期。

2.3 工具和技术因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的稿件采编系统、反剽窃系统、电脑排版软件、数据加工处理系统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减少人为差错,实现部分工作的自动化,从而可以加快稿件的处理与发表速度。因此应当重视新工具、新技术在稿件出版过程当中的应用。

2.4 其它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论文的发表周期。比如:若文章的质量较差,一方面有些审稿人可能不愿意审理,另一方面作者和编辑可能需要作很大的修改,必然会花费大量时间,延长发表周期。此外,现在出版专辑的期刊较多,在组织出版某一专辑时,由于各个作者投稿时间不一致,部分录用较早的文章不得不等待投稿录用较晚的文章,也会导致论文发表周期的延长。有的期刊会提前出刊,比如3月份就将6月的期刊安排好,乍看似乎是“提前出版”,但今天能买到后天的报纸吗?这样做等于是将目前应发表的文章推后到将来去发表,其实是积压文章延长文章发表周期的表现。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留心观察,注意思考,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处理。

3 《化学学报》的实践情况

3.1 改变审稿和发表模式

《化学学报》尽量优化了稿件发表的流程和相关制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措施是:(1)建立了编辑和专家初审制度,在稿件未送外审前先对其进行初审,严格把关,直接筛除不符合期刊要求、学术水平较低的稿件,同时加强高质量稿件的约稿、组稿,确保送审发表的稿件具有较高的质量。(2)采用副主编负责制,由专门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副主编,负责稿件的预审、送审和终审,这样保证了稿件可以准确送达相关领域外审专家手中,避免了送错专家,审稿人不熟悉稿件内容等情况,同时,副主编熟悉自身所在领域并具有终审权,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由主编一人终审因不熟悉某个学科而可能还需请他人再审的情况。(3)开辟了绿色通道,对于特别新颖或由于竞争原因需要尽快发表的研究工作,在作者申明其重要性、紧迫性且主编审阅后同意的情况下,开辟绿色通道,由编委和主编直接审理,以确保这些优秀工作能够尽快抢占首发权。(4)开辟新的发表模式,以往稿件录用后都需要定稿、编辑排版校对等环节,最终通过纸质印刷的形式得以发表。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化学学报》使用了网络在线发表的模式,同时开辟了“最新录用”栏目,稿件一经录用后即分配得到DOI编号,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站中实现在线发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5)《化学学报》在网站和采编系统中进行了详细的指引说明,使作者、审稿人能充分了解期刊要求及相关操作步骤,保障了投审稿工作的顺利。

3.2 加强期刊编委队伍建设

编委会是一个期刊的核心,主编、副主编通常要负责稿件的终审,而编委很多时候会从事外审或稿件仲裁的工作,因此编委会能否高效切实地运作也是论文能否及时发表的关键因素之一。《化学学报》在组建编委会时,对主编、编委的甄选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和意见征询,不但要具有高的学术水平,主观上还须重视期刊,并愿意为期刊事业奉献力量。新一届编委会由目前非常活跃、年富力强、学术水平高且热心为中国化学工作者服务的中青年专家组成,他们几乎都是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长江学者,是各个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带头人,并且对期刊热心积极、无私奉献。此外,《化学学报》还建立严格的编委工作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定期对编委的投稿、审稿、组稿数量,审稿速度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定期与主编、编委沟通反馈,切实保证了编委会能够高效地发挥作用。

3.3 加强人才建设,提高编辑素质

编辑的学术和业务水平、责任心、服务意识都会影响编辑工作的效率。《化学学报》引进博士人才从事编辑工作,由于具有相关科研背景经历,处理稿件的准确性和效率上相对较高。同时,为了提升编辑的整体水平,《化学学报》还组织编辑定期参加一些培训、讲座及学术会议,增加了编辑的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技能,为编辑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化学学报》还非常重视编辑责任心、服务意识的培养,当作者修改或审稿人审稿延误时,编辑会及时与其沟通联系;当作者出现问题时,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当假期中作者投来稿件时,编辑会及时处理……编辑部还组织编辑排版人员交流经验,共享心得,齐心协力提高编辑排版校对的水平和速度。此外,《化学学报》对编辑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了管理评价,同时还建立了监督机制,比如:每篇出版的论文标有编辑的代码,《化学学报》版权页刊登了编辑服务态度监督投诉电话,这些都确保了编辑的责任心和效率使得稿件在编辑部相关人员手中的时间大为缩短。

3.4 优秀工具和先进技术的使用

《化学学报》先后采用了Magtech和Scholarone等稿件处理系统,这些采编系统具有稿件管理,自动提醒作者、审稿人、编辑,统计分析数据等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化学学报》还较早地使用了Word排版,相比较方正等专业排版软件,word具有易上手、方便、高效的特点,也能够满足期刊排版的需要。此外,《化学学报》还坚持使用反剽窃系统对来稿进行查询,避免了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通过以上措施《化学学报》的论文发表周期得到了明显的缩短,从原来的8个月左右缩短为3-4个月,网络版出版速度更是达到了2个月左右(见图1)。《化学学报》的SCI影响因子近年来逐年升高(见图2),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出版周期缩短吸引了部分优秀论文。

图1 《化学学报》近年论文发表周期变化

图2 《化学学报》近年SCI影响因子变化

4 小结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了影响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主要包括:流程和制度因素、人员因素、工具和技术因素及其它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化学学报》改变了审稿模式、发表模式,加强期刊编委、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素质,采用了优秀先进工具和新先进技术,论文发表周期明显缩短。科技期刊应针对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结合期刊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缩短论文发表出版周期,提高期刊竞争力,更好地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

[1]宋忠生.期刊出版时滞的计算方法[J].编辑学报,1996,8(2) :104-106.

[2]耿秀英.中、外文科技期刊出版周期对比[J].图书馆学刊,1983,51-52.

[3]任汴.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论文出版周期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1(4):125-128.

[4]冯远景,陈希宁,郑小华.科技期刊发展的“瓶颈”——出版周期过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2):81-83.

[5]段桂花,于洋,段为杰,等.提升科技期刊出版速度的有效方法——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4,26(3):231-232.

[6]吕国华,古丽亚,王雪峰.科技学术期刊缩短论文出版周期的有效举措——以《物理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3,25(6): 590-591.

[7]张莹,李耀彪,杨妹清,等.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加快服务科研进程——以《中国光学》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51-853.

[8]李丽萍,王曙明,杨爱丽,等.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缩短科技期刊出版周期[J].编辑学报,2011,23(Sup.1): 45-47.

[9]张琪,姜梅,王艳秀,等.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思考和探索——以《含能材料》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73-1476.

[10]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74.

[11]刘雪立.医学论文发表时滞与医学期刊出版周期的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2):153-155.

[12]张大同,孙琇.出版周期辩正[J].出版工作,1988,80-82.

[13]史成娣.如何提高高校学报处理稿件的效率[J].编辑学报,2005,17(4):276-277.

[14]颜廷梅,任延刚.缩短出版周期:科技期刊为作者服务的好举措[J].编辑学报,2011,23(6):501-502.

猜你喜欢

审稿人科技期刊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