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方法初探
2015-03-26李艳秋
李艳秋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语文阅读能力评价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更要注目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能够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学习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教学中,笔者对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做了初步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评价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把课程、教学、评价三者看作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把三者视为动态的循环回路关系,它实质上就是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而获得的效果。成长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对教师而言,就是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最终的成品如阅读计划、阅读记录、读书报告、问题设计或解决方案等,这些能够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的情况,因而也就有了评价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成长档案袋评价的更大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二周,开始着手建立成长档案袋。首先明确本学期、本学年的阅读能力目标(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的相关标准),然后学生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如朗读训练计划、古诗文背诵计划、课外阅读计划等)。自第三周开始实施,阅读方面的各种训练、活动的实施情况和结果以及能够反应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进步的资料都可以装入档案袋。第二、三学年调整阅读能力目标,学生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学期计划,阅读方面的各种训练、活动可作适当调整。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致力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或学生学习结果的“形成”。教学中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朗读比赛
熟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必须重视朗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朗读方面的进步情况和不足,可在每学期举办一次朗读比赛。比赛前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朗读能力的标准,制成表格,比赛时让学生当评委,对每个参赛学生做出评价。同时请相关老师参加,并作现场点评。
(二)古诗文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背诵古诗文,可以定期(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指定背诵篇目,制定出评价标准,确定活动时间,活动时按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评定。下面是一次古诗文背诵活动的自评表:
古诗文背诵统计自评表
姓 名 背诵指定篇目 复习背诵篇目 教学背诵篇目 自 评 教师评定
(三)读书演讲比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为了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可定期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具体操作时,教师在学期处指定该学期的阅读篇目,并告诉学生演讲比赛的大致时间,这样可让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演讲前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比赛规则和评价标准,赛后让演讲优胜者谈阅读心得。
(四)摘抄展览
每个学期末和学年末组织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与积累情况进行盘点,看自己究竟读了多少报刊书籍,背诵了多少古诗文,积累了多少词语和精彩的语句、语段,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摘抄整理装订成册,搞摘抄展览。可邀请家长、教师参与评价,最后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具体操作时,可以把开展阅读活动与建立成长档案袋结合起来,把活动的一些记录和学生的作品及对学生的评价装入档案袋。
三、采用示范激励方法
一般地,评价犹如批阅作文一样,习惯于一勾定对,一叉定错。这种办法用于终结性评价还可以,用于考察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却收效甚微。因为这种标签式的评价掩盖了学生的其他学习要素,甚至掩盖了语文某一方面的优势从而产生罗森汉斯的(Pavid Rosenhan)“标签”效应。反之,教师将学生的习得通过动态的描绘,加以区分和鉴别,引导他们自我扬弃,向学习的正方向发展,促进二次评价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采用榜样示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趋同心理和竞争意识,进而合作互助,产生示范和仿效的作用。比如与其挑剔学生朗读态度、朗读习惯、朗读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倒不如对朗读高手稍加培养和点拨,然后在全班领读和范读,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从各个细部逐一解决。这时候,使用成长档案袋尤为重要。把每一种评价指标分阶段记录进展情况(注意私密性),在每一阶段,教师提出目标,指定专人辅导,逐步实现既定的愿景。
四、客观描述学生的表现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者对学生的档案资料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地描述学生阅读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合理而中肯的建议。
以往,教师通常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数量的分析,偏重于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把内涵丰富的学习内容简单化为数字信息,人为地限制了评价的范围,忽视学生情感体现、价值取向、学习情境的动态展示,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常常呈线形的平面的形态,不是很直观和很直接,实际上也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面貌。
案例:阅读作业评价
定量评价:对多少条、错多少条→等级→学生接受
定性评价:客观描述现状→指出不足或努力方向。比如,批改语言分析题,这样写批语或交谈:懂得从内容和主题上入手体会语言效果,能不能用你的慧眼从语言形式入手分析还有什么特色呢?
显而易见,下一个评价的效度要优于上一种评价。
客观描述的形式很多,除书面测试外,还可以进行访谈、观察、个人记录的研究、成长袋、问卷调查。但不管是哪一种评价形式,必须以评价的积极影响为宗旨,让学生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不断增强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入地研读祖国语言,使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