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2015-03-26王兆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课件多媒体

王兆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让学生调动起积极的情绪体验,融入文本、主动探究、大胆质疑,这样,学生在文本中痛快淋漓地走了几个来回,凝神思考,熏陶渐染,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但是,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具体实施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现代阅读理念的指导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以理解性阅读为基础,从作品的基本意义出发,尊重作品的“基础性内容”(指文章所显示的“环境或者说背景、结构、逻辑”)而进行的“合理诠释”,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而认为个性化阅读可以“无中生有”的学生,凌驾于文本之上,自以为获得了对文本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样的学生参照当代的生活背景,凭借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任意曲解文本,甚至脱离文本。他们曲解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将文本解读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因为开价太高才卖不出去”、“孔乙己向法官递交申诉状了,打赢官司了”、“《背影》中的老父亲是因为懒得走路才从铁轨爬过去,还被铁路公安抓住罚了款”……

试问,如此解读文本的学生到底将文本放在什么位置?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狮子大开口地漫天要价,还是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可怜的小女孩吗?那她的典型意义何在?文本中批判社会黑暗的主题又何在?如果为了体现“个性”而去任意曲解文本,对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有何帮助?这样,只能使文本失去了它本身的本质性、前提性意义,让学生去戏说文本,戏说经典,只能将语文“妖魔化”。如果任这种“妖魔化语文”风靡教坛,将会对纯正语文造成极大危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带来毁灭性破坏。

曾祥芹先生曾说:“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原则是‘多元有界。读者在作者‘第一文本的基础上见仁见智建构了‘第二文本。但多元解读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不是无界的,而是有界的,这个‘界就是文本语境,就是文本的客观意义。在肯定文本解读的主观差异性的同时必须坚持文本解读的客观统一性。”[1]因此,个性化阅读要从作品的基本意义出发,尊重作品的“基础性内容”(指文章所显示的“环境或者说背景、结构、逻辑”)而进行“合理诠释”。

笔者认为个性化阅读应该是“有中生新”,应该通过积累性阅读与理解性阅读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与作者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通过不断探究、创新,从而形成个性化阅读。无限提高读者主体地位而将作者放逐于后,随心所欲、毫无节制的,甚至是美其名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方式和态度是非常不可取的。个性化阅读是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的升华。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打得越扎实宽厚,理解性阅读水平也就越高,那种“天马行空”随意化的解读是要不得的。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以牺牲教师的教学个性为代价

我们强调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而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个性。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元理解,教师必须有一个衡量价值取向的尺度。如何把握这个尺度,势必要求教师与文本先对话。教师只有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品咂文本语言的精妙,深刻领会课文的人文意蕴,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并挖掘蕴含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做出多元解读是积极的教学行为。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学生作为个性迥异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这使得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反应也不见得是完全合理的,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体验切不可一味地肯定、叫好,让评价失去原则。

有人认为:魏书生的教学素养是谁也学不了的,还有人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事实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研究与定位、对教学方法的感悟与实践、个人语文能力的积淀与修养、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情感与态度等都是有差别的。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老师爱张扬,有的爱低调;有的善独立思考,有的善兼收并蓄;有的会说,有的会写等等。这些差别就构成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这些“个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方法的形成,甚至决定着学生阅读的价值取向。就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老师都循着一个模式,认为学生想法越“独特”、说得越离奇就越“个性”,这样就有了如读汪曾祺《胡同文化》说“破烂房子早该拆掉了”;读李密的《陈情表》大谈“李密是拿亲情作筹码向晋武帝叫板”;读苏洵的《六国论》说“秦灭六国是历史的进步”……一些偏离价值取向的所谓个性化的感悟。

也许是因为新课程的大势所迫,有些教师由作品主题意义的绝对一元化走向了对任意穿凿附会的认同。有的教师对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附会之论予以肯定,也许是怕被别人指为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扼制学生思维创新吧!但是,矫枉不能过正!对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的确会打上个人主观色彩的烙印,但毋庸置疑,读者的主体作用不是无限延伸的,它理应受到作者、作品的制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孔子,但一千个孔子还是本自《论语》的孔子。”[2]由于重视读者主体创造性而忽视作品整体性、本质性的意义是片面的。如果一个读者的解读如梦中呓语,自以为是,不能激起其他读者的共鸣,这项解读的工作也就失去了价值,反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就不能起到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

最近,笔者听过一堂县级公开课,有一个老师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鼓励学生就其主旨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出发点无疑是善意的--有一个学生说“她拥有那么多珍宝,为什么不另选夫婿?”这个解读的结果看上去好象很个性化,事实上,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扰乱了人物性格的逻辑,是很浅薄也是难以成立的。教者居然对这种归纳给予了高度赞赏,而后的专家点评中,也居然大施溢美之辞,认为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具体表现。说法很让人费解!

因此,对于无限衍义的解读观,教师应正视它的危害,将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下。总之,研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绝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个性!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能过多过滥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笔者高兴地看到,不少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自觉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积极运用来辅助阅读教学,这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但是,随着多媒体课件被广泛引入课堂,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喧宾夺主,貌合神离,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堵塞学生的想像空间等。

1.多媒体课件使用过滥

时下许多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简直成了多媒体制作技术的比拼舞台,各种声音、图像、音乐、动画、视频、文字等材料通过大屏幕和音箱作用于人的眼睛和耳朵,强烈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且接二连三,充斥课堂的始终。教师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机械的鼠标操作员,学生则成了偶尔信口开河、人云亦云的说上几句的看客。笔者观摩过一节电教整合课《江南的冬景》,主讲的教师在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躬身操作电脑,切换各种文本、声音、图片、视频之类,学生们则好奇而茫然地盯着大屏幕,既为课件的声、光、图、色所吸引,又不知自己在学习些什么。联翩优美的画面从眼前闪过,低沉抒情的乐曲在耳边回荡,哪有时间提出和思考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带入了预设好的结论中,没有丝毫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创新可言。

2.课件内容堵塞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一位教师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课件上展示的菲利普夫妇都是一副十足的冷酷、贪婪的丑恶嘴脸,学生们看在眼里,哪里还会有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解读呢?

3.用课件展示“答案”

每个问题提出来,师生经过讨论,表面上“统一”了见解后,教师都要用课件给出“标准答案”。问题和课件是一一对应关系,表面看严谨、周密,却限制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深入。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助手。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创设良好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补充资料,增大课堂容量,增加课堂的开放性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件绝不是课改的装饰或招牌,也不是可以包办一切的灵丹妙药,它永远也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确实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全面达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

2.语文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掌握好“度”。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在使用多媒体之前应仔细评估它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盲目贪多求全,不能喧宾夺主,主客倒置。不考虑好这些就滥用课件,其结果只能会适得其反,既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剥夺了其主体性,削弱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费力而不讨好。须知,语文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还得落实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对文本的解读欣赏,对三维目标的扎实落实上来,这是任何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都不可能替代的。

3.不使用或较少使用多媒体未必就不是一节好课,关键看需不需要。如果为使用而使用,将课文和课本上的插图制作成课件用屏幕显示,那就完全看不出它有什么积极作用了。至于将板书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则是忽略了其提纲挈领的独特作用和动态生成的特点。而为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答案用课件来展示,则会无形中束缚住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其陷入单项思维的泥潭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全面走入课堂,在带给教师惊喜和神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和思考。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指出:“今年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但是,只要教学者注意研究它的运用规律,扬长避短,恰当使用,它就一定会给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注释:

[1][2]曾祥芹.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J].中学语文教学,2007,(11).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