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语交际的能力构成
2015-03-26李秀娟
李秀娟
口语交际过程是一个言语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等因素影响着说话的条理性、延展性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听话者在听话时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授受,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预测、判断。另外,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情绪调控、联想与想像等能力也贯穿始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学生的基本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呢?
一、组织内部语言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发话者在说话时并不是随口乱说的,要说什么、怎么来说、对谁说、要达到什么效果等内容会在说话以前进行准备,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短暂,但是却需要说话者进行快速的准备,可以这么说,成功的表达需要加入的思维成分是比较多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确定话题,产生“语点”两个方面。“语点”是压缩了的内潜信息,也就是进行口语交际的语言点、关键点,“语点”之间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跳跃性,在口语交际中发话者要将“语点”所蕴含的信息逐渐释放出来,组成连贯的句子,表达完整意思,也就是将说话者的思想表达出来。如果“语点”产生得敏捷而明确,语流就畅达、连贯,语速就快,反之,若语点杂乱无章,语流就减慢,产生言不及义、颠三倒四的毛病。因此内部语言的提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内部语言组织能力是构成口语表达的第一要素,要加强对学生的内部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通过增加知识积累、扩充学生知识面、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等方面进行训练。例如一些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对于话题的理解不到位,这样能产生的“语点”就少,而在对“语点”进行扩展时,思维不够灵活,也就会出现口语交际时无话可说或者交际过少的情况了。
二、言语编码能力
口语表达的过程就是将“语点”按语义加以扩展,不断编码、表述的过程,编码也就是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将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内在的思想外化为语言。口语编码能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有一定的口语词汇,这是言语编码的重要材料,如果一个人的口语词汇、句式储备的多,那么在编码时选择的余地就大,意思表达就相对比较清楚,如果词语贫乏,就会感觉语言呆板、枯燥,思路不清,而导致言不达意。第二是要掌握组合语句次序的语法规则,说出来的话只有合乎语言习惯,才能让人接受、理解,达到交际的目的。反之如果不按现有的语言习惯来表述自己的思想,那么别人就不会听懂,也失去了表达的意义。
三、运用语音、语速、语调和态势语言的能力
在口语交际当中,除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借助语言外的因素来辅助语言表达,或者强化自己的表述,如吐字发音、语调语速、体态语言等要素。吐字发音正确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发音,那么他所说的就没有人能听懂,这就失去了口语交际的意义。而语调、语速也是口语交际当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语调、语速,说话者要根据听者的多少来控制音量的强弱,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调整语调的高低轻重,根据话语的重要程度来控制语速的缓急。在口语交际时,人的体态、表情、手势等内容也会对口语交际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利用好这些“话外之因”可以很好地提升口语交际中地表达能力。
四、注意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语言稍纵即逝,而且无法再现,要求交际双方在交际时能专注于话题,尤其对一些重点、要点要听得全、听得细、听得准。优良的注意品德主要体现于: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两个方面。注意的稳定性是学生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能够排除干扰,将自己专注的听话行为始终贯穿于交际活动。而注意的分配要求学生在听话时不但要听清语音,更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以及说话者动态、体态等方面的因素,这些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理解听到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五、理解能力
理解就是对音节所代表的概念有准确的认识,对若干章节联系起来表示的完整的意思有全面的了解。语义的理解能力包括对接收到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分析、加工,掌握其中主要观点,搞清楚句子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请示语、领起句、总结句、关键词语以及发话用以加重语气、心理停顿、声调变化所作的暗示能够理解,能对某些表达不清的话语作再加工,理清头绪,抓住重点,根据发话人的脉络制订还没有谈及的内容。语义的理解能力还包括能区分表层和深层意思,听委婉的言辞能确定发言者的真正意图等。
六、品评能力
汉语的口语现象十分复杂,如词义多解、双关谐音等,口语的表达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话语的品评能力,包括:确定话语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以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体会发音者的情感内涵,听出弦外之音,体会说话者的真正意图,而这些内容对于听话者正确理解听到的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