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2015-03-26杨承华
杨承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为重要了。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意识到,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一、巧用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原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抓住导入教学这一环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整堂课的效果。课堂导入可以采用音乐导入、插图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导入、精彩话语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几分钟里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宗明义,言语力求简洁、生动,表达内容丰富,给学生新鲜感,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例如笔者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思维活动中,以迸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不断获取新知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开启学生心智,不断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不断吸取知识,课堂设疑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执教《变色龙》时,要求学生通读完课文后为小说另取一个“名”,并说说取名的理由。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课堂气氛便活了,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而来。笔者在讲解《春》时,就采用了换词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词语的妙处。
三、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说、议、诵、辩、唱、演均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课堂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抱着极大兴趣投入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有积极探索的执着,有不断质疑的思考,有发散思维创造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素质的新型课堂。一些故事性强、人物对话详细完整的文章,教师可做好分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自己去体会课文内容以及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演,适时作好评论。
初三语文课本戏剧、电影文学单元的学习,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可采用辩论的形式教学。如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们在于勒与菲利普夫妇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的问题上看法不一。对此采用辩论的形式,既解决了问题,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内驱潜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学生的主体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学习效果必然就会提高。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学生学习兴趣
“班班通”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其中的音乐、图像、动画无不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合理使用“班班通等多媒体手段,用美妙的音乐牵动学生的情思,用生动逼真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思考,将形象化的词句加以欣赏品味,学生的精神就会处于轻松的状态,不自觉地走上一条轻松有趣的学习道路。
在《斑羚飞度》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大量地运用了斑羚的图片,以及斑羚飞渡时的动画设计,不但使学生对斑羚的形象有了更直观地了解,飞渡时的景象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拓展阅读时,笔者又根据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展示了一组人类虐待小动物的图片,更加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更大限度地融入到课堂中。
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都必须贯彻落实,让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吸引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