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运用分析
2015-03-26徐秀琴
徐秀琴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交流,交流的方式既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是以是非语言形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非语言形式的运用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作用,有利于强化课堂语言的表达效果,扩大交流的信息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运用进行分析,进而为提升非语言表达能力提供支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概述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主要工具,但并非唯一工具。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换与传递除语言之外还可借助表情、动作、时间、空间等手段来实现,这些出语言之外的手段就是非语言手段。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的非语言交际手段通常包括表情、动作、服饰、时间、空间、副语言等,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起到信息强化、指代、补充等作用。在正常的语言交流中,辅以非语言表达能够改变、扩展、否定、增进语言交流的信息,使教师传递的信息更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运用
(一)体态语言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它是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非语言内容,同时还用非语言形式来表现人们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准确传递语文信息,有必要借助体态语言来丰富语言。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体态语有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衣着服饰等,这些体态语对语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程度。此外,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暗示作用,比如体态语暗示的老师品格修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弦外之音”等。在实际的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要结合实际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适度运用体态语,使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十分自然、协调。
(二)善于运用非语言交际的副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的副语言是指伴随着声音的非语词声音,比如音高、音色、音量、语空、停顿、笑声等。副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起到补充信息、替代语言、强调信息、重复信息等功能。实际的语文课堂运用中,音长的合理运用能够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语言交流中音调通常有升调和降调两种,教师应该多用升调以营造温和的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况;老师在课堂讲课时可适宜运用语空来传递暗示性的信息,比如有学生讲悄悄话,可用语间停顿来暗示一下,则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了解和注重学生的非语言反馈
无论是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交互的,需要双方接受信息后进行反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流,只有老师接收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得知学生的具体状况,因此在正常的语言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非语言反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非语言反馈才能真正掌握教学情况。首先运用目光交流的优势,通过目光来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其次老师可时刻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来确定课堂教学的状况;最后通过学生手势来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常见的学生非语言反馈表现形式有双手交叉(表示注意力集中)、揣手(表示轻松或不屑)、摸头(表示思考、不知所措等,要根据具体课堂情况来确定)等。
(四)教师善于运用非语言来进行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双方获得准确的教学信息,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教学评价,还包括非语言形式的教学评价,并且非语言评价往往能够起到更为巧妙、高超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非语言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体态、眼神、语调等手段来实现的。非语言评价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比如积极成果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情感交流、适时巧妙的保护自尊等。非语言评价要确保真爱前提,教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此外还要注意一定的运用技巧,实现非语言评价与语言评价的有效结合,比如合理运用时间空白、把握非语言评价的尺寸、注重细节的评价等。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训练
(一)由忽视到重视非语言表达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表达观念的转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未意识到非语言表达重要性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非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与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乐于与学生发生“目光接触”;另一方面,已经意思到非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已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老师,要进一步研究非语言交际,摸索运用规律,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掌握一定的非语言表达的“词汇”和非语言表达的技巧
非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一定的技巧,巧妙的运用非语言交际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非语言表达“词汇”量,为熟练运用非语言表达打下深厚的基础。非语言交际技巧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忽视非语言交际的价值,只注重技巧运用,导致技巧脱离本质目的,反而影响到非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
(三)自觉遵循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表达的原则
非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要巧妙把握非语言表达的运用,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非语言表达要遵循师生共意原则,必须是建立在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非语言表达是为配合语言表达而服务的,是伴随着语言而产生的,因此非语言表达不应该喧宾夺主,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此外,非语言表达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还应该遵循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审美性原则等。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2]侍宝华.非言语交际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3).
[3]徐佳,田丹.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功能探析[J].考试周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