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分装置工艺流程的选择
2015-03-25李朝荣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赤峰025350
李朝荣(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5350)
1 空气分离工艺简述
我国的空气分离技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早期常用的工艺为低温深冷分离工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结合国内空气分离装置的现状,目前主要存在的空气分离工艺有三种,分别是:变压吸附工艺、膜分离工艺、低温精馏工艺。
1.1 变压吸附工艺
变压吸附工艺主要使用了分子筛作为吸附剂,通过压力的改变,空气原料中的氮氧分子在分子筛的作用下,形成吸附力差异。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即可实现氮氧分子的分离(吸附相富集和气体相富集),随即进行氮氧分子的卸压(变压过程),分子筛在卸掉氮氧分子之后可以循环使用。这种通过分子筛吸附并改变压力收放氮氧分子的工艺,就被称之为“变压吸附工艺”。
在实际的生产流程中,还需要进行空气净化环节,去掉空气中存在的杂质,并送入缓冲罐等操作。变压吸附工艺的造作流程并不复杂,但获取的氮氧产品质量较低。
1.2 膜分离工艺
从原理上来说,膜分离技术应用的扩散原理,即根据气体在膜中溶解和扩散的系数差异,实现不同的渗透速度来实现空气成分的分离。不难看出,分离膜的性能好坏,决定了空气分离工艺的水平。空气原料在膜的两侧作用,渗透率快的部分与渗透率慢的部分实行自然分离,但为了保障产率,一般会使用催化剂;实际生产过程中依然要先通过净化预处理系统。
膜分离工艺是所有工艺类型中最灵活的,通过更换不同的纤维材质膜,就可以得到不同种类和纯度的气体产品。实践研究证明,膜分离工艺所面临的压力越大,产量就越大,因此发展纤维膜技术是这一工艺的核心问题。
1.3 低温精馏工艺
低温精馏工艺是低温深冷空气分离工艺的升级版,其原理是利用空气中氮氧分子的物理特性不同来实现的。氧分子和氮分子的沸点不同,在高压低温的情况下首先对空气进行液化,随后经过精馏,传热分离已经转化为液态的空气,从而分离氧分子和氮分子。
这一工艺在实际的应用中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手段,如空气压缩机、净化装置、热交换系统以及精馏系统等等。
相比较前两种工艺而言,低温精馏工艺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即可以实现产品的高纯度性。
低温精馏工艺受到新工艺的冲击,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流程较为复杂,装置启动时间过长等缺陷。尤其是装置本身造成的不便性,包括空气压缩机、净化器、热交换系统等等,初始化投资成本要远远高于分子筛和膜分离工艺。
但不可否认的是,要获得高纯度的氮、氧产品(尤其是液态产品),在常温下是无法实现的,低温深冷工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2 空分装置工艺流程的选择
空气分离装置的应用范围广泛,品种多样,不同的行业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在了解了主要的空气分离装置工艺原理之后,还要确定用户究竟要生产怎样形态的产品(液态或气体),作者做出了如下的选择建议。
2.1 液态产品生产的工艺选择
空分装置及流程所对应的原料是气体形态,转化液体形态需要高压、低温等条件。综合以上工艺的特点,不难判断出,要得到液态产品低温精馏工艺是最佳的选择。这是因为,非低温状态下,尽管可以利用分子筛或者分离膜得到氮氧分子的集合,但在一个大气压的状态下,氧气(纯氧)的沸点是90.17K(-182.98℃),氮气(纯氮)的沸点是77.35K(-195.80℃),根本无法形成液态形式。
因此,要获得液态产品,必须对温度和压力做出考量,同时液态产品的存储工艺要求也十分严格,这与生产工艺实现对接需要严格的条件。
2.2 气态产品生产的工艺选择
气态产品的生产流程选择度很大,除了非低温精馏工艺之外,更多的用到了分子筛和分离膜,这两种工艺都可以实现循环生产,节约成本。但缺点是无法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
对于一些要求纯度较高的气态产品,主要采用全低压空分低温双塔精馏工艺。原因就在于,吸附、膜分离以及其他工艺虽然可以实现空分目的,但在高纯度方面的提取存在天然缺陷(工艺限制),全低压空分低温双塔精馏工艺可以实现纯度99.99%级别的工艺水准。
3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介绍,对国内当前主要的空分工艺进行了分析,当前的空分装置工艺呈现出“新旧混杂”的局面。一方面,新工艺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空分装置工艺的产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新工艺还无法完全代替传统工艺,为了获取高纯度的产品,传统工艺依然具有发展前景。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我国未来的空分装置工艺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注意结合各自优点,从流程体系入手,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生态需要。
[1]黄晓江.空分装置技术改造探讨[J].煤化工,2003,02:20-23.
[2]陈明敏.空分装置变氧气量生产的探讨[J].深冷技术,2002,05:8-12.
[3]胡志强,沈庆春.煤化工空分装置安全运行论坛[J].通用机械,2009,09:12-21.
[4]廖正强.简析空分装置工艺技术路线的分析及比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78.
[5]陈松华.空分装置的控制系统及应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0,0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