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2015-03-25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张丹夏春晓
都艳红 张士宏 王艳新 张丹 夏春晓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眼科 河北保定 072750)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都艳红 张士宏 王艳新 张丹 夏春晓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眼科 河北保定 07275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62例,慢性58例)、正常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设为观察组和正常人组设为对照组,应用UBM对其进行检查并记录各项测量指标。结果:利用UBM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相对晶体位置偏前、晶体厚、前房浅、眼轴短、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等症状。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UBM下的解剖特点与临床理论一致,UBM在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超声生物显微镜;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青光眼是全球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眼病,在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采用高频超声作为探测能源,可在任何光线条件下进行房角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生物学测量,UBM的应用使人们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指导和疗效判定上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1]。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眼科应用UBM对我院120例(14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了眼前节组织结构的形态学观察,特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2例,男性20例,女性42例,年龄45~62岁,平均(48.2±3.6)岁;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47.8±3.2)岁。
对照组:正常眼对照组60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40人,年龄46~62岁,平均(47.5±3.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和屈光检查,排除患有眼科疾病和中度以上屈光不正的病例。
1.2 研究方法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应用UBM分别对其进行检查并记录测量其前房角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巩膜睫状体夹角、角膜厚度[2]。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眼底检查无明显变化,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眼部充血与疼痛,可有头痛症状,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迟钝、角膜水肿、前房浅,部分患者出现虹膜后粘连、房水闪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症状亦不显著,表现为轻微的眼部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检查见眼底早期正常、眼球局部充血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呈现瞳孔轻度散大或正常,角膜透明或轻度上皮水肿,到晚期,眼底多见视乳头凹陷及视神经萎缩。
2.2 UBM下正常眼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比较分析
利用UBM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相对晶体位置偏前、晶体厚、前房浅、眼轴短、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等症状。见表一
3.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大多需长期点药,不坚持治疗易导致患者失明,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压,制定合理的点药方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眼底检查无明显变化,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眼部充血与疼痛,可有头痛症状,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迟钝、角膜水肿、前房浅,部分患者出现虹膜后粘连、房水闪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症状亦不显著,表现为轻微的眼部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检查见眼底早期正常、眼球局部充血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呈现瞳孔轻度散大或正常,角膜透明或轻度上皮水肿,到晚期,眼底多见视乳头凹陷及视神经萎缩。
传统主要通过房角镜对房角以及相关解剖结构作出观察和评价。但是,房角镜对非透明组织后的组织结构不能显示,并且屈光间质透明程度、本身机械干扰、照明光线等因素易对其产生影响,限制和降低了诊断准确率[3-4]。UBM可在任何光线条件下进行房角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生物学测量,具有可穿透非透明介质、分辨率高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5]。利用UBM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相对晶体位置偏前、晶体厚、前房浅、眼轴短、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等症状,获得了较精确数值,解剖特点与临床理论一致。
综上所述,UBM在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疗效评定等方面独具优势,值得深入研究,推广和利用,服务于更多患者。
[1]李雅琳.周边虹膜厚度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3.
[2]王涛,刘磊,李志辉,张舒心.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J].中华眼科杂志,1998,05:45-48.
[3]王宁利,叶天才,赖铭莹,欧阳洁,曾明兵,杨成武.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房角镜检查眼前房角结果的比较[J].中华眼科杂志,1999,03:14-18+82.
[4]李军.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齐丽丽.原发性青光眼合并近视患者的RNFL厚度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
R775
B
1009-6019(2015)11-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