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2015-03-25赵修文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就业竞争力岗位

王 敏,赵修文(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王敏,赵修文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热点讨论话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论文首先厘清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角度提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四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 cnki. net/kcms/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27.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5:30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1]。每年都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寻求工作岗位,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及时就业,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虽然,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能力和素质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基本概念界定与内涵

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学者Weenig率先提出“就业竞争力”这一概念,他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人能够受到雇佣的潜能。Howard (1995)等人提出就业竞争力是指雇员所具有劳动力市场或雇主所需要、认可的有吸引力的技能的能力。Fuguate (2004)把就业竞争力定义为个体能够明确和实现就职机会的能力。楼锡锦(2005)根据各要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程度,把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2]。从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两个角度,给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定义: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王麒凯、李志、刘霜(2012)在梳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体现出的相对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就业率高低、质量好坏等指标体系予以衡量[3]。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劳动市场上,高于其他竞争者,能够全面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能力。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McClelland (1973)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认为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Boyatzis (1982)的《胜任的经理:高绩效模型》一书出版,标志着胜任力模型方法问世。McClelland (1993)认为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的总和。随着胜任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出于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目的,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大量值得思考与借鉴的胜任力模型[4]。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Prahalad等人通过把胜任力概念引入战略层次,首次提出公司的核心胜任力概念,使组织胜任力成为战略管理的新视角。焦静(2010)等人以胜任力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六维度模型[5]。张皓(2014)在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时引入胜任力模型,构建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胜任力结构模型[6]。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岗位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它是针对岗位要求整合起来的一组胜任力。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

钟一彪[7](2006)通过采用实地调查访问550多家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运用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招聘毕业生考虑的因素依次是: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刻苦踏实的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许文刚[9](2012)通过研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并结合其他公司的招聘会、宣讲会、笔试以及面试,总结归纳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大学毕业生应聘者的六个方面,即: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创造与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从钟一彪(2006)、洪莹(2011)、许文刚(2012)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要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基本能力[10],即指大学毕业生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项基础能力的总和。这是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基本准入条件,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定位、诚信正直、责任感、企业文化认可等方面的指标。第二,完备能力,即指大学毕业生寻求工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项求职能力的总和。这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最直接因素,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指标。第三,发展能力,即指大学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潜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今后的发展。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创造与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三、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开拓创新转变思路[11],高度重视胜任力理论在高校培养人才中的运用[1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专业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出发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根据通用胜任力模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重新全面审视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社会发展要求[13]。特别是要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职业规划、校园文化环境等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及要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研究更多的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发展动态,进一步让更多专业的大学生都能清楚明白未来自身努力的方向。同时,以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为指导,整合优化具体专业课程的实施,把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落实到实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和职业规划,不仅关系着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高校应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14],聘用具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并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的老师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让学生根据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以求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人职匹配。

(1)传感器系统:汽车运用自身配戴的雷达、摄像机、夜视镜、激光扫描仪、全景摄像头等设备将周围的环境转化成抽象的模拟图到中央处理器,转为虚拟的图像,再联系汽车相连通的刹车,方向盘等设备成功决策。

(三)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框架,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人才全面竞争的时代,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要求,社会发展和变化必将更注重人的道德品质,尤其是职业素质。高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高校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框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恪守诚信、忠诚、责任的职业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要求。

(四)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目标,加强实践教育

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单位往往把具有实践经历的大学生作为首选目标。这是因为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展阅历,用实际行动践行理论,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在探索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同时了解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从业的要求。高校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积极搭建实践平台[15],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 122-128.

〔2〕楼锡锦,周丽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9-52.

〔3〕王麒凯,李志,刘霜.构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2(4) :45-50.

〔4〕朱新江.胜任力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4) :22-25.

〔5〕焦静,冯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科学决策,2010(10) :59-67.

〔6〕张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胜任力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486-491.

〔7〕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75-77.

〔8〕洪莹,吴健豪.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及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2) :39-44.

〔9〕许文刚.企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 :69-71.

〔10〕赵起超.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研究[J].学术交流,2013(6) :79-81.

〔11〕闰超栋.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探索,2010(2) :158-159.

〔12〕王建民,杨木春.胜任力研究的历史演进与总体走向[J].改革,2012(12) :138-144.

〔13〕廖善光,熊登榜.以“胜任力”为核心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模型之构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6) :174-178.

〔14〕丁娟慧.以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13(30) :113-114.

〔15〕王冬冬.胜任力模型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研究——基于咸宁市大学生村官的调研[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23-25.

(责任编辑杜敏)

Analysis on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ence Based on the Post Competency Model

WANG Min,ZHAO Xiu-wen
(Xihua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

Abstract: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severe.In recent years,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especially their employment competence has become a hot social issue.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Competitiveness in employmen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 competency model.Having clarified the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in the field and analyzed employers'reques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four w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 competency model,including making plans for training talents,developing career planning,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educational practice,to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s'competitiveness in employment.

Key words:post; competency model;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ence

作者简介:王敏(1989—),男,四川双流人,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企业管理省级重点科学项目(SZD0801-09-01) ;西华大学西方经济学示范课程项目(SFKC2013002)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JJ2014012) ;“西华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登峰计划(2015053)。

收稿日期:2015-02-28

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27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 (2015) 04-0134-03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就业竞争力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