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格言诗《萨迦格言》中的智者和愚人

2015-03-25李霄宇耿利娟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愚人智者差异

李霄宇,耿利娟(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藏族格言诗《萨迦格言》中的智者和愚人

李霄宇,耿利娟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兴于13世纪的藏族经典文学体裁格言诗以其丰富独特的比喻和深刻智慧的哲理在古今中外都颇负盛名。其中,《萨迦格言》是格言诗奠基之作,亦是格言诗不朽的丰碑。作者萨班·贡嘎坚赞从不同角度用大量笔墨塑造了智者和愚人的形象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指导人们分辨智者和愚人的方法,教导人们近于智者,见贤思齐。论文选取次旦多吉汉译的《萨迦格言》,对比分析了智者和愚人的形象和差异,探究了人生智慧,对于培养个人的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者;愚人;差异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 cnki. net/kcms/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26.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5:30

一、引言

萨班·贡嘎坚赞(1182—1251)自幼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曾投名流释迦室利为师,成为当时著名的学者,他一生有很多著述,《萨迦格言》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亦是藏族格言诗代表作品和丰碑,为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于13世纪上半叶成书。贡嘎坚赞以宗教家的身份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他用格言诗的形式,提出治学、识人、处世、待物的一系列主张。

“考察智者和愚人的目的,并不是想去专门搜寻别人的缺点和毛病,而是为了分清二者的差异,然后加以正确的取舍罢了。这是因为智者具有广博的知识,亲近他们,就会不费气力地使自己获得知识,犹如上弦月不断增长盈满一样;而愚人唯有错误的本性,如果和他们同流合污,就不仅会使自己的智慧隐没,而且还会给自己染上污秽的恶习。”[1]谈及对于智者和愚人的塑造和目的,藏族格言诗的作者如此阐释。

二、《萨迦格言》中的智者与愚人

众所周知,智者和愚人是两个含义截然相反的存在:一个是高高在上、德行被众人推崇的圣贤;一个是一无是处、遭人唾弃的蠢材。根据《萨迦格言》所言,智者是指品行良好、学富五车的博学之士,愚人是指孤陋寡闻、不思进取的无良之辈。贡嘎坚赞根据这些特征,用具体的、生动的语言描绘并刻画了智者和愚人的形象,使他们跃然于纸上。

例如,贡噶坚赞在《萨迦格言》第9节中高度概括了智者和愚人鲜明的差异:“学者研究所有的知识,精通后就能造福世界;庸人虽然了解很多,只不过是一丝星光。”[2]智者勤于学习众多学问,且潜心钻研其中一门,通过这一门学问也能通晓世事。愚人虽广猎群学,但只是略知一二,就如漫天星光遍布夜空却不能将其照亮。愚人多以这种蜻蜒点水似的方式学习,只了解皮毛而缺少深入地研究,这样的学习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应专注学习,求知进取,珍惜人生。

三、智者与愚人的差异

正因智者和愚人大相径庭,所以他们之间必然存在极大的差异。作者为了强调智者和愚人的差异性,特别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以此呈现智者和愚人的巨大反差。智者和愚人的差距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他们的差异也体现在诸多方面,下面将从七个方面举例分析这种差异的表现。

(一)谦虚与自大

面对过错,智者谦虚承认、知错就改,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博学而回避无视错误;无知的愚人则理直气壮、高傲自大,不敢正视、改正错误。

如《萨迦格言》第4节说道:“学者勇于改正过错,愚者怎能做到这点;大鹏能啄死毒蛇,乌鸦则不敢如此。”[2]由此看来,自以为是、没有真知灼见的愚人就像乌鸦不能效仿大鹏啄死毒蛇一样,否则他们必将体会过错所致的苦涩。同时这首诗劝告我们要时刻保持低调、谦逊,正视不足,勇于悔改。

(二)妒忌与包容

庸俗肤浅之徒往往对具有智慧的饱学之士心生嫉妒,他们看不得别人的长处,视野狭隘,就如身处井底的青蛙;有学问的智者即使学识渊博也虚怀若谷,包容他人,吸纳他人。

如《萨迦格言》第76节就如此写道:“没有学问的傻瓜,对学者特别嫉妒;雪山上冬天长出了禾苗,却被当作不祥之兆。”[2]不学无术的浅薄之辈妒贤嫉能,心里容不下比他们优越的有学之士。正如在冬日的雪域里生长庄稼一样违背了自然规律,愚人将出现在众多愚人当中的智者看作是不祥之兆。相反,无论遭受愚人怎样的嫉妒,智者也不会因此责怪愚人,因为智者的心宽容似海。再如第10节:“即使具有渊博的学问,仍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通晓所有的知识。”[2]这首诗告诉我们,智者即使无所不知,也不会以此来炫耀,而是选择包容、吸取、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践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报恩与忘恩

具有高尚人格的智者不管受到怎样的施舍,都会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记挂着报答恩惠自己的人;而薄情的愚人则忘恩负义,更觉受他人恩惠是理所当然。

为此,贡噶坚赞写道:“为贤者办事那怕再小,也能得到优厚的报答;仅仅献上了一颗酸楂,就获得太子般的赏赐。”[2]以及“不识好歹忘恩负义,箴言宝训他置之不理;亲眼所见还要追问,胆小盲从都是愚蠢的表现”[2]。这两首格言诗将智者与愚人对于受人恩惠的态度之差异表现到极致:善良的圣贤知恩图报,哪怕是滴水之恩也以涌泉相报。是非不分、不明事理的愚人仅记得对他人的恩惠却不懂得回报他人,即使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愚人也毫无感激,甚至过河拆桥、恩将仇报。这就教导我们,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恩,因个人恩怨而报复社会,并不是英雄之举;为感激报恩而给予,也并非怯懦的表现。

(四)坚定与无常

智者往往意志坚定,对信仰抱有永恒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且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反之,愚人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所干扰。

贡噶坚赞写道:“高尚的人象一块宝石,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面貌;卑劣的人象一架天平,稍遇小事马上就分出高低。”[2]贡噶坚赞还写道:“须弥山总是屹立不动,高尚的人就象它一样坚强;棉花随着轻风飘摇,卑劣的人就象它一样无常。”[2]由此观之,坚定与无常是智者与愚人又一巨大差异。“宝石”“须弥山”都属坚固、沉稳之物,坚强且不易改变。“天平”“棉花”则是不安、轻浮之物,愚人正如天平一样摇摆不定,如棉花一般纵横飞扬,此类人的内心躁动不安,没有坚定的志向,做事没有计划,事情往往无果而终。因此,我们应怀有明确的目标,坚定心中的信念,持之以恒并为之付诸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美好的理想与希冀。

(五)求知与厌学

求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贡噶坚赞在《萨迦格言》中充分地歌颂了智者的求知治学精神,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萨迦格言》第437节道出了愚人与智者天差地别的学习态度:“蠢人把学习看作羞耻,智者把不学习看作羞耻,因此智者即使年迈,还要为来世勤奋学习。”[2]第438节也写道:“蠢人所以愚昧,因为不爱学习;既然没有智慧,就该更加努力。”[2]不难看出,智者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对知识的获取有着浓厚的兴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反观愚人,则是一副不学无术、厌学至极的模样。身处新世纪的我们,更要博览群书,刻苦攻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如此才能更好地与新时代接轨。切记不要贪图享乐,安于现状,虚度光阴。

(六)和谐与动乱

“以和为贵”是我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价值取向,在持有坚定的原则和正确的态度的基础上,我们要和谐相处,和气待人。作者贡噶坚赞在字里行间中都宣扬着团结和睦、友好相处的思想,这也与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贡噶坚赞这样谈及智者的和谐相处:“有德操修养的人,能与众和睦相处;同一种类的牲畜,都能够聚集成群。”[2]同时也通过描写愚人的不和来反衬智者的高尚:“当愚人间不和而争吵时,只有学者才能使他们安宁;当河水混浊不清的时候,只有澄水宝才能使它澄清。”[2]由此看来,智者始终坚持与他人和谐相处、友好共事,即使心有不快,也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他人;而愚人就不能时刻保持这样的和气,稍遇不愉快就反目成仇、破坏和谐。

(七)主见与盲从

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我们都要有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主见,不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随波逐流,否则这将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判断力。

《萨迦格言》第117节说:“智者遇事都有有主张,傻瓜只会随声附和;一只野狗叫了几声,群犬就会一哄而起。”[2]智者对待任何问题都会进行理性思考与辩证分析,从而总结出主见的观点;而愚者则截然相反,凡事都不辨是非、缺少主见。附和他人、人云亦云这样的盲从心理会导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后果,从而使人生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四、结语

如前所析,贡噶坚赞在《萨迦格言》中对智者和愚人的塑造已是如此生动,他们之间的差异亦是明晰至极。对于这两个对立形象的描写,贡噶坚赞旨在劝导人们崇尚知识、尊重学者,教导人们博学笃志、寻求人生的真谛;提倡谦逊谨慎的精神;要求人们近圣敬贤、远离愚顽;规劝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质。此外,贡噶坚赞“通过对当时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道德的仔细观察,从中提炼概括出深邃的生活哲理,在通过文学创作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这些富有哲理的精湛之论是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

参考文献:

〔1〕李钟霖.藏族格言诗中的智愚观[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51-59.

〔2〕萨班·贡嘎坚赞.萨迦格言[M].次旦多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周吉光)

高等教育

The Images of Sages and Fools in the Tibetan Gnomic Verses Sakya Gnomic Verses

LI Xiao-yu,GENG Li-jua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

Abstract:Gnomic verse,a kind of literature of Tibetan classics,became popular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It is widely famou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for its rich and unique allegories and its profound and enlightened philosophy.Among which,Sakya Gnomic Verses not only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gnomic verses but also a monumental work.The author Sapan Kunga Gyaltsen used a large amount of words to create the comparative images of sages and fool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o as to guide people to distinguish the wise and the fools,and teach people to emulate those better than themselves.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images and differences of sages and fools by taki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akya Gnomic Verses written by Cidan Duoji as an example and researches into the wisdom of life,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ultivating personal noble moralities and excellent qualities.

Key words:sage; fool; differences

作者简介:李霄宇(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

收稿日期:2015-05-09

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26

中图分类号:I1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 (2015) 04-0131-03

猜你喜欢

愚人智者差异
相似与差异
智者说
智者说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谁是愚人?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愚人食盐
愚人不愚
娱乐节目不能愚人并自愚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