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 WOT分析的平江县茶产业发展研究

2015-03-25晏红安吴宗佑周晓迅吴易雄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平江县平江高山

晏红安,吴宗佑,周晓迅,吴易雄

(1.平江县农业局,湖南 平江414500;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410128;3.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4.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基于S WOT分析的平江县茶产业发展研究

晏红安1,吴宗佑1,周晓迅2,吴易雄3,4

(1.平江县农业局,湖南 平江414500;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410128;3.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4.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基于平江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 W O T分析方法,研究了平江县茶产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并在S W O T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理念,加强品牌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联动,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技术研发培训,提升茶农素质等发展平江县茶产业的相关建议。

平江县;茶产业;S W O T分析

茶叶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茶叶产量、茶树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1]。湖南省平江县属全国茶叶优势项目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新定的茶叶优势区域县。为了更好地促进平江县茶产业的发展,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茶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平江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平江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茶叶产业既是平江县的传统农业产业,更是平江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茶园面积4 900.02 hm2,其中良种茶园面积3 600.02 hm2,茶叶采摘面积4 066.69 hm2,2014年茶叶总产量超过5 600 t,毛茶总产值约2.4亿元,茶叶综合总产值约3.6亿元。

2 平江县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分析

2.1.1 历史优势 平江县经汉口出口的茶叶占汉口整个出口量的十分之一,1974年进入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行列,到1980年,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 866.67 hm2,有国营茶场1家,国营茶厂3家,乡村茶场565家,乡办茶厂4家,村办茶叶加工点500余个,年产工夫红茶、红碎茶1 500 t,年产值476万元。1987年,平江县茶叶生产达到高峰期,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 986.67 hm2,年产茶2 515 t,年产值995万元。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平江茶叶的质量也是久负盛名。

1980年,瓮江茶厂生产的出口红碎茶被评为全国第四套“优良质量”茶;1988年平江茶场被列为湖南省出口商品质量保证企业,次年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湖南省出口商品红茶生产专厂;1993年平江茶厂生产的“平”字牌工夫红茶和茉莉花茶双双获得湖南省茶叶进出口系统内、外销茶叶小包装评比三等奖。近年来,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中平江县有12个乡镇将发展茶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项目。

2.1.2 生态优势 平江县位于茶学专家公认的北纬30度左右的优质茶产业带上,海拔1 570m以上的山峰有连云山、幕阜山和福寿山,其中连云山、幕阜山海拔在1 600m以上,汨罗江及多座中小型水库周边山地微域气候十分明显,适宜种茶。特别是连云山、福寿山等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土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植被好,漫射光多,加之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山下5℃以上,昼夜温差大,湿度相对较高,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该高山地区的茶叶生长嫩绿、芽头粗壮、叶片肥厚,利于营养物质积累,茶叶鲜叶内质非常好,同品种茶叶内含物比山下低海拔地区的茶叶高10%以上,是发展高山有机茶制作高档名优茶的最理想区域。

2.2 劣势“W”分析

2.2.1 种植面积大,高产优质的良种茶占比不高 平江县良种茶面积较大,现茶园面积4 900.02 hm2,但茶龄大多在20 a左右,茶树已不同程度老化,有些品种如福云6号品质一般,茶价走低,效益低。良种茶面积减少近一半,重点乡镇良种茶面积约1 333.34 hm2,其中三市镇354.67 hm2,安定镇278.67 hm2,长寿镇66.67 hm2,加义镇133.33 hm2,福寿山镇200 hm2,其他乡镇约200 hm2;主栽品种槠叶齐733.34 hm2,福云6号333.34 hm2,白毫早、碧香早等良种茶220 hm2。部分良种茶园已改种其他作物,如安定镇边山、上黄、田陌村超过66.67 hm2良种茶早已改种水稻,江东村原有良种茶约46.67 hm2,现只剩约14.67 hm2。中县村原有村级良种茶园26.67 hm2,现不足13.33 hm2,大多改建成了工厂和住房,全县还有约2 666.68 hm2实生群体种茶园几近荒芜。茶园大部分分布在三市、安定等沿汨罗江两岸低海拔平地和低丘陵区,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高山有机茶开发的步伐,但新开发的良种茶,特别是高山有机茶所占比例还不高。汨罗江沿岸平地和低丘陵区茶园约占茶园总数的70%,海拔300m以上的山区茶园约占茶园总数的30%,其中海拔600m以上的山区茶园仅占12%。

2.2.2 龙头企业不强,作坊式加工占比大 平江县现有茶叶大小加工企业56家,比2009年减少42家,仅有湖南九狮寨高山茶叶有限公司和湖南白云高山茶业有限公司两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家公司年产值不到千万元。2014年,三市镇有4家茶叶加工厂取得小作坊加工资格,其余都是没有取得资格的作坊式小加工厂。近几年来,小作坊的加工条件虽有所改善,设备部分更新,但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厂区条件简陋、设备相对陈旧、环境条件较差、综合管理落后等问题。每家小作坊年均加工量约1万kg、销售额150万元左右和年加工量达到2万kg、销售额300万元左右的小作坊加工厂只有6家。平江县茶叶生产的龙头企业对整个茶产业的支撑力度还远远不够,“原料基地—茶叶加工—品牌销售”的产业化模式尚未完善。全县茶叶生产企业仅4家有生产基地,总面积仅200 hm2,绝大多数茶园分属于各农户,只有平江县安仁茶叶合作社和平江县友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等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且合作社管理较松散。

2.2.3 品牌建设滞后,知名度不高 平江县茶叶有品牌的只有湖南九狮寨高山茶叶有限公司、湖南白云高山茶业有限公司、中南茶业公司和安定供销社4家,打造了“九狮寨”、“友人家”2个品牌,其中只有“九狮寨”是省级著名商标。省级驰名商标、国家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名牌等均未拥有,品牌的知名度还不高,影响力还比较小。中南茶业公司的品牌早已闲置,特别是原属安定供销社的“连云金针”品牌,1991年2月22日商业部(91)商工字第42号文件审定批准其为全国名茶,并在全国的名茶评比中获得过金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这个优秀品牌却没有发挥优势,早已闲置。此外,全县也没有创立其他县域公共品牌,绝大部分厂家没有厂名,更没有商标。

2.2.4 销售方式简单,品牌包装销售占比不高 1980年以前,平江县主要加工功夫红茶、红碎茶,80年代起逐步转向加工绿茶,90年代起主要加工名优绿茶,现在加工的成品茶中毛尖类、银针类名优绿茶、红茶已成为平江茶叶的主打产品,其产值约占全县茶叶总产值的80%,其中名优绿茶占75%,名优红茶占25%,其次是普通绿茶、红茶、黑毛茶。平江县没有建立茶叶市场,也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没有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品牌包装销售比例不高。除了湖南九狮寨高山茶叶有限公司和湖南白云高山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以品牌包装形式销售外,其余绝大部分茶叶没有认证,没有品牌,以散装、赊销的形式销售,销售价格低,资金回笼慢,推销成本高,利润微薄,市场竞争压力大,销售十分被动。

2.3 机会“O”分析

2.3.1 技术支撑 平江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产业人员有6 00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人以上,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2.3.2 政策支持 平江县人民政府通过制定《平江县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将茶叶列入县优势主导产业进行扶持,扶贫资金重点向高山茶倾斜。

2.3.3 地力适宜 海拔600m以上的坡地、茺山约有3 333.35 hm2,均适宜种植高山茶叶,另有1 333.34 hm2茶园需改良。

2.3.4 市场广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食品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平江县的高山有机茶、无公害茶将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近几年来,平江县红色旅游、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峡谷漂流等旅游业迅猛发展,2014年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可为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2.4 威胁“T”分析

2.4.1 管理成本高,茶农茶企效益低 茶叶效益虽然环比优于一般农作物,但近年来全国茶园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致使茶价逐渐走低。平江县基本是手工采摘加工名优茶,由于劳动用工成本特别是采摘工资逐年上涨,加之农资价格也逐年上涨,利润空间大大降低。此外,茶园特别是老茶园投入不足,施肥特别是有机肥施用减少,茶树长势减弱,产量和品质下降,茶农茶企效益降低,种植加工积极性下降。

2.4.2 资金投入不足,分布欠平衡 平江县是贫困县,政府财力有限,政策支持难以完全到位。每年只能整合少量的退耕还林和扶贫开发等资金来发展高山有机茶,对现有低海拔优势茶区几乎无投入,对品牌建设和销售网络建设投入很少,导致现有良种茶园的改造更新、茶叶加工、品牌打造、销售网络等各个环节处于被动,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弱。

3 平江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认真解读和领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 [2013]26号)精神,以2008年制定的《平江县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为核心,在茶园建设上坚持突出重点区域,优势优先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坚持“发展一批、稳定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不仅要发展高山有机茶,而且要重点改造低海拔茶园,发展无公害食品茶2 000 hm2,绿色食品茶3 333.35 hm2,有机茶1 333.34 hm2,其中600m以上的旅游区建立高山观光有机茶园666.67 hm2,良种茶园面积占90%以上,力争茶叶进入盛产期年产茶叶1万t,毛茶产值达10亿元,精加工销售后综合产值15亿元。

3.2 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继续整合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林业、国土、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及其他部门争取的各项资金来发展平江县茶产业,争取加大新建茶园的补偿标准;税务、工商部门落实相关税费减免和奖励政策,其他各相关部门落实有关相应政策,支持茶叶产业发展;鼓励当地干部、职工和县外企业投资平江茶叶产业开发,实行土地征用和税收等优惠政策,由乡村两级帮助搞好土地流转工作。

3.3 创新理念,加强品牌建设

加快平江县茶叶加工企业和品牌的整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扶持3至5家龙头企业,使至少2家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和改建3至5家高标准名优茶加工厂,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自动化、产品清洁化”。支持湖南省九狮寨高山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白云高山茶业有限公司等公司取得茶叶自营出口权,成为湖南的核心企业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打造1至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1个以上茶叶品牌入选国家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2个以上茶叶品牌入选湖南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或湖南名牌。加大对平江茶叶品牌的整体宣传力度,不断扩展平江茶叶的国内外市场,提高其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

3.4 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

第一,茶园栽培按标准茶园创建标准实行。以培育运作规范、带动力较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重点培植茶园面积大的专业村、专业组和专业户。首先是对新扩茶园实行良种化、规范化,全部按照有机茶园标准创建。其次是加速改造现有低产茶园,稳定一批生态环境较好、品种相对优良的茶园,通过2至3年培管转化为绿色食品茶园或有机茶园。三是对一些环境条件好而品种落后或是茶树老化严重的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换成高产优良的茶树品种。第二,统一茶叶采摘标准,实行茶叶生产标准化、茶叶加工清洁化。第三,鼓励企业通过硬件改造和软件建设,取得QS、ISO、HACCP认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茶认证,实施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3.5 促进行业联动,积极开拓市场

进一步发挥平江县的旅游业优势,增加旅游景观,丰富旅游内容。重点开发礼品茶,促进旅游消费。用5年时间把平江建成中国名优茶之乡、生态茶之乡和茶文化旅游景地。鼓励企业和经营户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开办平江茶叶连锁经营店,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平江茶叶产品经营网络,扩大平江茶叶销售份额。积极筹备,力争建设一个集茶产品营销、茶品牌展示、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茶叶专业市场——平江茶城,吸引外地茶商来平江采购茶叶,条件成熟时可邀请外地茶叶经销商每年来平江召开一次茶叶订货会。转变销售方式,逐步实行合同定购,现金提货,扭转原来的赊销代销局面,提高品牌包装销售份额。

3.6 加强技术研发培训,提升茶农素质

借助高等农业院校的技术研发优势,组建平江县茶叶研发创新团队,协同开展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茶叶新品种,研究制定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2-3],由培训机构组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家能人围绕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技能开展系统培训,采取课堂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帮助茶农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县乡农技部门要有效示范主导品种,大力推广关键技术,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切实解决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1] 丁 勇,周 坚,罗仲兴.茶产业的发展现状、需求及趋势[J].广东茶叶,2011,(z1):8.

[2] 吴易雄.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

[3]吴易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平江县和醴陵市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7):57-61.

(责任编辑:石 君)

S571.1

A

1006-060X(2015)04-0129-03

10.16498/j.cnki.hnnykx.2015.04.040

2015-03-0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重点资助课题(X J K014A Z Y004)

晏红安(1965-),男,湖南平江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周晓迅,吴易雄

猜你喜欢

平江县平江高山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贫困地区县域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童心艺海炫彩未来
高山从何而来?
强制捐款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平江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
高山台防雷实践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