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和依帕斯他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15-03-25罗专
罗专
(广西省柳州市鹿寨县人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600)
本次试验研究中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下面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4 年5 月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抽取80 例进行回顾性探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选择依帕斯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状况。所有患者均通过了《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标准》确诊为该病症,且排除了其他精神因素、脏器受损等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有43 例,女性患者有37 例,年龄区间在42 -75 岁,平均年龄为56.3 ±11.2 岁,病程平均值为8.26 ±0.55 年。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疾病严重程度、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上都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饮食和运动治疗,且采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为5.0 -8.0mmol/L,对照组给予依帕斯他(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02H20104 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治疗,通常成人剂量每次50 毫克(1 片),每日3 次,于饭前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公司制造),20mL 舒血宁注入生理盐水后静滴,每天静滴一次,治疗周期为2 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身体疼痛感和肢体麻木状况没有减轻,或者出现恶化;
有效:患者身体疼痛和肢体麻木感减轻;
痊愈:患者的身体疼痛和肢体麻木感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状态。[1-2]
评价指标
观察和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 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 <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3]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的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为81%,两组数据结果存在明显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腓感觉神经、正中感觉神经、腓运动神经和正中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9.92 ±2.36、50.41 ±3.33、49.25 ±2.14 和67.66±3.18 m/s,比对照组治疗后42.28 ±2.26、40.25 ±3.19、43.33 ±3.22 和56.08 ±3.06 m/s 明显提高(P <0.05)。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5%和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通常会出现感觉减退、身体麻木和肢体疼痛等症状,该病症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微循环功能障碍和高血糖代谢障碍等环境下导致运动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影响到感觉神经系统,[4]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脏器功能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病症的治疗探究,以提高其治疗效果。目前来说临床上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所致,从而会让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慢,肢体疼痛和麻木,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5]本次研究中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临床上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采用舒血宁联合依帕斯他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1] 林令华,李志改,于军会,许金华,孟凡霞.动态心电图评价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心率变异性影响和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1)
[2] 徐凡,王晓苓,杨莹,张瑛.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1)
[3] 阮园.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
[4] 李海珍,黄国良.依帕司他对高糖诱导的系膜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5] 班春梅.依帕司他对2 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