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分析

2015-03-24张杏婷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压痛急诊科颅脑

张杏婷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 洛阳 471002)

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分析

张杏婷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 洛阳 471002)

目的:探讨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84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评估法(包括CRAMS和创伤评估程序)对所有患者进行创伤评估确定病情分级并指导治疗。结果:684例创伤患者中有286例重度损伤(即CRAMS评分<7分);398例轻度损伤(即CRAMS评分≥7分)。进一步的创伤评估发现重度损伤患者中有212例患者有危及生命的部位损伤,其中重度颅脑损伤52例、多发伤104例、开放性气胸16例、多发性骨折20例、腹腔脏器出血20例。在398例轻度损伤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部位损伤,包括重度颅脑损伤2例、多发伤8例、腹腔内出血6例、脊椎骨折2例。结论:CRAMS联合创伤评估程序可以准确的确定创伤患者的病情分级,可以有效指导急诊分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创伤评估法;CRAMS评分;急诊分诊;价值

近年来创伤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创伤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治疗则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急诊科是收治急性创伤的重点科室,急诊分诊是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急诊分诊已经从简单的"分科分诊"发展到了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医疗救治顺序,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对于急诊分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合适的病情评估方法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而快速的评估,而这些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实施急诊分诊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84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于外部机械损伤造成机体完整性的破坏,并且发病至就诊时间不超过24小时,排除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24小时以及合并心肝肾等系统基础疾病者。其中男性422例,女性262例;年龄16-84岁,平均(42.6±9.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分钟-11小时,平均(4.2±2.8)小时;致伤原因为车祸伤460例,坠落伤126例,利器伤68例,砸伤26例,爆炸伤4例;受伤部位1处者12例,2处者368例,2处以上者304例。

1.2 创伤评估法 包括CRAMS评分法和创伤评估程序(即初步评估ABCD)和进一步评估,根据病情分级指导急诊救治。

1.3 CRAMS评分[2]分为2分、1分和0分三个等级,具体项目如下。2分:循环(C),毛细血管充盈正常、SBP≥100mmHg;呼吸(R),正常;胸腹(A),无压痛;运动(M),正常;语言(S),正常。1分:循环(C),毛细血管充盈迟缓、85≤SBP<100mmHg;呼吸(R),费力、浅快(呼吸频率>35次/分);胸腹(A),有压痛;运动(M),只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语言(S),言语错乱、语无伦次。0分:循环(C),毛细血管无充盈、SBP<85mmHg;呼吸(R),自主呼吸消失;胸腹(A),板状腹、连枷胸或有穿通伤;运动(M),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语言(S),不能发音或者语言难以理解。CRAMS评分<7分为重度损伤;CRAMS评分≥7分为轻度损伤。

1.4 创伤进一步评估方法[3]主要包括:(1)损伤机制及病史: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损伤机制;(2)头面部:注意面容、头面部有无挫伤和撕裂伤、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意识水平、耳鼻口腔有无出血、有无脑脊液漏;(3)颈部:注意有无颈部骨折、颈椎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有无移位、有无颈静脉怒张及皮下气肿等;(4)胸部:胸部有无损伤、有无反常呼吸、皮下气肿、骨擦音等;(5)腹部:有无挫裂伤、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听诊注意肠鸣音情况及有无移动性浊音;(6)骨盆:是否稳定、有无压痛;(7)四肢:有无畸形、肿胀和骨擦音,注意感觉及运动情况;(8)脊髓:注意有无肢体瘫痪、脊髓肿胀、压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84例创伤患者中有286例重度损伤(即CRAMS评分<7分);398例轻度损伤(即CRAMS评分≥7分)。进一步的创伤评估发现重度损伤患者中有212例患者有危及生命的部位损伤,其中重度颅脑损伤52例、多发伤104例、开放性气胸16例、多发性骨折20例、腹腔脏器出血20例。在398例轻度损伤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部位损伤,包括重度颅脑损伤2例、多发伤8例、腹腔内出血6例、脊椎骨折2例。

3.讨论

院内急救是急诊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急诊分诊工作对于完善急诊救治链至关重要。选择恰当的病情评估方法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收集患者信息、获得生命体征并确定患者的病情程度,可以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综合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有效指导急诊分诊工作,将患者送到最合适的地方去治疗。高效的急诊分诊有助于缓解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的拥堵现象。

急性创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为提高急性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有学者提出了创伤急救"黄金1小时"和"白金10分钟"的理念,这个理念要求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并做出适当的处理[4]。CRAMS评分是Gormican在1982年提出的并由CLemmer在1985年进行改进,当CRAMS评分<7分时患者的病死率为62.00%,而当患者的CRAMS评分≥7分时其病死率为0.15%,这个判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0%和49.8%[5]。此评分系统主要以生理指标为准,并结合损伤部位,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简单易行,比较客观,特别适合于快速区分患者的病情轻重,在急诊分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中应用了CRAMS评分使得CRAMS评分<7分的患者在送至急诊科后5分钟内即得到了优先快速的救治,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创伤评估程序是对全身性的病情评估,主要在于判断有无致命性的损伤,其具体步骤是经典的ABCD法则,即A(Airway)-颈椎制动和气道维持;B(Breathing)-呼吸系统和通气;C(Circulation)-循环系统、控制出血、建立循环;D(Disablity)-神经系统及意识水平。本研究中使用的创伤评估法将CRAMS评分和创伤评估程序进行了优化结合,既考虑了全身脏器系统,又兼顾了生理指标,结果发现在398例轻度损伤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部位损伤,包括重度颅脑损伤2例、多发伤8例、腹腔内出血6例、脊椎骨折2例。有效的避免了单独应用CRAMS评分可能出现的误判,尤其是某些患者如颈椎骨折和腹腔内脏器出血等情况。

综上所述,将CRAMS评分和创伤评估程序结合起来判断急性创伤患者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帮助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分诊,特别适合于急诊分诊,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丁婧婧,韩小琴,孙琳,等.急诊分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10):641-643.

[2]魏晓艳.伤情联合评估在创伤患者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4):331-332.

[3]罗蔼梅.急诊科创伤评估与现场急救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11):499-500.

[4]孙明寅,李海山.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创伤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84-385.

[5]唐月红,王新.创伤评分系统在急救护理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1):3718-3719.

R197.323

B

1009-6019(2015)08-0287-02

猜你喜欢

压痛急诊科颅脑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