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护理工作职业危害与防护
2015-03-24戴灵芝
戴灵芝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 318000)
近年来,重症监护科(ICU)作为医疗重点学科,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从临床实践来看,重症监护病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有利于提供最佳的医疗求助和技术保障,从而确保病人得到良好的救治。由于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人的密集场所,重症护理工作中往往面临着突发事件多、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等诸多危险因素,因此,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面临着比其他科室更大的职业风险与危害,从而危害其身心健康。笔者结合自身护理工作实践,就重症监护护理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作一初步分析与探讨。
1 重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分析
1.1 护理感染风险 当前,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基本都属于危重类型,由于抢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需要经常性地暴露在高危传染环境中开展相关抢救和处置工作,感染风险和机率相对很高。特别是在后期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长期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源,这些潜在的感染因素都会对护士产生极大的感染威胁。由于职业特殊性要求,护士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抢救护理上,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降低了防护意识。同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由于经常性接触各类玻璃制品和大量的穿刺工作,使得护士面临着各种锐器损伤的风险,最典型的危险因素就是针刺伤等损伤。
1.2 工作环境危害 工作环境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三类(1)一是各类物理性损伤。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开展各类放射性检查,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做好拍片工作,长期接触各类仪器的放射线极易导致辐射损伤,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人体的内分泌紊乱和身体功能性损害,甚至致癌病变。(2)各类化学性损伤。由于护理消毒及环境卫生需要,护士需要频繁的接触各种消毒液,如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机器表面的擦拭消毒等等,加上病房环境封闭,空气相对流通不便,各种挥发性气体在病房的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中循环流通,直接影响了护士的健康。(3)各类职业性疾病。日常护理工作中,由于男性护士人员缺乏,导致大量的重体力劳动需要女性护士参与。女性由于体力等身体因素影响,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形成身体损伤。最典型的就是职业性腰背痛问题。
1.3 心理压力因素 有研究表明,护士群体往往比常人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往往使得各类心理疾病问题在护士群体中多发高发。由于各种原因,日常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护理需要。以台州市立医院为例,重症监护病房拥有床位38张,按最低配置要求需要护士100名左右,但实际只有38名,远远不能满足日常护理工作需要,护士每天都处于超应激状态,心理承受的压力很重。同时,由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病种多,病情复杂而且变化快,面对各种急、危症病人,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极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种种因素的作用之下,非常容易导致护士情绪不稳,从而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增加。
2 加强重症护理工作防护措施
结合重症监护职业风险分析,笔者试从护理工作角度出发,对重症监护护理防护提出三点建议措施。
2.1 要加强指导培训 做好护理防护工作,首要前提是要加强护士的日常学习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要广泛开展相关危险因素与隐患分析,引导护士正确理解重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和感染风险,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对待、积极防护、有效防范。比如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针刺性损伤,就必须要求护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操作中细心细致,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规范。
2.2 要加强心理干预 当前,必须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要重视护士的业务学习与能力提升,持续加强相关业务能力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同时,要重视和加强护士自身身体素质锻炼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及个人文化素质修养,加强自我身心调节,从而提高日常心理沟通能力和心理耐受力,使之保持最佳心身状态。同时,建议医院及科室要尽可能地配足相关护士力量,并注重加强集体氛围营造,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与休假,注重护士的劳逸结合,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3 加强职业防护 要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严格实行病房分区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将医护人员办公区与病区隔开或将病人安置在封闭环境中,通过隔离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针对病房噪声污染,要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采取切实措施降低病房相关噪声,营造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感染防护。在重症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病房的空气消毒、物体消毒、手的消毒及消毒隔离等有关规定。在护理操作中,一旦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或者对手进行彻底清洗,防止护理感染。要进一步严格护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护理工作规范和规定,要求护士严格根据病情条件和防护要求,认真落实做好个人护理防护工作,防止护理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