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行小肠梗阻手术术后疗效探究

2015-03-24米月芝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肠蠕动肠梗阻开腹

米月芝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医院 北京 101300)

腹腔镜下行小肠梗阻手术术后疗效探究

米月芝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医院 北京 101300)

目的:对腹腔镜下行小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11月小肠梗阻患者8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组,观察组(n=40)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40)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有效性和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术中出血量(49.1±8.3)mL,手术时间(51.23±6.52)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35±2.48)h,住院时间(4.12±0.73)d;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术中出血量(82.71±9.4)mL,手术时间(88.15±9.18)min,肠蠕动恢复时间(39.23±3.57)h,住院时间(6.34±2.08)d,统计显示,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小肠梗阻术,相比传统开腹治疗,疗效明显,手术指标更佳,值得推广。

小肠梗阻;腹腔镜;开腹手术;肠蠕动;

肠梗阻是由于术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手术部位缺血和炎症反应,纤溶系统失衡,在腹膜和肠道、肠道与肠道之间形成粘连性纤维带产生[1],临床表现有呕吐、腹部不适、排便障碍等,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若延误治疗,可引发全身性生理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小肠梗阻是医院常见的急腹症,加重病情,不容忽视[2]。我院对小肠梗阻手术治疗进行探索,分别考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肠梗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46.3±2.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10h,中位时间49h;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1-73岁,平均(46.9±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12h,中位时间51h,对两组一般资料行统计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开腹手术治疗,手术过程按常规方式进行;观察组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实施全麻,依据常规操作建立气腹,选择脐孔上下缘位置处,作为首要的穿刺点,同时必须使其与原切口保持在3cm以上的距离,行开放式穿刺切口,之后可缓慢放置腹腔镜。通过腹腔镜详细观察腹腔与盆腔内的梗阻情况,而对于操作孔,必须进行精心设计,所选择的孔距应与梗阻位置处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在6-8cm左右。掌握具体的梗阻情况后,需实施分离处理,使原发灶能够充分暴露出来,之后对胃壁、肠管及腹壁等梗阻部位实施必要的分离处理。对于肠管间梗阻,可选择锐性、钝性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对原发病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进行常规引流。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肠鸣音恢复,无腹部不适,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好转:腹痛、腹胀等症状部分消失,排便障碍明显改善,经腹部立位片检查,梗阻未完全解除;无效:术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梗阻未解除。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方差齐性后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评价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9.1±8.3)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2.71±9.4)ml,(t=9.8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1.23±6.52)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35±2.48)h、住院时间(4.12±0.73)d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8.15±9.18)min、肠蠕动恢复时间(39.23±3.57)h、住院时间(6.34±2.0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5;t=6.76,P<0.05;t=5.97,P<0.05)。

2.2 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组痊愈18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6,P=0.004)。

3.讨论

手术是小肠梗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以其切口小、出血少等优势,由于梗阻近端的小肠肠腔膨胀,使得腹腔空间狭小,腔镜技术操作困难,易引起医源性小肠损伤,早期的腹腔镜手术一直被视为肠梗阻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和仪器的进步,对未知缘由的小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显示了一定可行性和潜在优势[3]。对于小肠梗阻患者,传统的开腹手术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时间较长、切口长,术中出血量多,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不利于术后机体恢复。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其切口较小,因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相对比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机体康复快,治疗效果明显[3]。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术中出血量(49.1±8.3)mL,手术时间(51.23±6.52)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35±2.48)h,住院时间(4.12±0.73)d;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术中出血量(82.71±9.4)mL,手术时间(88.15±9.18)min,肠蠕动恢复时间(39.23±3.57)h,住院时间(6.34±2.08)d,统计显示,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梗阻,可提高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指标佳,值得推广。

[1] 黄彬,胡森,石现 .电针疗法干预粘连性肠梗阻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2009,(1):59-61.

[2] 左世东,廖恒祥,何敢想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6):25-26.

[3] 韩亚鹏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

R574.5

B

1009-6019(2015)07-0121-01

猜你喜欢

肠蠕动肠梗阻开腹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