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饼文化品趣

2015-03-24缪士毅

烹调知识 2015年9期
关键词:谜面谜底月饼

缪士毅/文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又到中秋美啖月饼时节。此时,若了解一些月饼文化,则更添韵味。

月饼传说 关于中秋月饼的传说,流派纷呈。其中一说,元朝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有一年中秋节,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为把反元日期通知各处,便利用中秋节互赠大饼之机,把起义日期写在纸条上暗藏于大饼里,约定八月十五举行起义。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壮举,便形成了中秋节互赠月饼和吃月饼的风俗。

月饼谜 是谜苑中的一朵奇葩。如谜面:“圆圆墩墩一块饼,纸盒包装喜盈盈,只因和月心相印,吃饼需看月儿明”,打一食品名,其谜底为:月饼。又如谜面:“琼楼玉宇一轮月”,打一食品,其谜底为:月饼。也有以“月饼”为谜面的,如谜面:“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谜底:软盘)。中秋时节,合家团聚,赏月色,品月饼,猜猜月饼谜,可谓其乐融融。

月饼联 “月饼”入联很少见。相传,一年临近中秋节时,一食品店为招徕顾客,请人撰了一副对联贴在店门口,对联内容是:“月在当头真个亮;饼还可口这儿来。”这副对联将“月饼”两字分嵌于上、下联之中,别具新意,不禁引来顾客驻足吟哦,高兴之余便到店中买盒月饼,于是月饼生意也随之红火。

月饼诗 是诗海中一束浪花。一些文人中秋品月饼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许多吟咏月饼的诗句。如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据说是最早的月饼诗。清代祁启萼的《月饼》诗:“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烧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清代李静山的《月饼》诗:“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道出了当时中秋送月饼的普遍。清代诗人袁景澜《咏月饼》云:“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痕。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诗人不仅描画了月饼的状貌,也细致地介绍了月饼的制作过程,还道出了“戚里相馈遗”的风尚。近代诗人陈景梅《中秋饼》写道:“正当三五夜清寒,买饼分甘向市圜。馋口儿童开口笑,为何皓魄落筵间?”明白如话的诗句,把吃月饼的喜悦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民国诗人施景琛则从另外的角度写吃月饼:“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馀。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中秋词》)诗人从浑圆如月的月饼想到了吉庆有余的富裕生活,也感谢亲戚邻里的馈赠之情。

月饼画 2004年9月,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一幅漫画《月饼诉苦》,画面上一个月饼在诉说:里三层、外三层,我爬了三天,摔断了腿,才跳出包装。这幅漫画幽默风趣,抨击了月饼包装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昂贵的弊端,可谓入骨见髓。

月饼俗 月饼除了品尝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在山东一些地方盛行中秋唱月饼,即中秋那天,当明月初升之时,人们便把月饼放在麦秸编成的圆垫上,让孩子们端到街上唱:“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丰收年景!”孩子们唱后互相评比,场面热烈。在闽南、台湾流行“斗四红”赛月饼的风情。这种月饼,由大到小共63块,最大的像面盆,即“状元饼”,最小的像银元。参加夺月饼的人们围聚在一起,轮流将6颗骰子掷进大碗里,以其显示的点数不同组合来争夺最大的月饼——“状元饼”,谁争得,就意味着日后会遇上好运。

月饼情 一些名人与月饼有一番情结,如清代文学家袁牧对月饼颇有研究,他撰写的《随园食单》中不仅介绍了众多月饼的名称,还记述了月饼的制作方法。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不惜笔墨在《红楼梦》中将贾府中秋食月饼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名著为月饼添韵味,让人们品出味中之味,可谓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

猜你喜欢

谜面谜底月饼
中秋节里吃月饼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数字迷,猜成语
一起来做月饼吧!
谜底大揭秘
地理通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给人物心理写“谜面”
谜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