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思考

2015-03-23杨红艳

科技资讯 2014年30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特点途径

杨红艳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新时期当代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的,但也表现出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而轻国家利益等消极特点。该文在揭示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消极表现的基础上,试图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可供实践的具体途径。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当代中学生 价值取向 特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18-01

“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价值取向从属于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表达,是人为自己的人生所建立的标尺,是人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理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对个人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它就叫做价值取向,也就是价值观对个人行为有定向作用。”因此,价值取向是个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当价值观对人的认知与行为有经常的导向作用时,这时的价值观就是价值取向了。

1 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表现

虽然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该文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方面。

1.1 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

当代中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注重学科只是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一些中学生理想淡化、漠视未来,做事、交友甚至学习都以是否带来直接的利益为标准进行选择。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他们更多的是采取实用主义,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奉献精神,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一部分中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1.2 重个人利益而轻国家集体利益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是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少数中学生以个人主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盲目夸大自我的价值,忽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首先为自己考虑,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对同学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益,损人利己。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本质问题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失。

1.3 重功利而轻责任

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另一消极表现。在个人责任方面,一些中学生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有些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在网吧长时间上网,吸烟,甚至酗酒,为了追求苗条而减肥,造成身体的伤害,甚至有些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责任方面,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图天长地久,只图曾经拥有,为了追求一时之快而不顾后果,盲目行事。

2 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于篇幅原因和本人能力局限,本文仅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进行论述。

2.1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作用

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功能。从课堂教学目标看,课堂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目前,中学生的宽容精神、抗挫能力等相对较差,善良、正直等品德缺失。因此在课堂中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要重视价值取向教育。如在价值观概念的讲授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价值观,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价值观概念得出的艰辛历程,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其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对中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除了重视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外,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如学校开展的优秀中学生校园宣讲会,他们就诚信观、个人成长经历、学习观等主题开展讲座,对中学生起到示范、教育、引导作用。

2.2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首先,应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如在醒目的地方通过标语、警示语,如:校园警示语“人类需要呼吸,地球需要休息”;“只留足迹,不留垃圾”;“花草无语,你我珍惜”,时刻警示、告诫中学生爱护环境,强化了环境意识。这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的文明行为,有助于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发挥校园媒介的作用。在校园媒介中,校园广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广播对高尚的行为和良好的形象予以赞扬、歌颂,对卑鄙的行为和恶劣的现象则予以谴责、鞭挞,同时更应加强对时政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

2.3 积极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法律宣传活动,在提高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如通过道德观问题的调查,提高了他们的理论修养和道德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更客观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切实从理论与实践、行为与思想的结合上开展卓有成效、生动活泼的价值观教育,使中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晶.新时期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及其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2):114-116.

[2] 刘微.当代高中生价值取向调查[J].教学与管理,2000(12):13-15.

[3] 金盛华,孙雪飞,郑建君.中学生目标价值与手段价值选择的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4):57-61.

[4] 侯彩霞.当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38-4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特点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