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在线平台设计与实现
2015-03-23何超宋燕辉
何超+++宋燕辉
摘 要:信息化正在全面渗透和融合到社会服务培训活动中,成为现代社会服务培训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时代特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有着与其他类型高校不同的特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社会服务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该文在分析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基础上,设计了社会服务在线平台整体架构,探讨了在线学习云平台、掌上学习APP和定制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提出了社会服务在线资源库及硬件平台建设方法。
关键词:社会服务 在线平台 资源库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服务培训是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全局的重要活动。信息化正在全面渗透和融合到社会服务培训活动中,成为现代社会服务培训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时代特征。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1 社会服务在线平台设计
社会服务在线平台秉承“门户、集成、汇聚、学习”的设计思想,基于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云计算平台,利用空间资源无限存储和P2P视频分发技术的特性,构建适合我院社会服务在线平台开放式网络培训服务总平台、总门户,是各子培训项目的导航入口和课程资源的汇聚集中展示的场所,其建设内容包括基于空间的门户管理系统、培训项目运营管理系统、课程资源制作管理系统、网络培训系统四块。社会服务在线平台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空间门户管理系统通过空间主题机构平台的门户风格定制功能搭建在线学习云平台、掌上学习云平台等项目主题网站,对外发布最新的培训动态、新闻以及课程展示、登录入口等。
培训项目运营管理系统是构建和管理各培训子项目的运维服务系统,通过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将各子门户和资源库中的课程进行关联,管理所有的培训用户以及权限控制。
课程资源制作管理系统和网络培训系统针对世界大学城空间信息发布、资源存储等功能扩展开发在线学习、课程制作、考试测评、互动讨论、课程管理等教学功能,将老师、学生的教与学行为、过程等关系型数据存储在本地数据库,视频、文件、图片等非关系型数据存储在世界大学城空间。
(1)在线学习云平台建设。
利用世界大学城无限量的空间存储,以及平台全开放式的设计体系,搭建社会服务在线平台,从而实现从思维引导,课时制定,学习效果管理,资源聚合与分享,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数据结构的全方位社会服务信息化。
(2)掌上学习APP开发。
对接移动端,无缝依托教育微博社交应用平台、掌上大学云平台、社会服务OA系统,开发掌上OA平台、学习圈、微信平台等,通过功能引导,监督,使学员学习系统化,效率化,使管理更加优化轻松。学习圈是面向学员和培训组织者,提供训前、训中、训后的集约化产品和服务。
(3)定制化服务体系建立。
建立社会服务信息化中心,根据单位用户需求定制开发个性化社会服务在线平台,并提供社会服务信息化咨询、电子教务服务、现场培训指导、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租用服务、课程购买定制、课件制作等专业化系统化服务。
2 建设开放共享的社会服务在线资源库
社会服务在线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空间课程建设、推进面授精品课程MOOC化和广泛吸纳社会学习资源等方面展开。
2.1 加强空间课程建设
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建立学院空间课程评价标准,使得90%空间课程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其中30%以上的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将“空间建设和应用技术”纳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计划,聘请优秀的空间教学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将对采用空间教学的教师的备课、讲课、作业及课后辅导作出统一要求,并作为教学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比赛、项目申报与评审等活动全部在空间中进行。建立空间课程,教师主题特色空间、管理主题空间、院长话题空间,创新管理模式和交流方式。以“世界大学城”为平台,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解构工作任务、重构学习内容,泛在集中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录播教室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现场上课的视频转化为教学资源。加快专业和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改造,逐步扩大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覆盖面,建设学院课程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墙。
2.2 推进面授精品课程MOOC化
基于空间将现有面授精品培训课程MOOC化,与相关在线优质课程/内容提供商建立双赢共享的合作机制,要将优质的课程或者内容资源MOOC化放到平台上进行远程发布,建设服务对象需要的个性化定制课程资源。
2.3 广泛吸纳社会学习资源
大学城作为一个共享式开放平台,允许用户自己独立打造自己的展示平台,可随意引用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并且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是手机就能录制自己的视频上传到空间社区,通过热点视频推荐功能,可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展示,分享,甚至是收费,形成自我学习-针对分享-参与展示-享受成果(荣誉、资金等)-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来源社会化,资源服务社会化的功效。
3 校企联合建设满足社会服务在线平台所需的基础设施
3.1 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
联合运营商,实现无线网覆盖全院所有建筑以及校园内主要室外空间,适应多种智能终端接入,为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教学等服务。改善学院信息存储分散、服务器维护水平低以及存储环境重复建设的现状,实现服务器集中托管、信息统一存储等管理与服务,实现节能减排,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使用率,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器运行环境。建设30T的网络存储系统,满足学院各类数据存储需要,为各部门及广大师生提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个性化计算、存储、空间以及共网盘等共性和个性化基础服务,配备离线备份系统,确保学院重要数据资源的安全。采用智能化管理软件工具,实现对物理机、虚拟机、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等在内的各项数据中心资源实现统一、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学院信息化建设保障能力。
3.2 建设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录播直播教室
采用智能化管理录播系统对教学信号进行录制,录制的同时可在网络上做课程直播也可同时将录制文件存储于网络存储中。并对课程分类、归档,课后学员可按课程、教室、教师等信息检索相关课程课件点播学习,学习中可对课程疑问留言、对课程评价打分。领导或教师亦可登陆媒体中心对学员的疑问进行答疑、对其他教师的课程进行观看、评价、指导等,将极大丰富我院空间网络社会服务资源。
4 结语
探索社会服务在线平台建设机制和应用模式,有利于用户、社会服务信息、社会服务信息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有利于教师、服务对象、管理员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管理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及移动端APP,把信息化技术融合于教学、学习、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水平、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及学院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服务对象的学习兴趣和学院的社会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线培训系统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9):211-213.
[2] 陈卓.电力企业在线培训系统建设[J]. 云南电力技术,2014,42(A0l):113-122.
[3] 吴怀广,赵家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型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3,13(5):223-224.
[4] 宋燕辉.新型通信技术对移动学习的影响研究[J].通信技术,2012,45(3):49-51.
[5] 孙伟生,陈健涛.网络化安全教育培训平台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45(2):8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