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的启示与思考
2015-03-23蒋倩
蒋倩
摘要:美声在我国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得到了较好的口碑,同时,受众有限,文化以及语言有差异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声大众化的传播与推广。本文从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入手,结合美声大众化发展的意义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美声大众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美声发展 美声大众化 思考感悟
美声唱法不同于通俗唱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音乐越来越偏重于大众化和娱乐化,美声作为古典音乐,需要时间和精力认真体会,故而其欣赏群体不断变少,但美声的大众化之路从未停止。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
“美声”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与伴随着歌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演唱方式,美声同样成长于歌剧的舞台,随着这种演唱方法和技巧的不断完善,世界各地都开始认识到这种唱法对于音乐创作的价值。20世纪20年代,音乐剧的产生将美声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既有美声的庄重端持,也有流行音乐的通俗歌调,题材多种多样,风格轻松自然,大多在轻松诙谐的故事中表现中心思想,形成了符合当代人审美的音乐形式,因此衍生出的音乐电影等则将其进一步生活化、通俗化,使其具有更高的娱乐性、商业性和传播性,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到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三大轻音乐团进行了古典音乐流行化、通俗音乐交响化等创新,美声更是与爵士、乡村和摇滚等音乐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古典和流行相融合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方式,这些大胆而矛盾的创新和尝试同样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受到大众的喜爱。20世纪90年代,“古典音乐剧唱法”已经风靡了欧美音乐市场,并受到专业奖项的肯定,通过发行唱片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美声在我国的历史则要追溯到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各大音乐学府的出现,和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美声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在这期间,很多有才华的演唱家、国内外音乐比赛的兴起和美声歌曲的创作都促进了美声的发展和大众化,近年来,国内的音乐家一直在探寻美声与中国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相融合的方法,著名演唱家廖昌永就做出了很多大胆而新颖的尝试,有了前人的经验,2007年,阿宝的一首《山丹丹花开》唱遍大江南北,正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典型。音乐人的努力,不断推动着美声的大众化。
可见,美声在欧美市场和我国的发展有所不同,它出现于形式高雅、富有内涵的音乐剧,但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得不依托于通俗直白的音乐形式,它的优点和缺点是共生的。美声可以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在歌颂赞美时必不可少,但是,它本身并不是时代的主流,介于美声大众化的意义和制约因素,在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度,在不失根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其融入到主流音乐中,推动其大众化的发展。
二、美声大众化发展的启示
很多爱国歌曲都是采取美声唱法,可以说,这从很大程度上宣传了美声,但是,在新的时代谋求发展,美声需要更多的助力和标签,除了加大高校美声教育力度之外,还有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美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借鉴早期欧美美声推广的方法,古典的音乐形式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总是能焕发出新活力,比如之前春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的合唱,虽然并未对歌曲本身做较大改变,但古典与通俗的碰撞还是让观众眼前一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古典音乐很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压力和紧张,它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和大师的严谨,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并不广为人知的背景,普通人很难去鉴赏,甚至会有疏离感。美声同样如此,它适合于那个歌剧和歌剧院高速发展的时代,17世纪的城市平民也很喜欢听音乐家演唱美声,广泛的群众基础促使其传入不同的国家地区,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在当前社会,人们的欣赏音乐的方式和原因都有了较大改变,生活压力变大,生活节奏紧张,使人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细细鉴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也使美声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在现在的美声大众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为其注入各种各样的新鲜血液,紧跟大众的步伐,赋予其更多的艺术形式。
(二)美声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环境以及民族音乐风格都有所不同,美声唱法作为舶来品,并不容易真正的为国民所接受。美声唱法符合人们自然的发声规律,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人们声音的潜力和魅力,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和分支流派。在这个过程中,它同样是同各国民族音乐和语言的发声特点相结合,才形成了诸多的流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借鉴这些经验,我们在推广美声的时候,也要将美声的发声特点与汉语的发声特点相结合,将美声的音乐风格和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经过不断的完善,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独特的美声流派,比如美声与蒙古小调的结合。另外,还可以将美声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相结合,不但是艺术上的创新和进步,也可以扩大演唱者的声域,美化唱腔,优化声音的穿透力,使声音更加的嘹亮,保护嗓子,从而使更多人认识美声,喜爱美声。
三、结语
俗话说艺术无大事,推动一个音乐派别或者演唱方式的发展虽不如国计民生重要,很多音乐家仍为之奉献了一生的精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这些音乐不断焕发新生,而不是堙没在历史长河中,“美声”作为舶来品,传入我国仅有100年左右,它的大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对于其他的音乐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强.对我国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10,(02).
[2]王超.浅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生活,2007,(07).
[3]陈虎.美声中国大众化之思考[J].艺术评论,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