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2015-03-23张美玲

关键词:组织纪律纪律腐败

张美玲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130024)

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党在经济发展、民主建设、文化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国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并取得了务实成绩。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建设,高度重视社会民主建设,新的执政理念为我国保持科学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特别是一系列围绕党的自身建设的新举措,使党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冷静地放慢脚步,审视党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凝聚党的战斗力、增强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新特点

(一)八项规定透射党的新执政理念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别从领导调研、会风、文风、出访、警卫、报道、著作、勤俭节约八个方面进行了务实规定,内容既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涉及各级党政领导和普通党员,八项规定的出发点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脚点都是密切联系群众[1]。通过八项规定可以透射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务实执政理念,八项规定是在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台的第一项规定,该规定立足党内、面向群众,始终保持以群众为基础,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八项规定所传递出的执政新理念既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思想,也没有令人振奋的数据,但是却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审视党的作风[2]。八项规定条条传递务实信号,领导外出调研减少随从,取消群众迎接,缩小与群众的距离,减少对群众的正常生活的影响;会风和文风的改变,使新闻报道更加低调求实,避免浮夸风气的产生;出访的从简,将务实之风传递到中资机构、海外留学生,提高了国家的务实形象;撤销警卫、减少领导的不必要活动报道、加强领导著作的管理等,都对领导作风提出了务实要求,将领导的重心和精力都转移到为人民服务上来;理性勤俭节约则从党的自身做起,为全国人民树立良好榜样,对理性看待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成果、踏实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新形象。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巩固执政基础

2013年4月19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指出教育实践活动将从政治局常委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全面展开。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执政方向不动摇,只有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发动群众监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从新时期国家建设现状出发,面对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下定决心刮骨疗毒,坚持党要管党,坚持从严治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听取河北省委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省部级干部能够坦诚地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诚实地揭露他人存在的问题,只有将党的内部问题充分暴露,才能彻底根除党的病根。面对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态度,并明确指出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有条不紊,从党中央到基层党委,既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问题整改过程,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群众感受到从严治党带来的新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执政的拥护。

(三)中央巡视组严明组织纪律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要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更要加强党的自身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多年来,党员队伍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党员总人数已经突破8 500 万人,庞大的党员队伍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很可能会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十八大之后我国加强了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十八大之后中央巡视组在全国进行了三轮巡视工作,有效肃清了党内纪律,对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中央巡视组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任组长,受中央委员会直接管理,主要面向省部级干部进行巡视。巡视制度是我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在中央巡视组长人选方面,主要选择推出一些年龄70岁左右的正部级干部,巡视组组长实行动态调整机制,随机对不同的省市进行巡视,有效杜绝了裙带庇护嫌疑。中央巡视组不仅对各省市领导巡视,还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监督,2014年的第三轮巡视工作中,中央巡视组加大了巡视力度,同时注意加强对纪检干部的监督,包括中纪委第四室主任魏健在内的纪检干部都受到了严厉审查。中纪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在其网站征求网友意见,请网友晒一晒身边的党政干部作风问题,从而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增加了社会监督。十八大之后党在纪律检查方面的系列组合拳,有效地严明了党的纪律性,获得了群众的一片好评。

二、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一)党政干部腐败方式更加隐蔽

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针对党的作风问题建设不断亮出利剑,中央八项规定从政治局带头做起,为全体党政领导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但是通过中纪委网站曝光的各地违法八项规定的案例可以看到,新形势下党政干部腐败方式更加隐蔽,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添了新困难。

第一,社会新发展导致腐败新花样。十八大明确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今后一段时间全国全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十八大的召开是在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发展基础之上而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在新的物质经济催生下,腐败的方式也实现了与时俱进,购物卡、会员卡等行贿手段更加隐蔽,免费住房、免费开车、免费旅游等腐败方式更加形式化,仅仅按照原有的反腐思维很难根除腐败毒瘤,迫使政府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作风建设手段。

第二,裙带腐败更加突出。十八大以来通过对一系列腐败案件的调查发现,当前的腐败已经由个体腐败向裙带腐败转变,一个人的腐败能够牵连出一个腐败网络,这种腐败新形势更加严峻,如果裙带腐败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导致审查难度增大,替罪羊数量增多,腐败毒瘤根深蒂固等,迫使政府在反腐力度上敢于亮剑、果断亮剑。

(二)基层政府群众矛盾依然突出

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政府的群众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断有网站曝光基层政府的行政不作为现象,基层政府在群众关系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基层政府重视政绩忽略群众根本利益。我国基层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过度重视政绩指标,甚至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去搞政绩,突出表现在大量卖地创造财政收入,民生基本工程投资少开工慢,重视经济指标破坏环境指标,土地、环境、民生问题等都是与基层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基层政府的政绩观牺牲了群众利益,必然导致基层矛盾突出,导致地方群体事件、上访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党的基层形象,破坏了国家大政方针的基层落实,使基层政府逐渐失去了群众凝聚力。

第二,基层政府管本主义拉大与群众的距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进沂蒙、走边疆、访兰考,一系列活动都向外界传递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并多次提出党的好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好公仆,然而当前我国的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却在不断拉大。一方面基层领导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间的行动少了,另一方面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降低了,如果基层党群关系持续恶化,必将威胁到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对党的执政基础构成威胁。

(三)地方政府组织纪律监督乏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在震慑省部级领导干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既说明了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也说明了地方政府组织纪律涣散的严重性。2014年中央巡视工作组第三轮巡视开始不久,媒体就爆出了河南政府工作人员拦截上访群众的消息,从乡镇到地市的各层工作人员都“埋伏”在巡视组驻地周围,拦截当地的上访群众,此现象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地方政府纪律监督的公开透明公平性不足[4]。如果地方政府纪律监督监察公开透明,群众就不会舍近求远到巡视组上访,因此,通过群众上访现象恰恰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方政府纪律监督的公开透明公平性不足,从而失去了群众对纪律监督的信任。

第二,地方政府组织纪律监督的有效性不足。地方政府的党政机关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一方面地方政府领导长期在当地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希望家丑外扬,或者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潜规则”,地方政府纪律监察机关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导致地方政府组织纪律不强。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巡视长效机制加强处罚力度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制度和体系上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才能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5],因此推动巡视长效机制加强处罚力度,是未来切实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措施。

第一,扩大巡视辐射面积。十八大以来我国巡视制度已经覆盖全国,但是巡视的密度和力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扩大巡视辐射面积的前提是保证巡视的时间和效率,2014年中纪委负责人称要逐渐形成三轮巡视机制,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要达到有效的巡视效果,必须增强巡视的创新性,增加巡视组的数量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巡视的力量,明确巡视的目标能够提高巡视的效率,网络监督和巡视相结合,能够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地方巡视和中央巡视相结合,能够加大巡视的密度。

第二,加强巡视处罚力度。我国目前巡视工作主要包括问题查找、问题整改两个方面,要提高巡视的效果还要不断加强巡视的处罚力度,对于巡视中查出的问题,既要快速查办,更要治标治本,充分实施问责机制,对问题当事人要严厉处罚,对问题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要加大问责力度,通过巡视工作提高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危机感,间接促进地方政府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二)改变基层政绩观加强群众话语权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基层政府与群众关系方面,仍然需要改变基层政府的政绩观,加强群众的话语权,使基层政府和群众之间形成服务与约束的关系。

第一,创新基层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减少对基层政府的经济指标绩效考核,增加对基层政府的群众满意度绩效考核,使基层政府的工作完全由群众去评价,从而增强基层政府对群众的服务力度,加强基层群众对政府的约束力度,使行政管理向行政服务过渡,只有群众的意见获得重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才能化解,政府的决策才能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

第二,重视重大问题群众意见倾听。加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必须重视群众的意见倾听,倾听群众心声既要重视听证制度,又要主动下基层联系群众,因此,要继续加大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联络机制[6],实行市县乡三级政府共同联系机制,使基层群众同时接受三级政府的服务,并及时将问题反映到三级政府,避免单层政府对群众问题的轻视和忽略。

(三)充分依靠群众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稳定性,所以要充分依靠群众,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纪律建设方式。

第一,加大网络监督力度。新的社会形势下网络监督的威力已经不言而喻,近年来网络监督揭露的各类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未来加强网络监督力度既要保证共鸣言论自由,又要避免造谣诬陷,所以要求纪检部门要增强网络检举的分辨能力,将网络监督形成制度化和体系化,对网民的监督要奖罚清晰,对于检举有功的群众要注意保护和奖励,对于恶意造谣的群众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使网络监督平台成为快速高效的纪律媒介。

第二,加大基层纪律培训。当前我国基层政府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所以加大基层政府的纪律培训可以从思想上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在基层纪律培训方面,要坚持案例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分析和党的组织纪律的讲解,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基层干部感受到纪律就是高压线,动必亡,使党的组织纪律在基层干部中形成坚固牢笼,提高领导干部对权力的尊重。

四、结 论

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手段层出不穷,既联系了群众,又加强了党的作风纪律建设,新一届党中央向群众传递了务实的执政理念。但是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从改革中创新、从创新中改革,以果断的勇气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坚定不移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力度。推动巡视长效机制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改变基层政府的政绩观念是转变基层政府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主动性的积极动力,增强基层群众对基层政府行政的评价话语权,能够形成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约束机制。充分利用群众力量加强网络监督科学性,是保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效手段,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培训,则是从理论上增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预防式手段。

[1] 李东明.党的十八大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贡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

[2] 孙岩.实现中国梦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4):96.

[3] 高祖林.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6):12.

[4] 徐鹏.深化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改革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24-226.

[5] 李中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旨趣、内在逻辑与践行原则[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6-32.

[6] 李放,韩志明.政府回应中的紧张性及其解析——以网络公共事件为视角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8.

猜你喜欢

组织纪律纪律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乌合之众
浅谈如何使组织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纪律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增强组织纪律性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习近平党的纪律建设思想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