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徐 馨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



新时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徐馨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

摘要: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与新问题。虽然许多高校重视并积极开展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创新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徐馨.新时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424-427.

Xu Xin.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age[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4):424-427.

所谓贫困大学生,主要指就读于普通高等院校,因家庭经济困难,求学期间无力支付学杂费或支付学杂费有困难,基本生活费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大学生。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贫困,理性认识社会,具有诚恳踏实、意志坚定、谦虚好学、独立自主和艰苦奋斗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他们渴望认识社会和受到平等对待,但又不能全面了解社会和正确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他们积极追求进步,但动机过于功利化;他们思维活跃,但认识趋于极端化,容易出现逃避行为;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但自我评价存在片面化;他们意志坚强,但容易出现自卑封闭、焦虑内疾、依赖攀比等不良心理。由于经济上面的贫困,引发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不良行为,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就业。因此,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的新特点,加强新时期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人本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贫困大学生健康成才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本文将重点分析新时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本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新时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难题

近年来,社会各界及各高校通过“奖、助、贷、减、勤”等多种途径,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资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考核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者观念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创新意识不强。近年来,随着贫困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国家对于贫困生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政策,要求各高校严格贯彻落实,但仍有部分高校重视学校硬性指标建设,忽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片面强调贫困大学生的学业教育,希望通过专业教育改变贫困大学生的命运[1],而忽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健全教育;也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了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未能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工作,导致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还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单纯地认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单向过程,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应有交流,导致其工作缺乏吸引力与说服力,枯燥乏味。

第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浮于表面,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教育者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活动内容简单、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多停留在宣传层面,活动的效果也不明显。许多贫困大学生对此类活动兴趣不高,甚至反感。

第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地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未能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而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影响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许多高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时,未能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导致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缺乏群体针对性。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经济条件、成长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体现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关怀;二是教育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每个贫困大学生贫困的原因不同,所表现出的思想状况也不同。贫困大学生群体内部在贫困程度、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个体性与层次性。而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因主观认识偏差或客观实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与解决。

(3)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本身理论性较强,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注意自身教育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育效果。然而,目前部分教育者思想认识较为片面,囿于惯性,采用理论灌输或行政文件通知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对他们的总体情况把握不准,只看到经济上面的困难,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致使不少贫困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焦虑、精神空虚、思想偏激、价值取向功利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物质、精神与学习“三重”贫困的大学生。

(4)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考核机制。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效果也难尽人意。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及述职,还习惯于以“数字工程”为衡量标准,即通过就职期间校园活动的开展、学生座谈的数量、班会的次数等等数字来说明工作成效,重量不重质,使得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种考核机制不仅不利于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学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激发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贫困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极低[2]。

2解决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对策分析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直接关乎高等教育的质量,因而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显得刻不容缓。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探析。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各部门,特别是德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狠抓政策落实。高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克服其重学生经济帮扶,轻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的片面认识[3]。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将多变的社会思潮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深刻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育措施,加强其理想信念、人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根本,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教师教学中,注重培养其人文素养,注重其人文关怀,维护贫困大学生的尊严和权利,尊重贫困大学生的创造和价值。

(2)结合时代旋律,丰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一,加强“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加强贫困生的“三观”教育:一是要发挥课堂教学阵地的主导作用。各个高校应该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课程中,通过这些课程的全面系统讲解,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4,5];二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如釆取辅导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上教育等多种措施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攀比之风的思想侵蚀。

第二,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的环境下,社会上充斥着各类不良信息,社会风气浮躁。贫困大学生作为20岁左右的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不足,极易受其影响,沾染不良风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经济困难,使其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解传授、宣传展览、考察参观等多种途径,大力倡导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品格,营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良好氛围,引导贫困大学生自觉抵制挥霍浪费,克服畏难情绪。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贫困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勤工俭学,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第三,加强感恩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高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仅要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毕业生,也要注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感恩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各界对自己的资助和帮扶,对他人的雪中送炭常怀感恩之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回馈社会;二是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加强感恩和社会责任感教育[6]。引导贫困大学生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挖掘职业发展潜力、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奉献意识,培养感恩和社会责任感;三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和社会责任感。高校要通过开展实习见习、农村支教、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科技下乡等,引导贫困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认识自我,提升自身,砥砺自我,培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

(3)多方联动,拓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第一,在心理咨询中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完善贫困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防御体系,实时掌握各个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档案并跟踪观察,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警和倾述机制、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机制;二是以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为主体,开展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讲座;三是整合各级各类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在专职心理教育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活动。

第二,在奖、助、贷工作中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助学贷款工作中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教育。高校要以贫困大学生助学工作为契机,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宣传教育,签订“按时还款承诺书”等形式,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引导贫困大学生成长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

第三,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他们调整求职心理,确定择业标准,把祖国的发展需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鼓励学生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二是要实施就业援助计划,让贫困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关爱。贫困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时,髙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伸出就业援助之手,帮助贫困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面试技巧,降低求职成本,拓宽就业渠道,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温暖[7];三是要鼓励自主创业,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敢于吃苦、勇于奋进的坚强意志。

第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优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专业特长。高校应坚持以“智力型”、“管理型”岗位为主,以“劳务型”、“服务型”岗位为辅的原则,向贫困大学生提供量多质优的勤工助学岗位,提升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层次,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二是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助学资源,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产结合,鼓励社会各单位开展“捐岗助学”活动;三是设立发展型勤工助学项目。这样既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训练提高了贫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4)做好反馈,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一是构建多元的考核指标体系。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贫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如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工作等等,学校应该建立逐级分层、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应该涵盖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管理措施与教育效果等各子系统的详细指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组织系统。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各高校应逐步建立以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部门牵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导,学生资助、心理咨询室、就业处等各部门积极配合,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综合采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考核方法,建立贫困大学生自我考核与他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轶.广西高等学校贫困生扶助措施与关爱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大学,2008.

[2] 徐灵.试论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结合的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21-22.

[3] 王艳红.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 吴长锦.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 黄永华.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9(7):57-58.

[6] 邓红珍,罗洁,郭瑞.高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92-194.

[7] 杜艳军,周清.高校贫困生指导工作探究[J].东华理工大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89-290.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Age

XU Xin

(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new features and new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any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ve also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poverty-strick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lacks pertinence, education methods lack flexibi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and so on.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Poverty-strick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4-0424-04

作者简介:徐馨(1992—),女,江西进贤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4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