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状况调查的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2015-03-23牟小刚夏宏雅
牟小刚, 夏宏雅
(东华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基于《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状况调查的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牟小刚,夏宏雅
(东华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形势和经贸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贸易课程也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建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创新。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习状况;问卷调查;教学改革创新
牟小刚,夏宏雅.基于《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状况调查的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399-402.
Mu Xiao-gang,Xia Hong-ya.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4):399-40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推进,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贸易谈判知识和技巧、具备创新意识和新视野的高级应用型经贸人才成为中外企业相互追逐的对象,这给我国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如何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提出完善的培养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高级应用型经贸人才,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贸易》是经济、管理以及商务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今世界和中国外贸变化新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课程学生学习现状以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文本通过对东华理工大学开设国际贸易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以期为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
1问卷调查
1.1 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更具普遍性,本文的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了东华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开设过国际贸易课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以及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正在开设该课程的会计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共回收174份有效问卷。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商务英语三个专业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26.4%、29.9%和43.7%。这里不仅包含了经济类、管理类专业,还包含了语言类专业,使调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 调查内容
本人通过自身对该课程的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访谈,编制了《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了限定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问题;对于限定性问题,学生可在设置的3-4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提出自己的客观建议。这两大类问题具体涉及到课程背景知识介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外学习行为、学习满意度、教学建议等。
1.3 调查结果分析
(1)课程背景知识介绍。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宏观经济驱动因素的三驾马车之一,直接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本国宏观经济景气度紧密相联系,是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国际贸易课程又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要想深刻理解国际贸易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宏观经济概况知识。对于是否赞同在国际贸易课程第一次课做一些有关世界经济和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介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赞同”、“一般”、“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55.2%、43.1%和1.7%,说明学生总体上仍然希望通过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一方面可以拓宽自身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为学好国际贸易课程做好前期知识储备。
(2)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将反映最新经济发展阶段和动态的新知识、新观点传授给学生,直接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课堂吸引程度,同时也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对于是否赞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重大经济战略(如:金融危机的演变、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以拓宽自身视野,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赞同”、“一般”、“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89.1%、10.9%和0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课堂上,仅仅只是发挥教师讲授的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接受与记录笔记,而且板书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量。对于是否喜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喜欢”、“一般”、“不喜欢”的比例分别为54.51%、41.3%和4.2%;而针对哪种教学方式效果更好,36.7%的学生认为“PPT演示,教师讲解”效果更好,58.6%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4%的学生选择“随堂测试”,而仅仅只有0.7%的选择“课后自测”。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仅希望在课堂上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而且也希望通过案例分析,身临其境,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4)课外学习行为。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外。为此,本调查也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和知识储备做了调查。对于是否会在每次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调查结果表明,仅仅只有2.8%的学生反映会“经常”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反映“偶尔”、“从不”的比例高达80.4%和16.8%。针对学生是否会在课余时间浏览财经类网站,及时了解相关经济动态,并整理相关资料,结果显示,选择“经常”、“偶尔”、“从不”的比例分别为4.5%、67.8%和27.7%。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之外,很少利用课余时间来回顾和整理课堂知识,更缺乏对国际贸易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
(5)教学建议。针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好建议,如建议教师在案例分析时,要选择经典、新颖的材料,以反映最新的经济贸易发展动态;建议教师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激情,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将板书、PPT、视频、课堂讨论相结合,而不是照本宣科;建议教师要有相关工作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与实践、就业相结合。
2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它是教学过程中最富有活力的环节。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深入系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 。因而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业务技巧,以适应国际贸易专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1]。现行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于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技能、技巧的培训和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没有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内容设计[2],仅限于在机房电脑上的模拟软件操作,这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仅限于书本之上,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谈不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不仅包括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思想以及最新前沿观点,还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度越来越密切,国际经贸形势和各国的贸易实践与政策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学生学习的都是培养计划或是课程中已经设置好的知识,很多新的观点、思想难以反映出来,致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价值[3]。再加之,部分教师知识老化又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也就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听音乐、玩手机甚至是缺课等不良情况。
2.3 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运用的教和学互相作用活动的总称[4]。在现行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以教师讲授法为主,这种方法侧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一种单向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缺乏对知识信息的反馈,从而使得课堂单调、乏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本就是一个教与学良性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即使是采用多媒体课件,也无法将学生的吸引力聚焦于课堂之上,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难以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教学改革创新建议
3.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但这种人才应该不仅限于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金融、营销、英语及商务礼仪和谈判等知识,更应该具备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业务技巧能力。因此,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5],重新梳理教学目标。国际贸易知识水平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国际贸易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运用科学观察和思维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素质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将一些普遍性的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树立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
3.2 深化教学模式创新
大力深化教学模式创新,使教学过程富有活力;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目标,师生互动一个核心,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有效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储备理论知识;通过认识实习、模拟软件实践、企业岗位实习、科技技能大赛使学生不仅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适应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岗位要求,满足社会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素质能力。
3.3 创新教学环节
(1)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学生难以掌握前沿知识;有了实效性的教学内容而教学方法单一,同样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可运用“互动启发式”教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建立教与学互动互促、相互启发的教学机制,在教学互动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能力。其具体实施过程为“教师提纲式讲解—学生思考与提问—教师再讲解与总结”[6]。这一过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空间。同时,作为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可将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材料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7]。总之,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要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自身的内生行为。
(2) 更新教学内容。经济与贸易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绝不仅限于书本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学生基础知识的衔接和背景知识的储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在第一次课堂上可做一些背景知识介绍,如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国际经贸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8],对于一些缺乏现实支撑的可以进行简化,而对于一些新观点、前沿知识要予以重点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经贸动态、积极参与经贸实践、不断积累经贸经验[9]。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贸关系和形势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也必然要进行创新,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候杰,王小艳.基本学生能力结构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62-65.
[2]江霞.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2-84.
[3]张怀强,李丽,刘玉娟,等.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93-196.
[4]赵君,耿明英.探讨如何立足创新能力改革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3):216-217.
[5]李晓春,曲晓海,杨洋,等.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29-232.
[6]宫伟力,赵帅阳,彭岩岩.工程力学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法探讨[J].科技文汇,2014(2):61-63.
[7]李颖.新形势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46-47.
[8]李枕.基于问题学习的模式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109-110.
[9]吴金南,杨亚达.管理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与教学改革建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95-101.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U Xiao-gang,XIA Hong-ya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As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and trade relations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there must also b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wa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uch as lack of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 lack of timeliness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lack of diversity in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at we should update teaching concept, deepen the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learning effect; questionnair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4-0399-04
作者简介:牟小刚(1978—),男,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贸易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大学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培育团队资助。
收稿日期: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