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X块地层降粘技术研究与试验

2015-03-23安峰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辽宁盘锦124114

化工管理 2015年22期
关键词:粘剂乳状液稠油

安峰(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114)

至2012年底,欢X块采油速度迅速由2%下降到0.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以优化注汽为主、侧钻、调补层为辅的老井措施挖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近几年边部投产了的几口扩边新井,但因原油粘度大,均无法正常生产,难以形成有效产能,还是无法弥补产量的大幅递减,为此,开展地层降粘研究与试验。

1 地层降粘技术研究

(1)主剂的选择 由于原油中含有天然乳化剂,含水原油在开采过程中,原油与水混合搅拌条件下会形成稳定的W/O型乳状液,粘度上升而阻塞地层,并阻止原油向井底流动,使油井产量降低。此外,乳状液在岩石表面上的吸附,将改变岩石润湿性,降低油相的渗透率,阻碍油的流动。当向地层中的原油乳状液中加入降粘剂后,原油乳状液脱水且粘度下降,易流出地层。

稠油乳状液体系的破乳极其复杂,它既与稠油的组分、性质、乳状液的类型及其稳定因素有关,也与降粘剂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质有关;不同油田、不同区块、甚至不同油井产出的稠油组成都不相同,降粘剂又存在单一性、选择性强等特点。因此,对特定稠油在选择使用降粘剂前进行筛选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缺点是浊点低,不能用于温度超过其浊点的地层。为克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弱点,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亲水基团(非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设计在同一个表面活性剂分子中,能兼具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是一种抗矿盐的表面活性剂,支链上具不同类型的强级性基团,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的结构特点,因此选择此种表面活性剂作为降粘剂的主要配方。

在降粘剂筛选中采用欢X块原油乳状液进行研究,在乳化温度为75℃、搅拌强度为1000rpm的条件下搅拌2h,配制含水率为60%的稠油乳状液。然后分别向8个量筒中加入1ml的体 积 浓 度 分 别 为0.05%、0.1%、0.2%、0.3%、0.4%、0.5%、0.6%、0.7%的降粘剂。并将8个量筒放入75℃恒温箱中静置。分别测定0.25h、0.5h、1h、2h、4h、6h、8h、12h 的脱水率,为便于实验过程中标记,将待筛选的7种降粘剂分别标记为1#、2#、3#、4#、5#、6#、7#。观测实验效果,最终筛选出最优7#药剂作为降粘剂,使用浓度为0.5%。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到350℃并维持恒温48h,取出后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所得结果与高温处理前的粘度相差不大,说明主剂可以耐350℃的高温而不失效。

(2)辅剂的选择 根据欢x块热采区块稠油的性质还选择了两种助排剂Z、Q作为辅剂配方的组成,根据以往的经验,选用的三种表面活性剂以3∶2∶1配成主剂,总的药剂量为0.5%,来考察药剂的稳定性。将欢X块稠油与浓度0.5%的药剂按油水比7∶3配成油水混合物,先程序升温,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再程序降温,在各种温度下测定粘度。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到350℃并维持恒温48h,取出后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所得结果与高温处理前的粘度相差不大,说明辅剂可以耐350℃的高温而不失效。

2 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1)注入方式设计 降粘剂+增能剂+蒸汽。

(2)注入量设计 现场考虑到欢X块油井吞吐轮次高,地层压力低,存水率较高,地层对药剂的稀释率较大,为此将药剂量使用浓度设定为注汽量的0.12%~0.16%。增能剂单井设计为10t。

(3)施工工艺设计 使用400型水泥车注入,使用耐压35MPa软胶管连接井口和水泥车。

(4)施工步骤 在井场按施工要求正确连接挤注流程,卡瓦及油壬砸紧,地面设备试运行,试压18MPa,保证各种管汇安全无渗漏;然后用1台400型水泥车,控制排量在0.8m3/min,泵压<16MPa,将降粘剂溶液、固体气源溶液注入井口;最后正顶替5m3清水,反替10m3清水,以冲洗清理疏通井筒管柱;正常组织注汽。

3 地层降粘技术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201 2 年至2013年现场实施2口井,从措施井生产时间看,上周期平均生产时间177天,本周期平均生产时间255.5天,与上周期对比延长了78.5天;从增油效果上看,上周期2口井合计产油981t,本周期合计产油1696.5t,两口试验井合计增油715.5t,见到了明显的措施效果。

4 结语

①研制出1种适合欢X块稠油吞吐的型驱油降粘体系配方。②通过室内试验评价,该配方具有降粘率96.8%以上、耐温350℃不失效。③优化设计出“降粘剂+增能剂+蒸汽”的注入方式,对现场试验施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④通过该项技术的研究,可有效解决欢X块油井粘度高、轮次高、压力低等突出矛盾,提高单井吞吐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刘文章.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2.

[2]邓文安,沐宝泉,周家顺.石油化学实验讲义[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5-9.

[3]梁文杰.重质油化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146-158.

猜你喜欢

粘剂乳状液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篮球架用硅橡胶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酸碱质量分数对pH 控制的可逆乳状液转相的影响
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微滴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
垦119沙三段深层稠油冷采技术研究
聚氨酯型化合物用作稠油降粘剂的尝试
生化微生物技术在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豆甾醇在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