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地区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5-03-23王世超赵悌金刘建明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毕业班课外毕业生

王世超,邹 华,赵悌金,刘建明

(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高中毕业班学生在心理成熟的过渡时期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应试教育的背景迫使他们不仅要争取取得优异成绩,还需承受家庭、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种种压力,其身心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边远民族地区高中毕业班学生起着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其身体健康关乎民族的未来。滇西是指云南省西部的广大地区,这里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国境线漫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还较小,农村地区贫困面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1〕。对该地区中小学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尚存空缺,本文试图通过对滇西地区高三毕业班学生(以下简称滇西地区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突显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建议,让课外体育活动对该“体育锻炼弱势群体”发挥积极作用,旨在对边远民族地区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健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做出应有的努力。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滇西地区(楚雄、大理、怒江、保山、德宏、丽江、香格里拉)所辖巍山二中、玉龙一中、香格里拉二中、兰坪一中、瑞丽第一民族中学等15 所高中1 063 名高中毕业班学生(非体育特长生),其中男生589 名,平均年龄(18±1.43)岁,女生474名,平均年龄(18±0.19)岁,学生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n 男=589,n 女=474)

1.2 问卷设计本文共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和《体育教师对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认识的调查问卷》。出于对问卷效度的保证,通过专家的访谈收集关于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问题,通过归类确定了5类关于本研究的内容,分别为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频数、项目、动机和干预因素,采用归纳所得的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干预因素作为题项,备选答案采用5级Likert量度〔2〕,分值依次为:5、4、3、2、1,动机答案分别为:非常需要、需要、较需要、有一点、不需要;干预因素答案分别为:非常影响、较影响、影响、一般影响、不影响,得分数字与所配题目呈正相关。另外,笔者有针对性的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做了得分设计,选填1~3项,每项1分。

1.3 研究过程本研究选取调查地点涵盖滇西地区,使样本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依托云南省“国培计划”学员联系好调查学校,研究者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选取的15所高中的体育教师或负责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合作下完成了问卷的发放、调查和回收工作。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问卷1 183 份,回收率86.3%,经问卷审阅和数据逻辑校验剔除无效问卷后,用于最后统计的数据有1 063 份(男生589,女生474)。对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克伦巴赫alpha系数检验,对1 063 份问卷各题项进行信度分析,其中“体育态度”“参与频度”“参与项目”“体育动机”和“干预因素”维度均在0.7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所持态度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3〕。表2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积极,男女生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有差异,男生非常喜欢占39.9%,喜欢的占45.7%,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同学分别占2.9%和0.8%。女生方面喜欢和非常喜欢的分别占34.6%和30.8%,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占9.5%、3.8%。

表2 毕业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所持态度调查表(n 男=589,n 女=474)

2.2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勤情况表3 数据显示,33.8%的男生每周课外体育活动大于2次,40.7%的男生每周2次,小于2次的占23.1%,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2.4%。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大于2次的女生占13.0%,参加2 次的占34.0%。小于2 次的占36.5%,不参加的占16.5%。对比表2的统计发现,毕业生对体育活动所持态度(总体积极)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差)不呈正相关,这说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存在干预因素。刨除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同学,在575 例男生中,每次课外活动时间在30~60 min之间的有304人,占总数的52.9%,其次是小于30 min,占32.3%,女生与男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锻炼时间安排比女生合理,75.3%的女生选择30 min以内,其次是30~60 min,这可能是与女生体力较男生差,而且在高三紧张的学期气氛下,活动时间有限有关。男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最多的时间段是清晨(36.7%),其次是白天(34.4%),28.9%的男生选择在晚上锻炼。女生体育活动的时间段按比例依次为:白天、清晨、晚上。经过访谈,少部分在晚上进行课外活动,主要是晚自习下课后进行跑步、跳舞等。

表3 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出勤情况调查表

2.3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云南地处边陲,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不同导致各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不尽相同,如大理白族霸王鞭、楚雄彝族打歌,德宏阿昌族荡秋千,香格里拉藏族锅庄舞等,当然,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中小学均有开设,受现代化驱使,边远民族地区已然渗透现代体育项目,如香格里拉的篮球运动、丽江纳西村落中的足球运动已经渗透到乡村之中。在调查中,笔者依据高中毕业班学生真实情况做了得分设计,对自己喜欢参与的体育项目选填1~3项,一项1分,统计整理得分值见图1(剔除得分20 以下的项目)。男生最喜欢的项目依次为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跑、乒乓球等,女生最喜欢的项目依次为:健身操/舞蹈、健身跑、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从统计结果来看,滇西地区高中毕业男生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多为运动强度大、激烈程度高的项目,而女生则是更喜欢身体接触少、韵律感强、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

图1 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得分表统计图

2.4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动机是学生渴望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它是推动、停止或中断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部动因〔4〕。图2的统计数据显示,引起男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强弱依次为:增强体质、消遣娱乐、调节精神、健美减肥、提高体育成绩等;女生则依次表现为:增强体质、健美减肥、消遣娱乐、调节精神、提高体育成绩。从统计结果看,男女生健身目的多为增强体质、满足爱好、提高成绩等,说明学生健身的意识强,但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功能认识不到位,目前只停留在健身层面。还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消遣娱乐和调节精神,这可能是因为高三同学面临高考的压力,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放松心情、调节心境。

图2 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得分统计图

2.5 毕业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干预因素得分表3的数据显示毕业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存在干预因素。干预因素在本文中泛指影响因素,从学生和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因素得分折线图来看,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教师和学生对此看法大致相同,主要归结为:学习负担重,运动场地设施不健全,体育锻炼氛围差,学校组织管理失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图3中学生和教师均认为学习负担重是制约毕业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最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迫使学生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取得优异成绩,只能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背后更是有来自家庭、教师、亲朋好友的压力,殊不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证明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有帮助〔5〕。运动场地设施不完善、运动装备不足、营养欠佳,这可能是受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制约,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才能逐步健全与完善。学校锻炼氛围差会导致体育意识淡薄,这可能与学校组织管理失位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法国的高考中,体育成绩占总分(200 分)的10%,俄罗斯中学体育课每天1小时,在意大利中学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另外,每学期还需开展6学时的体育选修课〔6〕。

图3 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因素得分统计图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毕业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积极,男女生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有差异。

第二,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出勤情况较差,男生活动时间安排相对于女生较合理。

第三,滇西地区高中毕业班男生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多为运动强度大、激烈程度高的项目,而女生则是更喜欢身体接触少、韵律感强、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

第四,毕业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多为增强体质、调节精神、满足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成绩等。

第五,制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学习负担重,运动场地设施不健全,体育锻炼氛围差,学校组织管理失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

3.2 建议

第一,完善素质教育推进策略,学生和家长应该辩证看待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制度不健全,较为封闭、僵化,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该群体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陈旧观念,改变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性、教学对象的被动性,可以开展与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关的体育项目与体育竞赛,注重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以健身、娱乐为杠杆,促进身心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借助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自力更生,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多方筹措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改善场地器材匮乏现状。

第四,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展板、书籍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对毕业班学生开展运动健身知识竞赛,营造一种良好的健身锻炼氛围,提升学生运动热情及体育锻炼的意识。

〔1〕俸世荣,张毅.滇西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19):94-96.

〔2〕陈善平,闫振龙,谭宏彦.体育消费需要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体育科学,2010,3(6):76-100.

〔3〕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76-80.

〔4〕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5〕杨志长,杨溢.利用课外体育锻炼快速增长学生身高及提高学习成绩的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6):150-153.

〔6〕范桂玲.中外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12(5):117-118.

猜你喜欢

毕业班课外毕业生
小学毕业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满课外班
伤心的毕业生
户外课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浅谈毕业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最“叛逆”的毕业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