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达以时》研究综述
2015-03-23史誉遐
史誉遐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穷达以时》研究综述
史誉遐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随着1993年郭店一号楚墓的发现,以及1998年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的出版,学界对郭店楚简的关注与研究随之展开,《穷达以时》便是其中的一篇。学界对《穷达以时》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释读、天人观、德福观及其他几个方面。该篇文章拟从这些方面将前人对《穷达以时》的研究经行梳理,以求对其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简明的了解。
穷达以时文字释读天人观德福观及其他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楚文字竹简,后经荆门市博物馆整理,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校审,这批战国楚简于1998年5月在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出版,这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正如彭华先生在《郭店楚简研究述评》中所作的评价:“它提供了大量前所未见的佚书,填补了学术空白;它提供了重新审视儒道关系的新材料。”[1]其中,《穷达以时》属于其中的儒家著作之一,此篇因其对天人关系的独特论述而备受人们的瞩目,目前学界对 《穷达以时》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释读、天人观、德福观及其他几个方面。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一、文字释读方面研究概况
文字释读作为研究出土文献的基础方面,是准确把握出土文献内容和主旨的前提。这方面,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已出版的书籍有:李零先生所著的《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2],它对郭店楚简中文字依字体、形制排序,除了分章分组的释文,并附校读记;刘钊先生著有《郭店楚简校释》[3]有对《穷达以时》篇全篇的校释;廖名春先生所著的《出土简帛丛考》第九章考释了郭店楚简包括《穷达以时》等五篇在内的从“”之字,“认为它们或当读为‘世’,或当读为‘御’,原因就在于‘世’本从止得省,而在某楚方言里。‘御’也与‘止’音近,解决了郭店楚简这五篇的诸多难题。”[4];此外,还有张守中先生等撰集的《郭店楚简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5月);刘祖信、涂宗流所著《郭店楚简先秦儒家佚书校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2月)都是这方面的翘楚。
关于《穷达以时》文字释读论文方面研究成果有赵平安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上发表的文章《〈穷达以时〉第九号简考论——兼及先秦两汉文献中比干故事的演变》,文章探讨了《穷达以时》第9号简,认为“‘滔酭’当理解为‘醓醢’。‘初醓醢,后名扬,非其德加。’讲述的是王子比干的故事。”[5]文章还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相关关文献,梳理出比干故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衍变;李松儒、张红的文章《郭店简〈穷达以时〉与传世文献关系简论》除了对《穷达以时》作者、时代、体裁、性质的研究,还“将简文与可兹对照的传世文献相比较,从而深入地了解一些历史史实。”[6],文中考证了百里奚身世,吕望的事迹,并略说了古人事迹相混淆的现象;《郭店简〈穷达以时〉与〈荀子〉对读札记三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0期)这篇文章通过将郭店简《穷达以时》的内容与其他相关文献的对读,发现简中的衍、错,通过分析这些差异,了解古书成书的某些现象;此外,相关的文章有王志平先生的文章《郭店简〈穷达以时〉校译》(《简牍学研究》2002年4月),以及2005年硕士论文《郭店简〈穷达以时〉集释》、2014年硕士论文《郭店竹简《〈唐虞之道〉、〈忠信之道〉、〈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集释——兼论竹简的历史背景和古书经传情况》。在文字释读方面,总体而言,学界研究成果颇丰,非常全面。
二、天人观方面研究概况
天人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思想史研究一直有重要意义。郭店楚简中,《穷达以时》篇因对天人关系独特论述视角而备受人们关注,很多学者都注意到这一点,他们通过分析《穷达以时》篇来论述先秦儒家对天人观的解读。关于《穷达以时》天人观,国内这方面的书籍著作不是很多,而且大多与先秦儒家尤其孟学派联系较多。主要有朱心怡先生所作的《天之道与人之道:郭店楚简儒道思想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5月),该书通过将郭店楚简与传世儒家典籍和道家典籍比对,来修正对先秦儒、道思想的发展与认识;再如谢耀亭先生所著的《从出土简帛看思孟学派的内圣外王思想》(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该书以郭店楚简、上博简为切入点,结合马王堆汉墓帛书及传世儒家文献,对思孟学派的内圣外王思想体系进行综合研究,书中第三节详细介绍了郭店简《穷达以时》与思孟学派的天人关系论。通过郭店简《穷达以时》思想论析来观思孟学派的天人关系论。
研究《穷达以时》天人观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梁涛先生的《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文章首先探讨了《穷达以时》“天人之分”的基本思想指出“竹简正是通过天人的区分,才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显现出人之为人的无上价值和尊严。”[7]而后文章论述了《穷达以时》篇与孟子“性命之分”的关系。文章认为“在先秦儒学史上,与竹简天人之分思想更为密切的是孟子而不是荀子”[7],并通过比对《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尽心下》这两篇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仅如此,文章还反面分析了《穷达以时》与荀子“天人之分”的区别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竹简〈穷达以时〉说到孔子“知天命”》(《华夏文化》2003年03期)主要阐述的是由《穷达以时》而联想到孔子思想中蕴含着的“天人之分”的思想;《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 〈穷达以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这篇文章指出《穷达以时》与荀子天人论的哲学思想既有同也有不同,并具体分析了各自思想内涵;《〈穷达以时〉中的天人之辩》指出“它与孟子和荀子的天人之辨有一致之处,但其意义更多的是对于孔子天命思想的阐明。”[8]《从命运天定到修正命运——从〈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看先秦儒家对时运观的一种解读》(《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分别论述了孔子、孟子、荀子对时运的看法,探讨了《穷达以时》对先秦儒家对时运观的另一种解读。《“穷达以时”——命运之天的现代追问》(《时代文学》2011年12期)、《郭店楚简〈穷达以时〉天人关系新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则没有过多提及先秦儒家的天命观,而是从抽象的哲学高度探讨《穷达以时》中蕴含的天人关系。这方面的文章主要围绕 《穷达以时》篇到底与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还是荀子的思想渊源更为密切来进行研究。
三、德福观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概况
李存山先生《〈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文章分析了《穷达以时》与《中庸》之差异,并分析其他与孔子有关的著作,指出“儒门中还应有一种道德的现实主义思想,《穷达以时》篇可以说就是这一思想最早的集中表述。”[9]指出“孔子并不认为“德”与“命”有着必然的联系,道之行与不行就像死生、富责一样不是德行、人力所能决定的,“德位”、“德命”或“德福"一致的思想并非孔子本人的思想。王中江《〈穷达以时〉与孔子的境遇观和道德自主论》先从情景、人物、体裁和问题比较传世文献《鲁穆公问子思》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荀子·宥坐》和 《孔子家语·在厄》《庄子·让王》、《吕氏春秋·慎人》和《风俗通义·穷通》的记载以及它和《穷达以时》的异同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穷达以时》基于“天人之分”模式之上的“境遇观”及其所彰显的儒家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我决定论。总结出 “穷达以时正是要求人超越环境、条件、机遇对他的影响。”王中江《孔子的生活体验、德福观及道德自律——从郭店简〈穷达以时〉及其相关文献来考察》“指出《穷达以时》同其他相关文献一样没有再把德福、德命看成是一致的,而且它们对什么是穷达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使之具有了新的意义,特别是把人对美德的追求变成了自足的事务。这表明,儒家的德福观在其内部就是复杂的,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10]
甚至有人将《穷达以时》中蕴含的思想运用到投资学,有人甚至写出文章《〈穷达以时〉助投资》,将《穷达以时》中“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理解为要求投资者踏实做好每一步投资工作。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国内学界关于《穷达以时》研究情况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术界对《穷达以时》研究在文字释读、天人观方面研究已经十分丰富,成果卓越。然而其他方面,比如《穷达以时》与德福观以及道德自律的关系以及其他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仍然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穷达以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价值也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进一步推进实现。
[1]彭华.郭店楚简研究述评[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03):37.
[2]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刘钊.郭店楚简校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4]廖名春.出土简帛丛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
[5]赵平安.《穷达以时》第九号简考论——兼及先秦两汉文献中比干故事的演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02):18.
[6]李松儒,张红.郭店简《穷达以时》与传世文献关系简论[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08(第3辑):209.
[7]梁涛,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J].哲学研究,2003(04):66.
[8]张羽.《穷达以时》中的天人之辩[J].华夏文化论坛,2006年9月刊:28.
[9]李存山.《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J].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一辑):27.
[10]王中江.孔子的生活体验、德福观及道德自律——从郭店简《穷达以时》及其相关文献来考察[J].江汉论坛,2014(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