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与成都市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基于工业层面数据的分析

2015-03-22柳剑平蒋青青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成都市武汉市贡献

柳剑平,蒋青青

(湖北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作为中国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市和成都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且两市近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相互合作、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武汉市长期以来一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市科技和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并以此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武汉市一样,成都市也一直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实现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主导经济部门,工业是武汉市和成都市自主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工业或工业中最重要的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业或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中,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重点分别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庞志强、张廖评价甘肃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时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支撑能力3 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置22 个二级指标。[1](p23-26)孙晓华、原毅军评价辽宁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时包括了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3 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置18 个二级指标。[2](p82-85)吴杰、崔维军评价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时选择了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潜力、技术创新支撑3 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置15 个二级指标。[3](p701-706)黄鲁成、张红彩等评价北京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3 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置9 个二级指标。[4](p41-44)杨东奇、杜军评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创新活动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经济转化能力3 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置10 个二级指标。[5](p175-177)

本文认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发挥工业创新各行为主体,包括工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以人力资本为核心,高效配置各种自主创新资源,将自主创新的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并实现创新成果商品化和市场化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除包括最基本的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两个要素外,还应包括创新转化能力、创新活动能力两个要素,创新转化能力是企业将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并实现市场化的能力,转化能力既包括对自身技术的转化能力,也包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创新活动能力是与自主创新相关的研发、技术推广等活动的开展状况,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工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和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创新活动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它决定着工业自主创新的生命力。因此,本文设置的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四个一级指标(表1,表2)。①本文二级指标的选取是根据一级指标内涵及参考现有研究文献的一级指标下设置的二级指标而设置的。考虑到工业行业数据的可得性,在选取创新活动能力这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时,本文用研究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这一指标替代现有研究文献的平均每个企业R&D 项目数、R&D 项目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这两个指标。

二、武汉市与成都市的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本文在评价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时使用的是面板数据,评价工业行业、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时使用的是截面数据,而因子分析法、因子定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均不适合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选取既能对时间序列数据又能对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的熵权法对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工业行业、工业企业三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②由于本文从四个一级指标对两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因此,在计算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时先计算各个一级指标指数TiB,再根据熵权法的权重计算公式求出一级指标指数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系统中的权重WB,最后用一级指标指数与其权重求的乘积求和得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SDI)。

(一)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工业总体方面,本文选取2008、2010、2012三年的面板数据,③本文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9 年、2011 年和2013 年的《武汉科技统计年鉴》和《成都市科技统计年鉴》,以及成都市统计局提供的部分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别计算出两市工业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表3)。

表1 工业总体、工业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3 可以看出,2008-2012 年成都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逐年增加,但武汉市的综合指数在2008-2010 年间从0.717 下降到0.713,在2012 年增大到0.735。从历年的情况来看,武汉市的综合指数均大于成都市的同年水平,说明武汉市在工业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强于成都市,但武汉市工业总体的自主创新优势在不断弱化,2008-2012 年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二)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工业行业方面,本文选取2012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采矿业、制造业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大类的41 个细分行业的截面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别计算出两市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表4)。

由表4 可以看出,武汉市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27 个细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大于成都市,其中有3 个细分行业属于采矿业,23 个细分行业属于制造业,1 个细分行业属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武汉市与成都市在采矿业、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两个大类的细分行业中有很多原始数据是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汉市和成都市工业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实也就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表2 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表3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三)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工业企业方面,本文选取2012 年各类企业的原始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别计算出两市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表5)。

由表5 可以看出,武汉市大型工业企业和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都比成都市高,说明武汉市大型、小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成都市的同类企业要强,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比成都市低,说明武汉市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成都市的同类企业要弱。

三、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一)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在前一部分中,我们得出武汉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比成都市强的结论,为了深入地对两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本文将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按四个一级指标进行了分解,①计算出四个一级指标对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表6)。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工业总体中,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对武汉市工业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贡献较大,创新转化能力的贡献较小,成都市则刚好相反,其创新转化能力的贡献最大,达到了58.09%,说明武汉市工业总体的创新转化能力不够。

1.对创新投入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投入能力对武汉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达到27.44%,远高于成都市的13.23%。2008-2012 年,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的创新投入能力都在不断增强,但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投入能力比成都市同年水平强,两市在该一级指标上的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表4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表5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2.对创新转化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转化能力对武汉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是四个指标中最小的,只有12.95%,远低于成都市的58.09%。虽然2010 年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转化能力比成都市要强,但在2012 年急剧下降,并进一步扩大与成都市的差距。

3.对创新活动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活动能力是对武汉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贡献第二大的一级指标,贡献达29.56%,高于成都市的15.35%。2008-2012 年,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活动能力均高于成都市的同年水平,但成都市的创新活动能力不断增强,两市在该一级指标上的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

表6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总体各一级指标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

4.对创新产出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产出能力对武汉市工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是最大的一级指标,其贡献达到30.05%,远高于成都市的13.33%。2008-2012 年,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产出能力出现了小幅度下降,成都市则是呈历年增长的趋势,但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产出能力高于成都市同年水平,两市在该一级指标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二)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在工业41 个细分行业中,武汉市有27 个细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比成都市强,为了进一步对两市工业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本文将两市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按四个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分别从四个一级指标对两市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

1.对创新投入能力的比较分析。

在自主创新能力强于成都市的27 个细分行业中,武汉市有23 个细分行业的创新投入能力比成都市强,这也是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投入能力为什么比成都市强的原因。两市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两个大类的细分行业的创新投入能力计算结果均为0,说明两市工业行业的创新投入能力均主要由制造业贡献。

2.对创新转化能力的比较分析。

在武汉市14 个自主创新能力低于成都市的细分行业中,武汉市的创新转化能力均低于成都市。在工业41 个细分行业中,武汉市只有10 个细分行业的创新转化能力高于成都市同行业水平,有31个行业的创新转化能力低于成都市同行业水平,这就解释了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转化能力为什么低于成都市。

3.对创新活动能力的比较分析。

在工业41 个细分行业中,武汉市有25 个细分行业的创新活动能力比成都市强,两市有7 个细分行业一级指标的计算结果为0。在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强于成都市的27 个细分行业中,有22 个行业的创新活动能力比成都市强,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活动能力比成都市强。

4.对创新产出能力的比较分析。

在自主创新能力强于成都市的27 个细分行业中,武汉市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19 个细分行业的创新产出能力高于成都市,在自主创新能力低于成都市的其他细分行业中也有5 个细分行业的创新产出能力高于成都市,这也就解释了武汉市工业总体创新产出能力为什么比成都市强。

(三)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在前一部分中,我们得出武汉市大型、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于成都市,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成都市弱的结论,为了深入地对两市工业企业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本文将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四个一级指标进行分解,①计算出四个一级指标对两市各类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表7)。

表7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企业各一级指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

由表7 可以看出,在大型工业企业中,武汉市的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的贡献稍大,成都市则是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活动能力的贡献较大;在中型工业企业中,武汉市的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活动能力这三个一级指标的贡献较大,成都市则相反,创新转化能力的贡献达到了70.8%,其他三个指标的贡献加总不到30%;在小型企业中,武汉市的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活动能力的贡献较大,成都市小型企业的四个一级指标在标准化后都是0,其贡献也都是0。为了进一步对两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本文分别对两市工业企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表8)。

1.对创新投入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投入能力对武汉市大、中、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都比较大,均在25%以上,对成都市的贡献则均较小,尤其是对小型企业的贡献为0(表7)。2012 年武汉市三类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指数都比成都市大,说明武汉市这三类工业企业创新投入能力比成都市强,这也从企业层面说明武汉市工业行业投入能力为什么比成都市强,从绝对差距来看,两市大型企业的差距最大、中型企业的差距次之、小型企业的差距最小(表8)。

2.对创新产出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产出能力对武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比较大,对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较低,但都高于对成都市同类企业的贡献(表7)。2012 年武汉市三类工业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指数均大于成都市,说明武汉市这三类工业企业创新产出能力比成都市强,这也从企业层面说明武汉市工业行业创新产出能力为什么比成都市强。从绝对差距来看,两市大型企业的差距最大、中型企业的差距次之、小型企业的差距最小(表8)。

3.对创新转化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转化能力对武汉市大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是20.68%,低于对成都市大型工业企业的贡献;对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较小,只有5.55%,远低于对成都市中型工业企业的贡献;对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是38.21%,是三类企业中贡献最大的,高于对成都市小型企业的贡献(表7)。2012 年武汉市企业创新转化能力指数在大型和小型工业企业中比成都市大,在中型企业中比成都市小,说明武汉市工业企业的创新转化能力在大型和小型企业中比成都市强,在中型企业比成都市弱,且弱势非常明显。从数据看,武汉市工业企业的创新转化能力比成都市弱是造成武汉市工业总体和行业创新转化能力比成都市弱的原因(表8)。

4.对创新活动能力的比较分析。

创新活动能力对武汉市大、中、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都比较大,依次是21.42%、32.96%、29.05%,大型企业小于成都市的贡献,中、小型企业高于成都市的贡献(表7)。2012 年武汉市三类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能力指数均比成都高,说明武汉市这三类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能力比成都市强。从绝对差距来看,两市大型企业的差距最大、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差距最小(表8)。

四、提升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创新转化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因素,而创新产出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果因素。只有加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升。

(一)完善自主创新投入调控政策。

表8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企业各一级指标指数

在武汉市与成都市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中,本文发现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强于成都市的主要原因是武汉市的创新投入能力比成都市强,但与一些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其他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实现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投入调控政策,加大自主创新活动投入和自主创新人才投入。

在加大自主创新活动投入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部门的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加大武汉市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使武汉市工业R&D 活动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工业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有益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加强对工业科技基础条件、工业科学技术普及的支持,加强对工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使武汉市工业自主创新活动投入结构不断优化。

在加大自主创新人才投入方面,加大人力资本培养投入,积极开展各类创新人才职业培训,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创办留学生创业园等方式加大人才引进;政府在创新奖励中向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上予以倾斜,对在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加大解决创新人才在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方面的投入,为科技人才的成长以及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优化自主创新活动环境政策。

一个好的创新活动环境可以通过降低创新活动交易成本、减少创新外部性、降低创新不确定性、增加创新合作机会等来促进自主创新活动的不断发展。要实现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活动政策。

1.建立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

武汉市应按照“能简化则简化、能放权则放权、能提速则提速、能合并则合并、能综合则综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办事、审批效率;采取一系列新的政府服务工具,实现政府服务现代化与信息化,逐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跨部门应用,通过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一站式”办公,从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强化相关行政人员业务技能、综合知识的学习,提高政府制定和执行加强自主创新相关政策的质量与效率。

2.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武汉市对具有垄断性的行业,应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反不正当竞争的力度,保证竞争行为的规范有序,以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银行信贷、市场融资、技改立项等方面给予公平的待遇,在技术改造、科技进步、人才引进、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机会。

3.建立良性竞争的人才环境。

武汉市应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激发创新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在研发机构内部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潜力;形成武汉市创新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东湖开发区的“3551 人才计划”、“黄鹤人才计划”等政府人才计划的引导作用,使青年创新人才能脱颖而出。

4.营造敢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武汉市应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敢于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引导广大企事业单位和自主创新人员转变知识产权观念,不但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而且要提高自身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把发明专利、技术秘密、驰名商标等作为产业扩张、市场开拓的重要武器。

(三)完善武汉市自主创新转化促进政策。

只有完善自主创新转化促进政策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转化能力,进而提升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而完善自主创新转化促进政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武汉市应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形成一批长期、稳定、标准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促进自主创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依托武汉市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满足武汉市经济发展需求的自主创新基地,推进高校知识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结合,加快知识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化。

在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方面,武汉市应鼓励技术需求方、技术成果供应方、交易服务方等市场主体共同建设技术合作和交易平台,培养一批技术转移示范企业、服务机构和示范基地;加快技术市场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衔接,丰富技术市场各类资源;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提出的有关技术交易奖励和补贴的措施,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一网三库”建设,实现管理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加强自主创新合同登记站的能力培训和政策学习,实现创新成果交易、合同登记全覆盖。

在强化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方面,武汉市应通过科技专项支持,培育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武汉市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到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努力培育多元化的中介机构服务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来增强中介机构的整体竞争优势。

[1]庞志强,张廖.甘肃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9,(4).

[2]孙晓华,原毅军.因子分析法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以辽宁省工业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3]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II[C].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008.

[4]黄鲁成,张红彩,等.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4).

[5]杨东奇,杜军.基于因子分析的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成都市武汉市贡献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