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3-22陈远奇
陈远奇
(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03)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陈远奇
(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03)
摘要:文章在简述城市河道综合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综合整治工程的设计依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以往综合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文章认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整治理念已不再适用,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等综合治理工程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治理方案和方法,以此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更多保障。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问题与对策;优化策略
0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就必然会导致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不仅不利于城市形象的保持和提升,严重时还会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成为了评价政府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1]。
1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依据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内容和目标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设计依据却较为接近,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
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由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由此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如何与两岸市政道路、防汛通道、景观绿化相结合,同时也包括避免与沿途规划用地发生冲突。
2)城市防洪治涝规划:国内大部分的城市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在每年的7、8、9月份,河道洪水位往往会因为上游来水以及流域沿途强降雨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提升,极易对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必须满足项目所在城市防洪规划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一般需使流域两岸达到50 a或100 a一遇的防洪标准[2]。
3)城市污水专项规划:未接受整治的城市河道多为污水的接纳水体,想要消除污染,就必须进行污水截流。为此,设计人员需按照城市污水专项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污水截流管道,确保污水能够直接进入处理厂接受净化处理。
2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天然河道主要由河床(水生物区)、水交换区(两栖区)和受水影响的河岸区3个部分功构成,不同部分的水文特征往往存在差异,因此会对河道中栖息的生物群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制约,最终形成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的影响较为频繁和剧烈,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现存的各类自然景观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人工痕迹,例如两岸湿地消失、边坡岩石裸露、以混凝土对河道进行包裹等,河道在经历这些变化后基本就变成了人工渠道。另外,也有部分城市河道的空间因道路、建筑的侵占而成为暗渠。除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以及对城市软环境建设要求的影响外,综合治理工程未按照生态工程学原理进行操作也普遍存在,以人为的工程措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比较普遍。
河道污染泥是各类污染物的主要承载体,其中含有浓度较高的N、P和重金属,部分以清淤作为主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工程虽然将污染泥从河道中清出,但并没有选择正确的污染泥处理方法,致使周边环境出现二次污染。以某市区河道为例,底泥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其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50~1850 mg/kg,均值为1586.7 mg/kg;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5~195 mg/kg,均值为183 mg/kg。在重金属含量方面,铅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5~237 mg/kg,均值为205.7 mg/kg;锌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57~420 mg/kg,均值为378.7 mg/kg;铬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15~235 mg/kg,均值为227 mg/kg;铜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5~141 mg/kg,均值为128.7 mg/kg。调查显示,该河道污染泥中氮、磷含量较高的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上游地区农业排水中氮、磷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较高主要是由于该河道流域为老工业区,致使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积累较多。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想要改善河道水质、减轻对下游地区的污染,清淤工作势在必行,而对清淤所得污染泥的有效处理也将成为清淤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3]。
3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优化策略
想要解决上文所述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问题的源头抓起。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持续发展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各方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认可和支持度也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设计与施工单位必须参考和借鉴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全面了解污染物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选择治理措施,以此实现污水源头的有效净化和水质的全面恢复。
以前文所述淤泥处置问题为例,根据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的相关要求,河道污染泥中各类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并未超过要求,而氮、磷及有机物含量则相对较高。根据这一情况,污染泥堆场就应当选择亚黏土层地区并做好防渗处理,以免污染物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在此基础上于堆场进行植树造林,通过植物和各类微生物生长对于氮、磷及有机物的消耗来完成对淤泥中污染物的无公害处理。
在改善并保持河道水质方面,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河道形态的恢复上,即恢复原有的湿地群落和河岸植被。想要重新构建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系统,就要借鉴自然界水体自净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来恢复受污染河道的水系生态、通过合理配置水生生物使生物种类更为多样、生物数量更为丰富,以此实现对水系水质的改善和保持。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部分城市河道较为曲折,在治理过程中应尽量恢复到原有的自然形态并进行适当的人工强化,在不与前文所述“设计依据”剧烈冲突的情况下,可建议将弯曲段集中区改建为生态湿地[4]。
结合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重点注意以下5方面问题:
1)合理设置拦水坝,为各类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相对稳定的河水流量,此举一方面可避免在旱季发生缺水,另一方面也可提供水面景观。
2)人工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是污染河流恢复的重要方法,为此,应通过水闸泄流、天然水坝跌水等方式增强河道紊流。对于无法采用以上措施的静水区域,则可采用以人工增氧为主的梯级复氧。
3)在不与城市总体规划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为大面积净水湖的修建留下必要空间,以此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
4)生态化工程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恢复河岸植被,种植适合在本地生长的水生植物,同时根据生物膜自净原理采用接触法、薄层流法等提高水域自净效果。
5)加强河道管理,做好对植物的收割和无公害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白友波、严昭昭.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思考——以江油市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为例[J].四川水力发电,2013(05):103-105.
[2]曹仲宏、刘春光,等.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01):70-72.
[3]张先起、李亚敏,等.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人民黄河,2013(02):36-38.
[4]尚加涛、王竞.城市化进程中城区河道的整治与利用[J].四川建材,2015(02):13-14.
[作者简介]陈远奇(1984-),男,辽宁本溪人, 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28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596(2015)10-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