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分析

2015-03-22杨丽丽廖青松查贵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数经颅注意力

杨丽丽,刘 苓,廖青松,查贵芳,张 艳

(1.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2;2.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安徽241002)

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分析

杨丽丽1,刘 苓2,廖青松2,查贵芳1,张 艳2

(1.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2;2.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安徽241002)

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5~10月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的32例患有抽动障碍的患儿进行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评定疗效。结果YGTSS总分治疗前为(50.71± 16.39)分,治疗1个疗程后为(32.88±12.65)分,治疗2个疗程后为(18.71±14.15)分。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YGTS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VA-CPT显示,治疗后,听觉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有效。

抽动障碍; 经颅微电流刺激; 儿童

抽动障碍(TD)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点的神经精神性障碍,并常伴有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焦虑等行为和情绪障碍[1]。TD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国外报道学龄儿童TD的患病率已达12%~16%[3]。目前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但不良反应多、服药依从性差且易复发。

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已逐渐在儿童焦虑、ADHD等神经心理疾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4]。但采用CES治疗TD国内外文献少见报道。为探讨CES治疗儿童TD的疗效,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10月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且确诊的儿童TD患儿。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关于儿童TD的诊断标准,且均由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确诊;(2)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5]总分大于或等于25分;(3)首次就诊,未经治疗;(4)排除小舞蹈病、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5)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按以上标准共入组患儿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6~15岁,平均(8.41±2.53)岁;发病年龄4~12岁,病程3个月至4年不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国际电医学公司(EPI公司)生产的Alafa-stim(安思定)治疗仪予以治疗。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个疗程20次,共2个疗程。治疗时间为前10次:每次60 min,后30次:每次30 min。治疗仪电流强度调整范围100~500 μA,患儿所能接受的最大强度(耳垂有轻微的针刺感)。

1.2.2 疗效评价 利用YGTSS分别于治疗第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以YGTSS评分及减分率评定疗效,治疗后YGTSS减分率达60%~79%为显效,30%~<60%为有效,<30%为无效[6]。利用视听整合持续性测试(IVACPT)评估2个疗程后患儿注意力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YGTSS总分及减分率比较 治疗前患儿YGTSS评分为(50.71±16.39)分;治疗1个疗程后,YGTSS评分为(32.88±12.6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0例,有效23例(71.88%),无效9例(28.12%);治疗2个疗程后,YGTSS评分为(18.71±14.1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20例(62.50%),有效7例(21.88%),无效5例(15.62%)。

2.2 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比较 治疗前患儿IVACPT综合注意力商数评分为(78.06±19.61)分,治疗2个疗程后听觉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力商数及综合注意力商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n 听觉注意力商数 视觉注意力商数 综合注意力商数32 32 t P --83.53±20.85 92.29±14.14 -2.602<0.05 76.64±22.00 94.35±18.49 -5.501<0.01 78.06±19.61 91.76±17.54 -4.844<0.01

2.3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例患儿均能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不适,无严重不良反应。仅有2例在治疗刚开始时出现轻微头晕,降低耐受强度后症状好转至消失。

3 讨 论

TD是以某种形式的快速、重复、无节律的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抽动可按其表现分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也可按其复杂程度分为简单抽动或复杂抽动。临床表现可以是其中一种或是几种表现的联合[7]。发病率国内各地报道不一,最高约为7%[8]。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3倍。本研究男女比例为2.2∶1。到目前为止,T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据文献报道,其病因可能涉及多个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其中包括中枢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γ-氨基丁酸能及阿片系统等。如果这些神经系统功能、神经递质分泌发生紊乱,则很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抽动症状的发生[9]。Thomas等[10]总结目前针对TD治疗的常用药物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匹莫齐特等。但临床上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胃肠道反应及体质量增加等。且药物治疗服药周期长、依从性差,部分患儿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拒用药物治疗。因此,探讨一种新的、非药物治疗TD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CES主要的治疗机制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经耳垂部刺激大脑边缘系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主要是促进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的分泌以达到治疗目的。CES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治疗抑郁、焦虑、失眠、上瘾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11]。目前,国内文献主要报道的是CES针对儿童焦虑症、ADHD、情绪障碍的治疗。刘燕敏等[12]用定量脑电图评估CES治疗90例ADHD患儿的效果,结果发现,治疗前后θ功率降低、α和β功率值增高、θ/β比值降低。陈一心等[13]对CES治疗儿童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陆小彦等[14]研究了CES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4%。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不适,未见不良事件。本研究进一步观察探讨CES治疗TD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发现,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32例患儿的YGTSS总分由治疗前的(50.71±16.39)分下降为治疗后的(18.71±1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P<0.01)。通过减分率比较发现,治疗第1个疗程后,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71.88%,第2个疗程后升至84.38%。TD患儿除了抽动症状外,也常伴有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15]。本研究选择IVA-CPT来测定其注意力商数以评估其治疗前后注意力水平的变化,作为CES治疗TD疗效的辅助判断。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患儿听觉注意力商数分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注意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除2例在治疗刚开始时出现轻微头晕外,其他患儿均未出现如锥体外系反应、嗜睡及体质量增加等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CES治疗TD疗效显著,是针对TD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值得推广。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1098-1100.

[2]Robertson MM.The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Part 2:tentative explanations for differingprevalence figures in GTS,including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sychopathology,aetiology,cultural differences,and differing phenotypes[J].J Psychosom Res,2008,65(5):473-486.

[3]汪萍,简芳芳,王晨,等.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的研究[J].发育电子医学杂志,2013,1(4):193-196.

[4]陈一心.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67-968.

[5]钟佑泉,吴惧,谢晓丽,等.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对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评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3):214-216.

[6]陶国泰,郑毅,宋维村.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6-234.

[7]廖青松,刘苓.抽动-秽语综合征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7):1025-1027.

[8]崔永华,郑毅,仲崇丽.抽动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7(7):502-505.

[9]徐通,周翊.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502-505.

[10]Thomas R,Cavanna AE.The pharmacology of Tourette syndrome[J].J Neural Transm,2013,120(4):689-694.

[11]但果,李志坚,丁惠君,等.经颅微电流刺激技术及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83-488.

[12]刘燕敏,张桂青.定量脑电图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8):2462-2463.

[13]陈一心,虞琳,张久平,等.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结果[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4):203-205.

[14]陆小彦,王爱华,李延,等.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96-97.

[15]邓红珠,邹小兵.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85-48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8.032

:B

:1009-5519(2015)08-1203-02

2014-11-07)

杨丽丽(1988-),女,安徽怀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卫生研究;E-mail:350303758@qq.com。

刘苓(E-mail:liulinwh@126.com)。

猜你喜欢

商数经颅注意力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让注意力“飞”回来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我们需要什么“商”?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小儿智力糖浆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