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2015-03-22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赵业佳柳岚方李俊静

中国商论 2015年25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赵业佳 柳岚方 李俊静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赵业佳柳岚方李俊静

摘 要: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除了要达到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之外,就是要抑制上市公司越来越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究竟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没有起到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对这些新手段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由于上市公司过多操纵盈余管理的危害性,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集中在政府援助、滥用会计政策估计或变更、关联交易等。目前在新会计准则出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出现了新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利用经常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非关联企业)

1.1.1 资产出售

新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不得转回,这表面上看来,企业将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作为调节利润蓄水池的方法似乎是失灵了,但如果出售可结转相应的减值准备,把以往所计提的减值冲回,冲回减值在账务处理方面的体现是提高了上市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为了某种目的,可以将资产“卖”给经常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当然这种“卖”不是真正的卖,而是暂时的存放,等情况好转时在“买”回来,从中获得收益。

1.1.2 资产盘盈

资产盘盈可以计入相应收入或冲减相应费用,如: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企业会寻找“合适”企业来做这项交易或直接虚构。比如,从外部借入某项资产,说是企业的盘盈,这样以来,就可以减少当期企业费用,而增加企业利润。

1.1.3 降低财务费用

寻找相关企业协议借款时“低息”,贷款时“高息”。上市公司寻找“相关”企业,在经营效益不好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公司的利润,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在借款时以低于市面利息,在贷款时高于市面利息的方式进行,这样上市公司就可以从中赚取利息差。

以上种种方式,看起来可能会觉得不足一提,因为这些方面对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操纵盈余方面可能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是,如果这些地方汇总起来,就足以改变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完全做到所谓的“扭亏为盈”。

1.2 寻找会计准则漏洞

(1)很多上市公司在借款费用终止日期这里与相关政策玩“字面”游戏,会计准则关于借款费用终止时间规定: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时间是达到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企业做法是房屋建好后故意不封顶,为的就是还没达到可使用状态,这样上市公司就可以继续延续借款费用资本化,同样的情况在投资性房地产中也存在。

(2)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准则规定,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按估价确认价值,计提折旧。企业做法是,房屋建好后故意不封顶,为的就是还没达到可使用状态,不计提折旧,不增加费用,最终达到提高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当然所举例的房屋建好后故意不封顶,只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做法来达到提高公司利润的目的。

1.3 违反会计准则

资本化后续支出与费用化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做法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归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更新改造支出,以此减少费用支出。准则规定的什么样的支出属于资本化后续支出,什么样的支出属于费用化后续支出本身的界定不是很清楚,还需要人的主观判断,这样一来也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提供了条件。

2 对上市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几点建议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2.1 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素质、增强监管者判断能力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要让相关人员每年定期学习职业道德,知道要让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共同的努力,同时也只有从思想上遏制各种手段操纵会计信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盈余操纵。其次要增强监管者的判断能力,不管是政府的监管部门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还是企业相关的监管部门都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对企业盈余操纵的判断能力。目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还是避免退市,而我国目前规定的ST制度和退市制度都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指标来进行衡量的,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当然相对于一些定性分析的指标是比较精确,但是不得不进行说明的是长期以来都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会跟不上时代变化和企业变化的步伐,因此目前学者们都建议在以前使用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定量的指标,比如看看公司经营的业务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看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如何,诸如此类来制定一些完整有效地定性分析指标。

2.2 继续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相关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准则制定机构要随时定期检查会计准则是否仍然存在盈余管理的漏洞,并对未来经济行为的创新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有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发现其中的新经济业务和事项,及时制定新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准则中往往规定了不同的会计政策,比如,存货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而且加速折旧法又包括了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些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公司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这当然是合理的,因为不同性质的企业有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会计方式,以更好的达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为信息相关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但是这也同时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因此可以采取规范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的方法,约束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2.3 借鉴国外盈余管理治理的经验

我们知道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比中国要早好多年,而且我国改革开放才刚刚过了三十年,因此,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我国要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经验。比如:美国,自从安然事件爆发以来,美国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规定成立公众公司监督委员会,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审计、质量控制和独立性准则及其规则规定,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调查和惩戒,法案限制了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范畴,规定了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的事先审批制度、审计合伙人轮换制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制度、审计回避制度等内容,该法案同样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样,日本拥有较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会计法规由会计原则法规、商法会计法规、证券交易法规、税法会计法规以及会计职业法规等五大部分形成的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这些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监管,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还有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很多治理盈余管理的经验需要我们学习。因此相关准则制定部门应该取其精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地法律法规。

2.4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特点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这样做提高了效率,积累了成本,但是面临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来解决,通过各方面的牵制和监督,这样一来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样这点做好了,自然而然的就减少了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牺牲他人利益的方法,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又一原因。公司治理结构好的公司比如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开的公司实践证明盈余管理程度要小一些。因此上市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这一点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图分类号:F2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a)-046-03

作者简介:赵业佳(1987-),女,汉族,北京人,任职于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