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与教育研究

2015-03-21曹楠楠

关键词:奖学金资助困难

曹楠楠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与教育研究

曹楠楠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和学校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在经济上给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问题仍然不断。于是,本文在明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范围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教育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教育部、财政部已经于2007年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出了正式的认定,确定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念,即“家庭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中,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因而,针对这一称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局限于学生身份。教育部和财政部明确规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学生”指的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仅指在全日制高校就读的学生,而其他的如继续教育学生等都不在范围内。二是提法更具针对性、科学性。贫困生相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贫困”涵盖较广,既可以指代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也可以包含心理上、才能上的贫困等,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前提明确,只是说明家庭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指向性明确。

2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与教育现状

2.1 国家方面

国家是资助学生的主力军,承担了助学金的大部分。但即使如此,国家对高校拨款仍然是有限的,且大部分资金用于高校各种硬件设备投入,这使得国家助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国家资助体系存在漏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里的特殊的一个群体,影响着高校的教育管理,所以对于这类学生身份的确定需要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但是我国的国家资助体系和制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运作过程中也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弥补,这使不少学生“滥竽充数”,给国家和真正困难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

(2)国家倡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资助的力度低。针对助学方面,国家应该发挥其主导力量,倡导更多的社会人和团体参与其中,这是因为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主力军,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现实生活中,国家倡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资助的力度较低,这使得社会参与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2.2 社会方面

(1)金融机构考虑风险因素,对助学贷款严格控制。因为贷款对象群体的特殊性,银行等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投入成本高的风险;管理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这些因素都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贷款的贷款积极性。

(2)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和程度是不稳定的,不利于高校资助体系的运行。

2.3 学校方面

(1)制度设计存在偏差。据高校学生获得奖学金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得出数据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仅有21.3%,真正能够让奖学金维持生生活的仅占4.1%这说明奖学金离大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远,这就让奖学金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作用不明显[2]。

(2)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不明确。由于国家在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的具体标准不明确,导致学校在具体运作时可以参照的标准幅度较大,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都是凭借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确定的,这显然在认定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再加上具体操作透明度低,这就会造成一部分真正有困难的学生名额被其他家庭情况相对好的学生占用,进而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2.4 学生方面

整体而言,虽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里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但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的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家庭经济困难变得敏感自卑,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校园的和谐,同时也提醒了高校要加快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和思想教育的紧迫性,以便可以保持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 我国高校贫困学生保护策略

3.1 国家方面

(1)完善贷学金制度。第一,扩大贷学金的筹资渠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国家要实现“中国梦”也要依靠大学生的力量。因此,国家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社会上积极倡导助学大学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另外,国家也可以采用鼓励措施,如给那些出资单位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学校也可以让高校学生和出资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以学生向其贷款的方式进行求学,毕业后按工资比例进行还贷。当然,国家在采用生源地贷款的时候可以简化手续,方便学生采用此种渠道进行贷款。第二,提高贷款额度。目前,我国现行的贷款额度最高是6000元/年,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的衣食住行以及学习等消费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还按照此种标准,显然是满足不了学生需求的,尤其是在民办高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三,放宽还贷年限和贷款对象。我国还款年限规定的是在毕业后四年内还完贷款,按照目前我国的就业环境和初入职场的学生收入水平而言,每年还贷6000元,是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我们的邻国日本的还款期限限定在20年内。[3]所以,政府可以参考日本的还贷年限进行适当放宽。其次,政府可以放宽贷款对象的范围,除了全日制学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外,还要考虑其他学生群体,如民办学校学生、专修学校学生等。

(2)加大国家奖学金范围。从我国现有的财政水平而言,国家完全可以资助承担更多的贫困学生。但是目前国家对于教育整体投资的比例就不足25%,在奖学金方面就更是有限,这对于现存的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国家在财政支持力度上应该更大一些,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3.2 社会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甚至是个人开始进行教育投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面的投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道义。所以,从这两方面而言,争取社会各界进行教育投资是有可能的,更好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也是可能的。因而,高校可以加强舆论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各种助学基金,甚至是直接和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和学生架起桥梁。通过合作桥梁的建立,学校不仅可以扩大知名度,还可以拓宽办学融资渠道,加快与企业合作进程。企业、社会团体则与学校建立“供求”关系,他们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这些单位服务,实现双赢。

3.3 学校方面

(1)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信息库。高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的信息库是必要的。这个信息库不是简单对家庭困难学生经济的调查情况,而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资料,甚至包括毕业后学生的调查跟踪。这个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有需要的大学生,而且可以约束大学生进行还贷,增加个人的信誉度。另外,高校加强对学生还款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银行和社会企业实体和机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和意愿。

(2)改革奖学金制度。奖学金的设置其实是独立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之外的,但是它的获取标准显然是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一般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环境有限,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有不小差距。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比较低。因此,各高校要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筹措资金,专门设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学习成绩比较好且勤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灵活运用政策,扩大奖学金的项目和受奖面,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奖比例,减轻他们经济压力。

(3)建设和谐校园,形成平等互助氛围。学校使学生进行求学的地方,学习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而校园作为高校教育的主阵地,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营造包含民主、平等、自立自强等精神文化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3.4 学生方面

(1)加强综合培训,提高社会竞争力。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经济基础有限,难以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而缺乏锻炼和实习机会,使得个人能力有限,缺少竞争力,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面对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和社会机构联合起来,积极探索和提供经济困难学生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2)拓展实践活动,锻炼个人能力。高校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还应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3)重视素质教育,施行弹性学分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学年和学分相结合的学制,既有学习年限限制,又有学生应修的学分限制。但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年学分学制开始向学分制进行转变,并且已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学分制学制是允许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分,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其它时间进行休学勤工俭学。虽然这种学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我们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经济压力,因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高校助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相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会越来越低,但其不会消失,所以针对他们在资助和教育方面的研究是相当必要的。本文提出了拓宽贷款对象,提高贷款金额,增加还贷年限等措施完善贷款资助体系;倡导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投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学校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库,改革奖学金制度,以保证助学金能够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生教育要加强学校和老师的作用,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教育,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1]陈赤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梁士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0.

[3]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6-87.

The poor university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education

Cao Nan-nan
(NanjingAudit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00)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vulnerable groups of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s also a special part of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In recent years,countries and schools have introduced various policies and measures,so as to ensure economically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problems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operation.Then,based on the clear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scope of from the state,society,schools and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four aspects,in order to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ducation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 life;Funding;education

G640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5.04.077

1672-7304(2015)04-0160-03

(责任编辑:廖建勇)

曹楠楠(1982-),女,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奖学金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