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2015-03-21军,潘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资本心理

金 军,潘 莹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金军1,潘莹2

(1.文山学院 政法经济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红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心理资本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资本,能够对个体态度和行为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文章介绍了心理资本的范式研究、作用机理和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而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提出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一些优化策略。

教师;心理资本;重要性;优化策略

组织的有效管理在向新的范式转移过程中,由Luthans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在此之后,研究和探索心理资本对组织行为结果的影响,成为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后的发展趋势。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在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成果时,投资开发组织群体的心理资本,才能创造组织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一、心理资本的范式研究对教师心理资本研究的影响

(一)心理资本的研究类别

心理资本是非物质资本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心理资本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从整体上归类,可将所有观点划分为特质论、状态论、综合论三大类。

特质论,将心理资本视为个体的内在特质。如,Hosen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通过学习途径获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基础架构,主要包括个性品质、个性倾向、自我监控能力、认知能力、交往品质等方面[1]。Lether、Cole等人认为心理资本等同于人格特质,并能够对个体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可以看出,坚持特质论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格,受先天和后天的共同作用。

状态论,将心理资本视为一种综合心理状态。如,Tettegah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对认知、信念、态度、工作、伦理的综合心理状态。Avolio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有助于提高个体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的积极心理状态,这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乐观、希望、信心、自我恢复力等。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待工作、绩效的积极态度和积极心理。由此可见,持状态论的学者们将心理资本界定为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积极心理状态,并且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对个体行为产生积极作用。

综合论,将心理资本视为兼具特质性和状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素质,这是对特质论和状态论的综合阐述。Avolio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既具备相对稳定的特质,又具备可接受外部措施干预的状态。Luthans等认为,心理资本是介于特质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类状态变量,他指出心理资本在某一时期会相对稳定,但是这种稳定性略低于人格特质,同时心理资本能够被开发和改变。

上述研究,把心理资本作为是一种综合的积极心理资源,包括个体对未来的希望、乐观、信心、情绪、毅力、智力等要素,通过运用特定手段干预和开发心理资本,能够有效促使个人提升绩效。

(二)将心理资本与组织和个人有机联结,发挥心理资本的效能和作用机理

1.心理资本与组织和个人的联结机制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强调个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状态。对组织而言,心理资本以组织行为学为基础,着重体现个人的心理状态,在探讨组织和个人二者的关系时,它们并不是相互统一、直接作用的概念。这是因为心理资本并不直接作用于组织的竞争优势,比如组织行为、组织绩效与个人行为和绩效之间的结果变量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变量的作用而实现竞争优势的创造和维持。

在强调投资性和效益性的同时,心理资本有利用于对组织群体进行开发和管理,借此实现绩效预期。但是,心理资本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所有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的状态和心理均可以纳入心理资本范畴。在探讨心理资本对个人的影响时,心理资本往往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种资本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共同的协同模型。由于三种资本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更对组织实现预期管理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组织应当通过特定途径对个体的心理资本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获取竞争优势[2]。

2.发挥心理资本的效能和作用机理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可以使个体的认知程序获得有效调节,同时,还能够引导个体的积极行为过程,这不但有助于个体和组织绩效的改善,而且还有利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从个人层面的角度上讲,心理资本对个人的心理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心理资源主要包括情绪、思维、态度等。而从组织的层面上讲,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比较类似,其能够通过对组织内成员绩效的改善,体现出组织的整体竞争优势。心理资本归属于内部因素的范畴,其可以通过训练、开发等途径提高,所以,可借助心理资本的积极变化对个体的认知程序进行调节,以此来改变其思维方式,使之产生出积极的行为,当这种行为产生后,不仅能够使工作绩效获得大幅度提高,而且还能使组织的整体绩效有所改善。

(三)对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研究方面的影响

国内外文献表明,研究人员对心理资本的研究集中在员工与企业之间,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为了拓宽心理资本的研究视野,国内一些教育领域的学者已经将心理资本研究引入到教师心理学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基本划分为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两类[3]。

对大学教师的心理资本现状研究。赵正艳对心理资本量表(PCQ-24)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利用已修改的心理资本量表对BG大学的教师进行研究,通过运用群体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大学教师群体中心理资本的“短板”群体。李敏针对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编制了心理资本问卷,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资收入的关系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高校教师的人际导向型心理资本和工作导向型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工作态度越积极,职称和薪酬越高。张文根据西方心理资本理论构建的希望、韧性、乐观、信心四维结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特点,编制了心理资本问卷,并对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转换工作意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正向的,对转换工作意愿的影响是负向的。

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工作稳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资本通常会表现为乐观、自信、意志力强、工作积极,这对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4]。为此,学校应提高对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加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心理资本管理有利于稳定高校教师队伍

对教师进行心理资本管理,能够有效调节教师的心理智能,对教学行为和工作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帮助教师改善与学生、学校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对学校管理方式的满意度[5]。同时,心理资本管理还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对教育事业产生高度认同感,通过对教师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可以促使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度,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从而稳定学校的教师队伍。

(二)心理资本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

对高校教师进行心理资本管理,能够让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形成清楚的认识,引导高校教师在从事教研工作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调整心理状态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完成教研任务。心理资本管理还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因,使教师制定合理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在教师遇到困难时,对教师进行心理状态干预,能够让教师理性分析解决困难的路径,用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问题,认清教育工作的价值,坚定高校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念,从而促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研任务。

(三)心理资本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渴望在教研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他们的职业价值和人生追求。然而,大部分学校却忽视了对高校教师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的维护,只重视办学硬件设施建设,从而阻碍了高校教师队伍资源的效能发挥。而心理资本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通过优化教师的工作态度、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可以更为深入地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教师自身与学校组织的共同发展。

三、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优化策略

由于心理资本管理会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高校应当将心理资本管理引入到教师管理的各个层面,优化心理资本管理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培养高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一)创新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理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心理资本所强调的均为正面意义,并对个体潜在的正向品质更加重视。由此可见,对高校教师进行心理资本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围绕缺陷的弥补和伤害的修复这两个点,而是应当以积极进取、奋发上进为立足点,逐步转变心理资本培养思维,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在培养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过程中,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开阔的眼光去看待每位教师的个体潜能及正能量。同时,要对全体高校教师的各个方面加以关注,抛却教师当前存在的问题,培育他们的内在动力,这不但有助于促进他们心理健康,而且还能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对当前的工作态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虽然心理学的发展可以使一些心理疾病得到解决,但却很难减少心理疾病的人口数量。而通过心理资本培养理念的创新,能够使高校教师对自身的潜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种潜力也会随着高校教师认识性的提高不断扩大,由此便会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及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类心理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学校除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资本培养对教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之外,还应当转变自身错误的价值观,并以培育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首要工作,这有助于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增强。

(二)高校教师引进中的心理资本管理策略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应将心理资本作为高校教师引进的重要考核指标,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素质,有效降低学校人才流失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学校要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教师岗位体系,并可根据心理资本的理论框架和作用机理,编制心理资本测量问卷,对教师进行心理资本考量,从而准确获取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含量,将其作为录用教师的重要标准。

(三)高校教师培训中的心理资本管理策略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重视教师积极的心理资本培育,充分发挥心理资本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问卷的方式,对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以此为依据,分析造成教师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因素,并按照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意见,借此来消除各种不良的影响因素。其次,要不断加大心理资本知识的宣传力度,使高校教师能够对心理资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帮助。再次,组织开展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培训,具体培训时,可将以下几点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挫折应对、增强信心、积极归因等,从而帮助教师掌握增强心理资本的方法,提高其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

(四)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的心理资本管理策略

绩效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人事调整、职位晋升的决策基础。由于心理资本能够直接影响教师工作态度的改进、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工作绩效的提高,所以应当将心理资本管理融入到绩效管理中,将心理资本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6]。首先,可由评定委员会依据教师的工作岗位情况,确定相应的心理资本值范围及其在评定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并将具体结果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其次,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考评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心理资本对教师日后工作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心理资本含量,进而得出其工作态度的改进程度。再次,应当在充分考虑教师心理资本的基础上,并结合其教科研成果,得出教师最终的考评结果,并以该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

(五)高校教师激励中的心理资本管理策略

从目前的整体情况上看,现有的激励机制多以物质激励为主,虽然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这种激励机制的不足也非常明显,即缺乏对高校教师的精神激励,由此使得激励的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有必要将心理资本引入到高校教师激励中,借助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来转变他们的态度,改变他们对物质奖励过于重视的倾向。为了使激励机制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7]。例如,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应以奖金、福利等物质方面的激励为主,并以心理资本知识的培训为辅,借此来挖掘他们的个人潜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而言,单纯的物质激励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人生追求,各种非物质性的激励才是他们比较看重的。鉴于此,可以通过开发心理资本来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并深入挖掘他们在教科研方面的潜能,借此来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六)高校教师心理契约中的心理资本管理策略

所谓的心理契约具体是指个人的奉献与组织获取间的一种配合,虽然其并非是有形的契约,但却能够发挥出有形契约绝大部分的作用。心理契约与经济契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将关系维系的更加稳定和持久,而后者却很难实现这一点。高校教师在学校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与学校之间的心理契约属于比较典型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在这种类型的心理契约中,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状态,它的存在可以有效增强教师对学校的情感承诺,从而使教师更加相信并认同组织。心理资本中乐观的态度不但能够使高校教师更加容易地产生信任,而且还能使他们具有弹性化特征的意愿达到最大化的目标。正是基于这一前提,使教师与学校更愿意相信对方为自己所作出的种种努力。鉴于此,学校应当借助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来逐步转变教师的人生态度,使其朝着自信、乐观、坚强的方向发展,进而与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契约,这是确保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持续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引入心理资本管理,不仅有利于调动起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绩效,而且还有利于增加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度,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为此,可以借鉴心理资本相关理论,结合学校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心理资本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 阎巍.心理资本的界定与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9):90-91.

[2] 肖湘雄,欧叶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3 (5):112-115.

[3] 张力.职业院校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策略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0-60.

[4] 韩笑,李同归.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资本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2):42-46.

[5] 于兆良,孙武斌,史海波.心理资本对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3(2):35-37.

[6] 陈水平,郑洁.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提升[J].老区建设,2012(20):47-49.

[7] 于兆良,孙武斌.心理资本引入高校教师管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75-80.

(责任编辑 杨爱民)

The Importance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JIN Jun1, PAN Yi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2.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immaterial capital, which brings great drive to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research paradigm, mechanism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each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advanc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teach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mportanc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G443

A

1674-9200(2015)01-0110-04

2014 - 09 - 25

金 军,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资本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