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下的反腐败问题
2015-03-21张俊
张俊
哲学视野下的反腐败问题
张俊
(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00)
要从根本上反腐败,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对腐败以及反腐规律进行理性思考。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反腐败现状进行辩证思考;其次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思考反腐败的路径。
腐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式上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成败事关国家发展与否,社会能否和谐,人民利益能否实现,而要从根本上反腐败,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反腐败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从实际出发,辩证地看待我国反腐败现状
什么是腐败?对于这一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看,分别从经济、政治、道德的层面进行了分析。“腐败,原意指的是谷物的发霉与腐烂,自引申到政治领域中来,已成为专用的政治术语,意思是专指‘腐败官场’公共权力的滥用,也指社会上出现的主要不良现象,或一个社会制度的腐朽。”[1]“我们认识和研究腐败问题,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方向,腐败的实质是权利或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益之间的交换,它始终是一个物质的问题,并不完全是意识的范畴。”[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腐败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是社会欠发达欠文明的表现,是文明发展低级阶段的必然物。腐败必然会破坏国家的稳定,阻碍社会的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反腐败是必然的。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反腐败工作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不同的利益群体仍面临着利益的再调整与分配,这必然会对每个人的价值观造成冲击,权与利的交换一定程度上存在,加上滋生腐败的土壤没有消除,反腐败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由此造成了现有的反腐制度与机制不完善,制度创新滞后。
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基础工程,是源头防治腐败的本质要求,制度发挥的社会作用和历史作用毋庸置疑。问题是,我们目前的反腐制度与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力。“整风力度大,利于肃贪,但远期反腐程度口径政策不明朗,不利于干部队伍稳定,影响官员办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度建设明显滞后,近期中央纪委出台的文件更侧重治表,治本性机制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以不动产登记、财产公示为代表的釜底抽薪式举措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迟迟无法出台。”[3]问题突出表现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两方面。“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4] 342“权力天然地追求优越,这是导致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遏制腐败,必须加强权力制约”。[5]权力过分集中、公权私用、公权滥用,这必然对公民的利益和权利造成损害。在我国现实的政治体制下,建立健全的权力制约机制还是一个比较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由于政府的透明度不够,导致公共权力与监督主体二者之间存在力量、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加之制度缺陷和建设滞后,存在着不能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等问题,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待加强。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忽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意义,这是反腐制度与机制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前提条件,反腐败工作也应从这一前提出发。制度反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设计出精准的制度,这就要求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针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反腐存在的问题等,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否则,制度反腐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管理体系,这突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的反腐工作发展方向反腐政策导向也由侧重教育、防控转向强化惩处监督、推进制度建设”。[3]
2.忽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反腐过程中存在惩治不力现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腐败势必会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损,使政府失去公信力,最终丧失民心。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党的优良工作传统,也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忽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终结果必然是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没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带来了制度执行困难和权力运行过程中监督不足。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6] 442所以,人的意识在腐败中起着内在的作用,它是决定党员干部自身腐还是不腐的关键因素。腐败的出现归根到底就是个人的意志出现偏差,错误的意识指导错误的行动。反腐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完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造成制度执行难和监督不足的问题,客观上还会纵容腐败现象的漫延。毕竟,制度设计和实施只是反腐败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它自身有着不能克服的局限,不存在万能的制度。
4.忽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和方法论,反腐败的合力作用有待加强。
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强调,事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系统观点是一种总揽和驾驭全局、顾及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从事物的整体和过程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追求整体最优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7] 1-56,“腐败问题产生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不进行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腐败的病根难以消除”[8]。
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反腐败的路径
1.用过程思维观形势,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认清反腐败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过程,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现有的发展阶段,“运用过程思维看反腐败的客观形势,必须了解腐败问题存在的历史背景、形成机理和现实条件,把反腐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中去考察”。[9]同时要看到,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性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正视矛盾斗争,也要有必胜的信心。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完善和落实反腐举措。
针对不同的矛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反腐过程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是对两点论的正确运用。反腐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加大对党的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特别是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这正是坚持了重点论。要注重把两者统一起来,真正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中的主体作用。
反腐败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是一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在反腐败制度建立和创新中,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要善于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信访与举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制度的完善要通过群众的实践过程,应该推行阳光政府,让群众能参与到各个环节,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4.用辩证思维建框架,加强系统配置和合力作用。
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处理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败体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增强反腐败工作的系统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将反腐败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合力作用。
5.用开放思维谋发展,吸取历史经验和他国成功经验,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世界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与廉政建设体系过程中,既要吸收我国历史经验,也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更要探寻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时期的廉政法制建设新举措。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从历史经验来看,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推进理论创新;运用矛盾的观点,注重抓主要矛盾,重点查处大案、要案,特别是领导干部违法乱纪问题。
从他国经验来看,可借鉴丹麦、新加坡以廉洁观念预防腐败的做法,使秉公用权、廉洁奉公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为社会公众所认同,执政党有意识将这种清廉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在公务员群体中进行强化。同时,借鉴新加坡以法律制度惩治腐败的做法,在国家公职人员廉洁从政领域制定一套体系完整的法律,使腐败者无隙可乘。此外,注重阳光政府建设,实现多种渠道监督。
[1] 张飞云,孙鑫.反腐倡廉问题的哲学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55.
[2] 李广.浅论反腐败的哲学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 (10):318-319.
[3]都奕男.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政策分析[EB/OL]. [2014-05-26].http://www.rmlt.com.cn/2014/0526/272253_3. shtm l .
[4] [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谌小永.浅论权力制约[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 (3):22-23.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陈娜.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8] 张秋月.廉政与法制的融合[EB/OL].[2013-05-13].http:// www.cjlx.gov.cn/kx?typ=detailid=301195.
[9]] 张秋月.反腐倡廉建设法制化的思考[J].群众,2013 (6):45-46.
(责任编辑 王光斌)
Anti-Corruption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ZHANG Jun
(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To fi ght against corruption radically, viewpoints, 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rxist philosophy must be grasped and corruption and anti-corruption practice must be considered rationally. The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thinks about China's anti-corruption situation dialec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from the poi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puts forwards anti-corruption approaches using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orrupti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hilosophy
D035.4
A
1674-9200(2015)01-0087-03
2014 - 09 - 20
张 俊,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