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薇山房诗社考

2015-03-21李超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滇南山房诗社

李超

紫薇山房诗社考

李超

(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清代中期的云南文学十分繁荣和发达,家族文学、诗人群体十分普遍。大理人苏檙、师范等组成的紫薇山房诗社就是清代中期云南诗人群体中的一个。这个诗社虽只存在了两年时间,但诗社成员从此走向省垣,走向京师,尤其师范在当时的云南诗坛堪称大家,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从紫薇山房诗社这一个案,可以反映清代云南诗坛的勃勃生机。学界对清代云南文学有重视和研究的必要。

紫薇山房诗社;云南文学; 苏檙; 彭翥 ;龚锡瑞;师范;钱沣

紫薇山房诗社是清代中期云南大理弥渡的一个诗人社群,它首倡于弥渡人苏檙、彭南池,继而有师范、龚锡瑞的加盟。这个诗社虽只持续了两年光景,但其成员后来都活跃于云南地方诗坛,有的甚至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借助云南文人别集和地方志史料,对紫薇山房诗社作一考证,努力勾勒诗社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创作情况,并以点带面,对清代中期云南诗坛作一观照。

一、诗社成员考

关于紫薇山房诗社,现存最早的记载见于师范《金华山樵诗前集自序》。该序称:“壬辰(1772年)归自晋宁,砚北、南池结社紫薇山房,相拉入会,凡二载。”[1]卷二十八又有师范《簮崖近集序》称:“庚辰(1760年)、辛巳(1761年),砚北、南池以古学昌诗于弥,一时耳食之徒无不群相非笑。迨予与簮崖出,继其辙,砚北、南池以不孤而非笑之口由是为益。”[2]卷一此两处记载反映,紫薇山房诗社最早是砚北、南池发起,继而有簮崖、师范的加盟。

砚北即苏檙,赵州(今大理弥渡)人,《道光赵州志》卷三《文行》记载了其人,“字砚北,乾隆丁酉拔贡,太史霖潤次子,诗文见赏于袁简斋太史、钱南园侍御,仕沾益州训导。”[3]赵州苏氏在当地颇有声誉,苏氏家族子弟皆能读书。其中苏霖渤,字海门,号观崖,雍正癸卯恩科进士,历任南城监察御史、山西学正,摄山陕浙江江西各道事务,他是苏檙的伯父。苏霖潤,“号云石,选庶常,海门侍御季弟,尹衡水县,琴鹤自适,有名士风”[3],他是苏檙的父亲。而苏榳,“字瑞树,号柏轩,甲寅岁贡,侍御霖渤子”[3],《滇南诗略•参订诸家姓氏》又作“字怡云”[4]校订姓氏一,亦工诗,他是苏檙的堂兄弟。

南池即彭翥,字少鹏,一字南池,号竹林,乾隆庚寅举人,蒙化(今大理巍山)人。其生平钱沣《彭南池司马墓志铭》所记甚详,称其“大母赵州苏氏,吾师海门先生堂兄女也。先生时以清修厚德型于乡里,南池实仰之。自失怙后,率从大母依止苏氏。以晰义理、遏嗜欲为吃紧事,虽半菽不继,不敢一介取非其有”,又记其仕宦“辛丑乃以大挑例,分发试知粤县东,补封川令,历五年,调任香山”,还记其在粤缉捕盗贼之事,“己丑,躬出洋,枭巨盗林亚五等,以此特授上知,授五品服,擢同知岳州,当事者仍奏请还粤,檄署同知琼州,专捕余盗……疾卒于陆丰舟次”[5]卷五。而《光绪续修永北直隶厅志》则称彭翥之死,“寻为贼刺于陆丰舟次”[6]。

簮崖即龚锡瑞,赵州人,据《道光赵州志》卷之三《文行》记载,他“号簮崖,乾隆乙酉拔贡,侍讲学士渤子,能文,工诗,袁简斋太史评其诗‘天才超逸,有太白余风’。汪云壑学使题词云‘龚生之诗,倜傥奇伟,风骨在遗山、青丘之间’”[3]。龚氏同样为赵州大族。龚锡瑞的曾祖父龚义,“字宜仲,诸生,以孙渤贵封如其官,著有《尚古堂诗钞》”[4]卷十六,《滇南诗略》卷十六录其诗一首。龚锡瑞父亲龚渤,“字遂可,号学耕,一号阆仙,乾隆丙辰进士,官侍讲学士,著有《衣云楼诗文集》《使蜀吟》《使晋纪程》《塞上吟》《梅花百咏》等集”[4]卷三一。《滇南诗略》卷三一收其诗9首。龚锡瑞妻子苏竹窗,苏海门侍御女,《滇南诗略》卷四十六收其诗14首。

而师范,赵州人,字端人,“号荔扉,别号虎门,乾隆甲午亚元,髫龄即通经史,乡荐后八上春官,列明通者七,交天下名士,纵游燕、晋、齐、鲁、吴、越、楚、豫”[3],乾隆丁未(1787年)出任剑川州学正。嘉庆辛酉(1801年)选受望江知县。其父师问忠,字恕先,又字裕如,乾隆辛酉乡试亚元,历官晋宁州训导、长芦石牌场盐大使,有诗名。

苏檙和彭翥的交往,因为彭翥外曾祖是苏檙的伯父,而且据彭翥《课余随录·序》称:“翥自垂髫,浪游四方,幸砚翁进而教之,以获读古人书,渐交天下士,时年十四耳”[2],可见苏檙是彭翥学习上的引路人。而苏檙与师范的交好,据苏檙《课余随录·序》[7] 332载,苏檙多次经石丹崖之口得知师范其人,壬辰春,终与师范定交。而龚锡瑞结识他们应当也是在那个时候,后来龚锡瑞还娶了苏檙的堂妹为妻。

从以上介绍来看,紫薇山房诗社苏檙、龚锡瑞、师范三人都出生于赵州文学家族,而彭翥自小依附外曾祖父,也住在赵州,因此这是一个以鲜明的地缘、戚谊关系组成的诗人群体。

二、诗社活动考

紫薇山房诗社的活动,据袁文揆《龚簮崖以诗集属序,予携之行箧,途中为雨所泾,率题三绝》小注:“集中与砚北、荔扉、南池唱和甚多”[8]卷二,可以证实这个诗社活动非常频繁。而师范《紫薇山房删稿》则多少留下了诗社活动的痕迹,如《同簮崖白氏园看牡丹》《簮崖出示秋怀诗,有“怀人梦断苍葭浦,弄月霜高白雁天”之句,因次其韵》《送砚北回城》《春燕次簮崖韵》《同社中争做艳体,戏效之,得春游二律》《题簮崖画》《秋日寄砚北》《友人招同杨芝宇前辈暨砚北、南池、兰皋、簮崖,小集塔山别院,分韵得上字》《过砚北书屋,次其见怀之作,并呈南池》《同簮崖过友人楼中,出纸索句,各题七律得围字》等等,说明他们经常在一起游玩,有时候同题竞咏、互相次韵。

短暂的两年后,因为诗社诸人各习举业,所以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师范《明文安雅集书后》称,“甲午春自榆归里,过苏丈砚北绿阴轩,谋温举业”[2]卷二,这距诗社成立之壬辰年恰好是两年,说明此后他们把精力放在了科举功名上。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们仍不忘切磋诗艺,如师范的《课余集删稿》有《同砚北、南池、苇塘、兰皋、簮崖、蔗村游天生桥,赋得挑花带雨浓,分水字》,可见他们在课余还偶尔齐聚赋诗。而且自总角时结下的友谊一直刻骨难忘,分别后,他们时作诗怀念友人,时有书信、诗作往来。如师范《北征小草删稿》有《北上日留别砚北、簮崖》《元夜舟泊玉屏怀砚北》《饭罢,检簮崖书,作此寄之并呈砚北》《得南池书》《数年来砚北、南池、簮崖屡有寄赠,雨窗闷坐,率笔和答》。

在求取功名的路上,诗社成员有的结伴北上,有的在京城相聚。师范《送砚北南还,因寄南池、箐岩,并呈南园太史》《同南池由中顶看花丰台小憩谷氏园中,南池有作,予亦得长句六首》《出都前一日,余敛斋、彭南池、王宜泉、袁苇塘过集寓邸,酒间率成二绝句并呈南园检讨》等诗,证实了他们在京城的相聚。及辛丑彭翥赴任广东后,龚锡瑞还专程去广东游玩,师范《抵里之次即送簮崖如粤》谓“我归君又去,犹幸得相逢。好与南池子,同探四百峰”,龚锡瑞就是去广东找彭翥的,龚留下的诗歌中有不少关于广东的印记,应该都作于那个时候。等到彭翥擒获海盗,师范和龚锡瑞都有诗篇吟咏彭翥的英勇气概,师范作《匈州行纪彭大竹林擒海贼事》,龚锡瑞作《海洋擒盗诗为少鹏作》。而彭翥和苏檙还拜访过大诗人袁枚,《随园诗话》记:“香山令彭少鹏,名翥……今秋,以获海盗,保荐入都,过金陵,宿山中三日,购书一船而行。……少鹏同舟,有苏君名檙者,亦诗人也。”[9] 598袁文揆《登高之会,砚北同年与焉,因再叠前韵奉赠》小注“砚北再出,由岳阳武昌复入都,遂同彭南池访家简斋于白下,因游两粤”[8]卷二,也说的是这个事。

当彭翥死后,诗社成员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亡友的怀恋。如师范《竹林久寓弥渡,做令后始葺祖居,粤儭之归竟未至家,今年夏以事抵蒙城,亲拜其主,并得遗集二卷,感赋一律并分柬诸同社》《朱尉亭出示彭大竹林粤中遗诗题后一律并呈蔚亭》两诗,说明他在有意搜罗亡友的诗集,这是对朋友最好的慰藉,在后一首诗中称“炎江人去琴俱杳,竹林风凄酒不温”,今昔之感令人唏嘘。师范还在《柬蔚亭进士即以志别》诗中称自己与彭翥“与君成莫逆,于我最相期”,这真是总角之时结下的兄弟情谊。

三、诗社成员交友考

紫薇山房诗社,虽存在的时间只有两年,但对于4人,尤其对于师范,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师范在《簮崖近集序》中称:“甲午冬,予谐南池襥被走京师……每遇四方之名之士,有一意气惊人者,必曰‘庶其为我砚北南池簮崖乎’?徐察之,而蔑如也。有一文章动众者,亦必曰‘庶其为我砚北南池簮崖乎’?徐察之,仍蔑如也。”诗社成员由弥渡走出,走向省垣,走向京师,结交了一些共同的诗友,无形中扩大了紫薇山房诗社的外延。在他们周围有一个更大的云南文人群体,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钱沣、袁惟清、杨履宽、袁文揆等人。

钱沣,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昆明人,乾隆辛卯进士,历官湖南学正、湖广道御史、军机处行走。“苏观崖先生主讲五华书院,南园为门下高弟,及观崖还赵殁,南园为治丧,爱赵山水之胜,盘桓几二载。”[3]钱沣和紫薇山房诗社成员之关联,正是系于海门侍御苏霖渤。师范《寄南园太史并呈砚北、南池、簮崖,时南园客弥渡》,说明钱沣常以弥渡为家,他与紫薇山房诗社成员的关系由此可见。而钱沣作为云南籍最有声望的官员,云南士子多渴望与其诗文酬唱,师范《送砚北南还,因寄南池、簮崖,并呈南园太史》《出都前一日,余敛斋、彭南池、王宜泉、袁苇塘过集寓邸,酒间率成二绝句并呈南园检讨》,都说明在京城形成了一个以钱沣为中心的云南诗人群。而钱沣《送彭南池还滇并呈苏端树》《送师荔扉》《送苏砚北,用前韵,兼寄彭南池、龚簮崖》等诗,反映出他对紫薇山房诗社成员的关心。

袁惟清,“字介夫,号苇塘,赵州人,乾隆庚寅举人,历官直隶武强、新乐、丰润及广东封川等知县,所至有循声。著有《史抽》一集及《四余堂稿》”[10]。师范称“易州司马袁苇塘,总角后即与竹林唱和,一时称为彭袁古体,仿元白近体,间染指于温李。乙未同赴公车”[11] 7,师范《南池大尹寄近诗一册嘱致苇塘司马,值苇塘新来自易州,便中检付即叠辛丑年寄答苇塘诗韵二首并寄南池》小注“苇塘与南池少年酬唱,且系至戚”,这两处指明了袁惟清与彭翥之间的关联。而袁惟清称:“余与簮崖居相隔百里,以戚谊岁时必相见。诗酒唱酬。自余一行做吏,此事遂废。……而簮崖已羽化矣。……南池、栗亭而后,当许特树一帜”[4]卷四一,他又和龚锡瑞之间是亲戚。

杨履宽,“字裕如,号栗亭,太和人,乾隆甲午举人,博学强记,著作等身……栗亭与彭南池搜罗前辈滇诗,丐胡羡门选订,惜未经受梓,稿亦散失矣”[4]卷三十九。杨履宽《答彭竹林论搜集滇诗书》:“如更得若簮崖者而共任之,此事庶有济”[7] P443,则可知彭翥、杨履宽、龚锡瑞三人交往密切。龚锡瑞《与许丹山书》称:“近三十年,情好如一日,当时为两人,作之合者,竹林、栗亭者也。今两人皆已下世。”[12]卷十二龚锡瑞又称:“嗟我生平实所交,钱、彭、师、杨之外人寥寥。”而师范《国朝文范书后》称:“乙未新正之四日公车,次贵筑,谐同年杨栗亭……栗亭亦于丙午化去”[2]卷二,师范还作《哭同年杨栗亭孝廉》。《滇南诗略》卷三十九、卷四十二合收杨履宽诗84首。

而袁文揆,字时亮,号苏亭,又号髯痴,永昌(今云南保山)人。袁文揆《登高之会,砚北同年与焉,因再叠前韵奉赠》小注:“时砚北秋闱屡屈,将图为丞倅,予极力劝其改官广文”[8]卷二,大约他和苏檙相识在昆明。乾隆乙卯,袁文揆来到弥渡,在师范的引导下,凭吊了未曾谋面的彭翥,作《弥渡吊彭南池用砚北见赠韵》,并有观海行,诗赠师荔扉、苏砚北、龚簮崖等人并柬袁苇塘兼呈钱南园侍御。嘉庆戊午,苏檙与袁文揆、文望山、钱芷汀在昆明搜集滇诗,参与了《滇南诗略》的编纂。

当然,紫薇山房诗社成员中,师范交友最广泛。应试京城时,他与其他9位云南籍诗人交好,作《都门九友歌》,这9人除龚锡瑞外,有洪铭、王藩、方学周、文钟运、张鹏升、朱奕簪、沙琛、严烺,后来都成为云南著名的学者、诗人。在昆明,他与袁文揆、李光华、罗觐恩、赵觉庄、杨晓园关系密切,又作《五君咏》。任职望江期间,他新筑小停云馆,与望江诗人诗酒酬唱,更接待了来往的各地诗人,他还结识了桐城大家姚鼐、桐城后学刘开。而且在师范的《怀人集》中,题赠的友人多达数十位,他是当之无愧的云南诗坛一大家。

四、诗社创作成就考

苏檙,是紫薇山房诗社中年龄相对较大者,从其他成员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此人创作较活跃,且受人尊重,如袁文揆《九日荔扉与诸同人共集武侯祠成登高之会,翌日枉书并用前韵见赠,因叠韵答之即以送别》小注称“荔扉于同社中极推重砚北”[8]卷二。然查阅《滇南诗略》《滇南文略》《清诗嗣音集》,皆无诗作收录。《滇南诗略》不收录其诗作,是因为他当时尚健在,《滇南诗略》于尚在人世的诗人无一人入选。而随后的《清诗嗣音集》以及各种地方方志也未见收录其诗作,不知何故。现在能见到的苏檙的诗句仅《随园诗话》所录两联四句,如《昆明旅次》云:“山光临坐暗,湖气入门凉”,《冬夕》云:“举步霜月中,人寒影亦湿”[9] 599。其文字还有保存于《滇系》八之十三艺文的《课余随录·序》一篇,为师范诗集作。还有《滇南诗略》卷三十九《袁惟寅》下有苏檙小识。而据师范《独坐泻杯亭,风雨中凄然有怀,共得绝句四首,寄砚北、簮崖》小注“闻砚北近撰传奇”,未知传否。

彭翥,有《海天吟诗集》,未知存否。《滇南诗略》收其诗作39首,绝大多数是作于旅途舟次以及在广东任上。其古体颇有豪壮之气,如《袁伊村为写蕉窗卧雪图漫成长句》境界大开大合,其云:“竹林昨赋雪蕉诗,空堂寥历山风吹。清川欲雪未雪处,数丛晚绿伤孤羁。伊村今作雪蕉卷,高低风叶互凌乱。滕六无声四宇莹,寒云万壑凝为片。远山近山有无里,近认龙冈远玉案。浮青更指天目西,吾乡太极依约辨。主人倦游归未得,喜劇忽对故山面。村烟岛树疏帘映,咫尺阴晴眼底变。吾观画院董巨尊,后来石田妙入神。伊村胸次净尘俗,奋腕辄欲闯其藩。淋漓元气秋毫颠,雪花蕉影如争妍。披图吾愧袁公贤,一卷忍饥日闭户。萧萧急霰来江天,无家反觉区宇大。高卧何知诗序迁,庭花逗春开细琐。庭中图里谁真我,出身观之无不可,坐对云山倾白堕。”[4]卷三十六还有《刘菊泉招游巍山三日夕将归,作歌别山灵》一诗也是情韵跌宕,以致江濬源评曰:“兴会淋漓,如读老杜漾陂行,有奇诡之致”。他的《捕盗归舟次大澳,风逆不得进,有怀作歌》,正是写于击毙海盗贼首之际,气势澎湃,豪情满怀,刘大绅评曰:“情境兼到”,并谓其胆略“竟是班定远一流人物”。

彭翥的五七言律也多有佳作,或清警刻露,或风致宛然,如《秋柳》:“秋烟秋雨黯啼痕,陌上楼边总断魂。羸马板桥残月路,寒鸦野水夕阳村。独增凄怆金城感,犹忆风流玉殿恩。最是隔江人不见,离亭羌笛又黄昏。”《随园诗话》称:“云南离中国七千余里,而近日文章之士甚多,以彭氏一门为最”[9] 598,这样的评价正是基于彭翥的诗歌。

龚锡瑞,《随园诗话》称:“赵州龚簮岩名锡瑞者,工古乐府及七言长句……”[9] 599。《滇南诗略》收其诗作40首,各体都有,皆有佳作。如古体《梦游庐山歌》,想象奇特,谓云“长啸文殊台,搔首玉川门。访白鹭,寻栖贤。恍惚白香山,醉我草堂闲。雄辞怪句飞长笺。灵运山水虽刻画,登庐绝顶一诗殊可删。而况慧远竺道生,卑卑何足随吟坛。腾身上黄崖,挂起瀑布泉,尧时九年洪水浸不浊、十烈日晒不得干。至今依然飞流直下三千丈,江河湖海一气联。须臾风起波涛掀,惊醒身在黄梅眠”[4]卷四十一,长句短句,摇曳生姿,颇有太白遗风,翁元沂评曰:“李诗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簮崖已得其不羁之一体。”其《十八滩》也是极具变化,极尽奇险,堪称五古杰作。而《下伏波滩》峰峦突起,亦奇亦正,评者谓“振笔疾书,老而且横,有说剑谈天之概”。

其七律如《晚渡九江》:“苍茫形胜望中收,庾亮楼边渡唤舟。鸟带吴声翻夕照,江分楚色妥中流。欲寻渔父人何处,不听琵琶客亦愁。五老似争留我住,一齐峥立晚云头。”纯是写景,境界开阔,富于情思,评者谓:“此类皆遗山、青丘之遗。”其五绝如《偶望》“隔江见青山,欲向青山住。山中人不知,夕阳在高树”,也是纯任自然,饶有余味。龚锡瑞还有一组《广州竹枝词》写得清新流丽,富于地方风情,民歌风味,对后人了解清中后期的广州民情有一定帮助。

紫薇山房诗社成就最高的当属师范,师范一生著述颇丰,仅诗集就有《骈枝集》《出岫集》《归云集》《弹剑集》《金华山樵诗前集》《孤鸣集》《朝天集》《二余堂诗稿》等十余种,《丛书集成续编》辑为《师荔扉先生诗集》27卷。其诗赢得诗坛众多名诗人的赞誉,如洪亮吉所说:“一切居官行事以及怀人念友、登山临水、伤今吊古,无不见之于诗,而其诗类皆抒写性情、敷陈时事,不描摹古人而自合于古,不沾沾求异于世俗而自不犹人”[1]卷二十八,从题材和艺术两方面给予了他高度评价。他还编撰《小停云馆芝言》《滇系》,为保存安徽望江、云南两地文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结语

总之,紫薇山房诗社是清代中期云南诗人群体的一个缩影,这些诗人群体由热爱吟诗、并孜孜于仕宦科举的读书人组成。他们或为官一方,或退隐乡间,但都为繁荣云南文学和保存地方文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紫薇山房诗社这一小小的个案,不仅可以反映清代云南诗人创作的实绩,更可以反映清代云南诗坛的勃勃生机。清代云南文学亟待引起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1] 师范.师荔扉先生诗集[M]//丛书集成续编132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2] 师范.二余堂文稿[M] //丛书集成续编132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3] 陈钊镗.道光赵州志[G] //中国地方志集成·云南府县志辑(78).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4] 袁文揆.滇南诗略[M] //《云南丛书》本.

[5] 钱沣.钱南园遗集·卷五[M] //续修四库全书14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江蕴琛.光绪续修永北直隶厅志·卷六[G] //中国地方志集成·云南府县志辑(42).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7] 师范.滇系[Z] //丛书集成续编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8] 袁文揆.时畲堂诗稿[M] //丛书集成续编11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9] 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0]秦光玉.滇文丛录·作者小传卷中[M] // 《云南丛书》本.

[11]张国庆.云南古代诗文论著辑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2]袁文揆.滇南文略 [M] //《云南丛书》本.

(责任编辑 田景春)

Research on Ziweishanfang Poetry Society

LI Chao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655011, China)

Family literature and poet societies are very common in Yunnan, which shows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the Mid-Qing Dynasty. Ziweishanfang Poetry Society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et societies. Although it exists only for two years, its members go into the provincial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Especially,Shifan is called a pundit in Yunnan literary circles at that time and enjoys nation-wide popularity. This case refl ects vital development of poetry in Yunnan in the Qing Dynasty. Yunnan litera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should be taken and be studied seriously.

Ziweishanfang Poetry Society; Yunnan literature; Sucheng; Pengzhu; Gong Xirui; Shifan; Qianfeng

I206.5

A

1674-9200(2015)01-0053-05

2014 - 09 - 10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初谪滇诗人群研究”(QN201252);曲靖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审美文化”创新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

李 超,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滇南山房诗社
后素山房
国家在场:从清代滇南盐官营看国家边疆治理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重庆拾山房民宿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