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完善导生制工作模式的新方法

2015-03-21罗晓燕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改善方法工作模式

探索完善导生制工作模式的新方法

罗晓燕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高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采用导生制提升办学质量,改善了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分析了在实施“导生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探讨,并深刻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从班级导生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以及导生例会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导生制;工作模式;改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6

收稿日期:2015-08-07

作者简介:罗晓燕(1987-),女,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助教。

当前,随着我国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已然成为大众化教育,而当代大学生群体又是90后,这样的局势给在一线工作的教育者带来了挑战。为此,高等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生管理工作,全国各地不少高校通过开展导生制工作来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将导生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团建、党建等工作相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调查显示,导生制的运行还存在若干问题,在导生的选拔、培训、激励、奖励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成熟,本文讨论了目前导生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导生制工作模式的新方法。

一、导生制的诞生背景及现状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互教制度、相互教学法,最早在18世纪由英国教会的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开创。当时处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师生比例失衡,学生多教师少,导生制应运而生,通过选拔成绩优异的导生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文化课的传授。传统的导生制本质就是学生教学生,如今广泛采用的导生制主要是通过推荐、竞聘、考核等程序选拔高年级德智体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管理教育等方面做出引导,辅助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

二、导生制的实施情况、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导生的工作内容

导生的工作涉及面广泛,一方面要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学习上进行指导,使他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给被指导学生规划专业学习安排,帮助他们明确动力方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导生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是新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导生首先需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本着帮助他人的理念,通过增加接触机会,采取三进制度即进宿舍、进自习教室、进食堂等方式加强管理,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博得学生的信赖。其次导生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赋予自己新的工作意义,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新生。

导生的介入,可以弥补辅导员工作上的不足。导生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这是一种实践;同时,导生树立了先锋模范形象,传播了校园正能量,更好的带动了低年级学生,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导生制的工作成效

1.为导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在导生制介入的高校管理模式中,导生的角色至关重要,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导生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高度。导生制的实施实质上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活动策划、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强调辅导员指导下的主动探索、主动工作、主动学习,让他们成为新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鼓舞者。导生制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宗旨是实现导生、新生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的局面,更加符合当今的时代特点。

2.给新生灌输了积极向上的理念。学生与老师之间天然地形成了一条屏障,他们难以接受老师的说教,普遍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刚入学的学生无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导生的介入给新生的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由于导生与新生都是学生,不存在代沟,关系更加亲近,朋辈之间存在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新生愿意主动与他们交流,导生的工作便于实施。在指导过程中,导生可以就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备战考研的必要性、能力锻炼的可行性等方面给新生灌输积极向上的理念,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传播足够的正能量,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3.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辅导员的工作又纷繁复杂,囊括了党团组织建设、日常事务处理、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导生制的实施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第一,导生可以对新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第二,导生在专业学习上可以给予指导。目前高校采取的都是大课堂的授课,授课速度快,使得刚入学的新生无法适应如此的高效率的教学,导生作为学习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避免一些无谓的挂科、逃课现象的发生;第三,适应学分制教育改革的需要。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学校留给学生选课的空间过大,使得学生为凑学分盲目选课的现象增多,导生制的实施缓解了这样的矛盾。导生作为高年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相关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熟悉,对新生在选课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导生在新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跟进,可以通过小组动员会、个别指导等方式督促部分学生,避免无谓的挂科或成绩下降现象。

(三)导生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导生制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该制度在初步实施后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导生的选拔、培训制度存在缺陷。选拔导生初期,只注重于他们的学习能力,缺少对交流能力、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的考核。有些导生在工作中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刚做几天就放弃,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缺乏价值,都在做一些琐碎的事。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由于管理教师在导生的工作管理指导方面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培训和交流。

2.导生的自我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明确。导生是选拔出的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在新生中扮演着学生、老师、学长、朋友等多重角色,对于新生的积极引导非常重要。但有部分导生没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认清角色扮演的重要性,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过于形式化,深入到新生中的力度不够,甚至不能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另外,在导生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对他们缺乏必要的监管,使得他们的职责不明确,在工作中没有方向感。这就导致新生体会不到导生制的初衷。

3.部分导生缺乏必要的个人优秀品质。不同导生,不同特质,不同工作表现。有些导生缺乏表率作用,会帮助学生规避风险,比如如何旷课,如何逃操等。甚至有的导生爱慕虚荣,在新生面前摆架子,缺乏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有些导生缺乏服务观念,真正开展的活动很少,对所带的学生缺乏了解,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有些导生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真正把班级导生工作看做是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舞台。有些导生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日常班级事务、考级、考研及就业等方面。

4.导生个人能力水平有限。导生作为学生,在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上远不如专职辅导员,在工作形式上缺乏思考,他们不能运用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新生进行引导,多数导生都是凭感觉、凭经验来引导新生,在工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此外,高校缺乏必要的导生辅导机制,缺乏提高导生能力的工作组,使得大部分导生的个人能力水平无法得到质的提高。

三、完善导生制工作模式的新方法

当前导生制的实施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完善导生制工作模式的新方法非常必要。为更好地凸显导生制实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导生选拔机制的标准化

导生制的实施对于导生的选拔至关重要,导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导生制实施的效果。因此,导生选拔机制的标准化势在必行。第一,要在确保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进行择优录取。选拔前期,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充分宣传,通过递交申请表、组织面试等形式展开选拔;第二,明确导生选拔的条件。导生必须是学习成绩优异、思想素质较高、协调处理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即导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既要重视活络的学生,又不能忽视干实事的学生;第三,增加调研访谈环节,通过走访学生宿舍、约谈其他同学等方式全面了解应聘导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沟通交流能力、思想品德;第四,规范入围导生与新生的对接程序。入围的导生与新生的对接应当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匹配,从而建立良好的指导关系。

(二)导生岗前培训的规范化

导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左膀右臂,他们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管理效率,针对导生的岗前培训必不可少,同时规范岗前培训内容尤为重要。 在培训内容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业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本工作能力,比如活动策划主持、计划和总结撰写等;第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自主举办学生活动增加交流;第三,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也是适应社会的主要能力。

(三)导生工作后期跟进的系统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忽视导生也是学生这一事实,对于他们的工作需要及时跟进和指导。对于导生工作进行定量考核,可以通过设计建立导生工作评价表,让其所带的班级同学进行评价。同时要从班主任、所带学生、其他导生等多渠道出发对导生工作进行监督。有组织、规范化的考核评价工作每半学期一次,及时反馈,对优秀导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言行违背主流价值观念,实行一票否决制。让导生时刻有危机意识,有紧迫感,让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起到表率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工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

(四)导生奖惩制度的合理化

实施导生制的院校一年内可对导生进行两次考评,根据情况将评价考核与党员发展、评奖评优挂起钩来,甚至可以实施物质奖励,比如发放津贴、话费补贴等。同时,对于一些不符合导生素质要求的,要及时清除并重新选拔替补导生。总而言之,就是对合格导生采取在奖助贷勤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优秀导生给予荣誉表彰,树立先进典型。

(五)导生交流平台的日常化

每两周举行一次工作例会,由导生汇报新生的情况。通过增加导生例会,导生们可以交流工作心得,指导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点评,可以有效的促进导生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交流内容可以涉及班风、学风、学生日常表现、工作总结、得与失等方面。

导生制的实施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上,新的导生制必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三兰,李婕嘉,宋军.浅谈高校“导生制”下班级导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77-179.

[2]丁云霞.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J].理工高教研究,2010,20(2):36-39.

[3]黄长洵.导生制在我国高校学生研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1-34.

[4]段海滨,张平,龚光红,董卓宁.本科生导生制探析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77-80.

[5]魏景柱,段志雁,陈权英.导生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J].呼兰师专学报,2004,20(1):29-31.

[6]孔翠薇.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3):45-47.

[7]王雅静,齐宁,袁海萍.“创新导生制”的探析与实践---导生制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2012,(1):45-49.

[8]严海.论导生制的起源、发展及其变迁[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6):73-80.

[9]高桂英.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模式——导生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7):30-31.

[10]赵鹏,叶志清.高校实行导生制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81-84.

[11]林婧烨,叶志清,陈建辉.导生制在90后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08-110.

[12]丁云霞,陈何芳.导生制应用于高校学生事物管理的访谈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1):70-74.

责任编辑:张振家

猜你喜欢

改善方法工作模式
浅析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改善策略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企业文化对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