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16例

2015-03-21夏志宏,邵建康

河北中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颈椎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16例

夏志宏邵建康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骨科,上海201800)

【关键词】脊柱骨赘病;颈椎;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4.020

【中图分类号】R681.550.4;R681.550.5;R6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4-0534-02

作者简介:夏志宏(1975—),男,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脊柱脊髓损伤与疾病。

收稿日期:(2014-02-2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痹证范畴。临床分型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1]。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痛苦多,风险高。2012-08—2014-01,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16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均为我院骨科门诊患者,男65例,女51例;年龄30~75岁,其中30~40岁12例,41~50岁40例,51~75岁64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3.0±0.3)年;其中神经根型32例,脊髓型16例,颈型17例,混合型41例。

1.2诊断标准根据X线侧、斜位片和CT、MRI确诊。

1.3治疗方法分早、中、后3期施治。其中脊髓型不用牵引疗法[2],其他类型均可用牵引疗法。

1.3.1早期(第1周)用20%甘露醇注射液(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135)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3~5 d。加持续枕颌牵引[3],牵引质量为5~6 kg,时间30 min,每日牵引2次,10 d为1个疗程,持续2~4个疗程。同时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及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药物组成:秦艽10 g,川芎10 g,桃仁6 g,红花6 g,甘草3 g,羌活10 g,没药10 g,五灵脂10 g,香附10 g,牛膝10 g,地龙10 g,当归10 g。寒邪较盛、疼痛剧烈加制何首乌、制附子、威灵仙、细辛、桂枝;湿邪偏盛加豨莶草、海桐皮、路路通;气血虚弱加黄芪、党参、熟地黄、何首乌;肝肾不足加杜仲、鹿角胶。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10 d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1.3.2中期(第2~3周)维持枕颌牵引,加推拿、针灸(根据病情辨证取穴及手法)。针灸主要取穴为大椎、风府、风池(患侧)、肩井(患侧)、肩髃(患侧)、曲池(患侧)、手三里(患侧)、外关(患侧)、合谷(患侧)。推拿手法主要为按、揉、点、推拿、扳法等。中药治疗同早期。西药用注射用腺苷钴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356)1.5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或甲钴胺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25)1片,每日3次口服。

1.3.3后期(第3~6周)以颈部肌肉功能锻炼为主,适量用营养神经药物并结合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中药熏蒸。医疗功能锻炼疗法:坐位或俯卧位,双上肢伸直并置于身后,双手十指交叉(交叉困难者亦可不交叉),双臂努力后伸,同时尽最大努力抬头(宜缓慢),将后颈部肌肉及双肩胛骨间肌肉尽力绷紧,持续10 s后停止并恢复正常体位,尽力放松绷紧的肌肉,休息10 s后再次进行上述锻炼,反复锻炼至感觉疲劳或微出汗时即可停止,不宜一次锻炼过度,每日可进行3~5次锻炼,此锻炼不应在站立位进行,以免因头晕而跌倒,经常进行此锻炼将有效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并强化相关肌肉强度,增强颈椎稳定性。中药熏蒸药物组成:骨碎补15 g,独活10 g,熟地黄15 g,白芍药10 g,蒺藜10 g,桂枝10 g,络石藤20 g,威灵仙15 g,续断15 g,附子10 g,伸筋草15 g,黄柏10 g,鸡血藤 20 g,秦艽15 g,防己15 g,胆南星15 g,丹参20 g,半夏10 g,细辛5 g。日1次,水煎2次取汁300 mL,应用中药熏蒸器(XZQ-Ⅲ型,常州峥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每次熏蒸30 min。

1.4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相关症状和体征消失,X线报告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X线报告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X线报告见颈椎生理曲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4]。

2结果

本组116例,治愈60例(51.7%),好转45例(38.8%),未愈11例(9.5%)。

3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慢性劳损、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椎体稳定性失稳,导致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受压刺激,从而引起从头、颈、肩、臂多症状的综合症候群。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病以老年人多见。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因正气虚衰与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通,血瘀痰聚,不通则痛,筋肌失养,故肌肉关节麻木,运动失常。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采取不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病程早期,颈部主要受压的相应神经根水肿、炎性反应,以持续枕颌牵引扩大椎间隙,减轻颈椎间盘内压,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还纳,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且持续牵引可缓解颈项部肌痉挛,不同程度矫正颈椎反弓畸形。同时用西医脱水剂缓解神经根水肿症状。急性期症状重可适当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达到消炎止痛效果,缓解患者紧张焦躁心理。身痛逐瘀汤方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

病程中期,神经根水肿及炎性反应疼痛减轻,破裂的纤维环尚未愈合,受压的神经根及椎动脉尚未完全恢复。维持牵引,保持椎间盘内负压状态,促进破裂纤维环愈合,同时用针灸、推拿、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药物等方法促进受压伤的神经功能恢复,促进颈部血管血液流通。中医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利关节,活血化瘀,同时也能缓解颈部的肌肉紧张和痉挛[5]。推拿按摩局部阿是穴具有松解颈部粘连、解除痉挛、舒筋通络的功效。

病程后期,神经损伤修复需较长时间,颈部的肌肉对颈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以康复性治疗为主,需进一步应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巩固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颈项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尤其重要,因为维持牵引及长期卧床使得肌肉、韧带松弛及颈椎间盘退变,通过肌肉功能锻炼,增强颈部肌肉韧带的力量和颈椎稳定性,减少颈椎失稳的发生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提高远期疗效。中药熏蒸方中骨碎补、熟地黄补肾强骨,为君药;独活、续断、附子温肾阳补肾精,为臣药;白芍药、蒺藜、桂枝、络石藤、鸡血藤、丹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中药熏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通过热、压力、药三者之间协同作用而起效,热能疏松腠理,开发毛孔,活血通络,松弛痉挛的肌筋,有利于改善关节的血运,恢复韧带的张力,稳定关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分期施治,对症治疗,协同互补,痛苦轻,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仰来,姚军汉,郭军雄.颈椎病中西医分型的研究概况及临床意义[J].中医正骨,2011,23(8):78-80.

[2]陈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92-193.

[3]姜宏,施杞,王以进.牵引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6(5):468-46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唐雷,张红星,黄国付,等.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SP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1,26(1):33-35.

(本文编辑:习沙)

欢迎使用E-mail投稿、咨询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智能颈椎按摩仪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