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息平台的设计①
2015-03-21安徽财经大学陈怡静高维静韩雨菲丁逸昕
安徽财经大学 陈怡静 高维静 韩雨菲 丁逸昕
浅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息平台的设计①
安徽财经大学 陈怡静 高维静 韩雨菲 丁逸昕
摘 要: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极具发展潜力。由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阻碍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互利双赢的实现。本文在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信息平台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商业银行贷款信息系统存在信息不够直观、信息资源重复、信息传递不畅等缺陷。在此,本文依据信息共享理念,提出个体商业银行的信息源建设,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框架。
关键词: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 贷款信息源 贷款信息共享平台
1 引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是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资产规模小等特点,其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放贷前往往向银行隐瞒负面信息,披露对贷款有利的信息。银行为弥补这一行为所造成的决策风险带来的相关损失而提高利率,从而引发逆向选择中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贷后银行一般不参与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中小企业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做出对银行不利的行为,形成道德风险。卢佳昕指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造成企业难以获取银行信贷的重要原因。
为从根源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构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降低共享信息的成本,帮助银行及时了解和更新企业贷前、贷后信息,搭建起银行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银行与企业的互利双赢。
2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信息资源库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并未建立完善合理的中小企业贷款信息资源库,信息库中仅录入企业的基本信息以及注册资本等相关资料。同时商业银行只是通过对中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企业逾期贷款以及是否受到过政府部门的处罚等方面进行分析,确认该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决定是否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中小企业的贷款信息资源库中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信息全面、细致和直观的表现与分析,为改善这一问题并响应党十八大提出的“深入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的主要方针,我国现以信用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为目标,联合其他机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积极地推进征信中心的建设,同时在征信中心下设立了企业贷款征信服务平台,以此来给银行提供贷款企业的相关信息。
企业贷款征信服务平台着重于对企业的各项贷款信息的统计、汇总和整合。其子平台——企业机构信用代码平台主要包含六个模块,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由主管或委托人进行贷款数据的录入、查询、更新及核对等;而关联查询系统则是倾向于收集与集团企业进行贷款业务活动的企业的信息,该系统中管理层可以取得关联企业的贷款、还款以及不良信贷等情况;对公业务重要信息提示平台针对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异常信贷情况做出重点处理,并将该平台与风险管理系统相结合,对企业特殊资金的运动进行评估。企业贷款征信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企业信用报告,列示企业的各项内容以及银行声明。虽然该平台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借款、还款时间以及尚未偿还的贷款,但是缺乏对还款过程的记录,总体来说企业征信服务平台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平台。
3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信息资源库的缺陷
3.1 信息不够直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运行的信息系统未能实现信息的直观、规范以及合理整合。首先,现行的银行信息系统仅是对信息进行统计,没有形成完整的决策支持系统,难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切实有用的决策信息。其次,正在运行的信息系统仍遵循传统的运行模式,缺乏技术的优化和革新,导致系统维修周期短、费用高。此外,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各部门对同一信息的记录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汇总分析,降低了对内部信息的整合度,部门的交叉业务易导致信息重合的现象,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3.2 资源重复浪费
首先,由于各个银行存在系统规划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充分的问题,导致各银行在相似部门信息的建设中重复浪费了大量多余的劳动力,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心信息多却不精的局面。同时各银行的贷款信息系统的数据大多数都属于静态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其次,银行间可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在我国没有广泛普及,随着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银行涉及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但是银行间的交流缓慢、口径不一、缺乏统一标准,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日趋严重。
3.3 信息传递不畅
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是与行政体制相类似的金字塔型,其过于垂直化的特点导致了银行内部信息传递渠道半径过长,使银行内部信息传递成本高、速度慢且不对称。其次,银行对企业的选择和风险辨别主要依赖于业务员的个人业务能力与主观判断,一旦业务员主管判断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贷款。此外由于银行管理者同时具有官员的双重身份容易造成下级习惯性服从上级,听从上级指挥,无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各平行部门也基本会支持上级的喜好方向,使得银行对企业的选择缺乏客观性。
4 商业银行构建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信息平台的目标
4.1 便于筛选企业
银行在放贷前一般从三个方面判断企业的前景,一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二是行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三是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近年来,有的行业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变,逐渐没落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在政府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的形势下,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正吸引着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各色人才,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信息系统必须直观地反映融资企业所处行业、运营情况及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净值等基础性指标,帮助银行全面了解融资企业,及时跟进企业的发展情况。
4.2 跟进国家制度
商业银行是我国进行金融经济的重要载体,是融通资金的主要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四种形成了多样化的银行服务体系,是中国银行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银行家》2014年对世界1000家银行的排名中共有117家中资银行入围,其中跻身前100名的中资银行共有16家,而中国五大行更是入围前20强。然而为规避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贷款的主要对象,议价范围窄、净利息率低。为此,信息平台的构建更应该充分考虑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导向,提供其直观、有价值的数据,搭建起银行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帮助银行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利润空间,不断发展壮大。
4.3 减少管理成本
在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信息平台时,应该努力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在各银行间的共享与交换,减少在放贷前期为了解信贷对象的各项基本信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反映贷后企业的情况,切实降低银行贷款成本。同时,应采用一致的计量方式使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具有可比性,避免信息冗余,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对企业的信息对比、进行深入分析。另外,商业银行互联网信息平台应能够为管理集约化、决策信息化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减少由于上下管理层信息传导延迟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4 增强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修订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信息平台的建立应遵照该《指引》,加强解决商业银行各部门内部控制系统脱节、组织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的力度,对同一目标企业的信息进行公开处理、整合及分类评价,形成直观的、动态的控制,在便于稽核机构审核的同时防止中小企业使用不正当的方式取得贷款,减少银行各部门职员的黑幕交易,使银行的权益得到保障。
4.5 降低银行风险
信息平台的设计应考虑多个方面、积极革新技术,健全完善客户信息档案,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有效率。以其专业化、系统化代替手工劳动,大幅度降低完成银行业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及监督费用,进而减少代理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以直观深入的数据分享形式帮助银行快速处理分析庞大的中小企业数据库,筛选高质量的中小企业,确立信誉良好的信贷对象,降低银行承担潜在信贷风险的可能性,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拥有良好的流动性。定期对贷款抵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和更新,谨防抵押物贬值、二次抵押和隐瞒抵押所带来的可能损失,对银行抵押物估值变化较大的贷款采取及时的措施。
5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信息共享平台框架的构建
中小企业按照贷款要求提供各项基本数据,商业银行针对各企业不同数据进行审核处理,最终以标准化的信息呈现在贷款信息交换平台中。中小企业的信贷信息在商业银行之间、人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汇集中小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和各项贷款信息,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企业在非金融机构中的信贷记录、投资状况等信息,最终有助于筛选出高质量、有信誉的中小企业,保障贷款的回收率。如图1所示。
5.1 中小企业贷款审核,源信息入库
5.1.1 信息语言标准化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是贷款信息平台的构建基础。商业银行间应进行相互沟通,对数据采集作出统一标准的要求,编制一致的电子版及纸质版贷款信息登记表格。再利用计算机把各部门相同的信息合并处理,降低数据冗余程度,存储高质、完整的信息。同时,对银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方便中小企业贷款时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填制表格,保障信息源的有效性。
图1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框架
5.1.2 信息审核规范化
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标准对中小企业信息的审核执行严格的程序化管理,明确审核的目的、准则和范围。银行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核,再对有疑虑之处进行人工审核。对不符合规范的项目或虚假信息要求中小企业重新填制,最后将整理审核后的数据入库。
5.1.3 信息覆盖全面化
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融资企业的综合实力,消除逆向选择问题:基本信息,经营情况,信用评价,抵押物。
企业的基本信息是指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出资人、税务登记、高管人员信息等基本情况,方便银行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和横向对比。
企业的经营信息是指资产负债率、利润率、杠杠率等重要财务指标和公司年报,它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帮助银行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
企业的信用评价信息是指企业的信誉评价和还款信息。商业银行可利用信息交换平台为基础了解企业在其他机构的信用记录,并将对中小企业的每笔贷款进行定期的信用考核,录入此企业在本银行的借款和还款情况,使其信贷档案一目了然。
企业的担保抵押物信息是指抵押物的种类、估值、权属变化及是否被损毁等情况。银行需要对抵押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认真的核对,并及时更新抵押物的估值情况。若抵押物价值变化过大,银行可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
5.2 商业银行贷款信息交换平台
5.2.1 商业银行之间
商业银行贷款信息交换平台应该在商业银行之间实现对接,把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在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共享,包括经营情况、信贷抵押记录、信用状况,加快信息的获取和交换速率,帮助其他银行筛选高质守信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目的进行信息交换,防止企业利用各银行信息不通畅的缺陷在各银行间不断借新还旧的情况出现。基于企业经营状况和还款评价,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和净利润指标,帮助其他银行评估企业信贷风险。通过构建商业银行贷款信息交换平台,有利于商业银行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中小企业能够对银行的相关贷款信息提出建议,对自身问题进行改善。
5.2.2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从金融机构中收集信贷信息,逐步实现网络信贷信息查询,建立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该系统是涵盖了企业和个人信用基本信息、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状况、向金融机构的借款记录和担保记录等借贷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商业银行贷款信息平台可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完善中小企业经营信息、财务状况与信贷状况。同时,通过征信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核对、更新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商业银行提供高质量、有保证的信贷信息,帮助商业银行更高效地进行中小企业信贷选择。
5.2.3 非银行金融结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机构、邮政储蓄机构等等。商业银行贷款信息平台通过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进行交换,提供中小企业用于维系自身发展在非金融机构中的各项信托、保险记录,同时更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投资现状,建立中小企业完整的信息、信用记录,帮助商业银行作出信贷决策,减少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马建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奉献出评估体系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02).
[2] 郭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经济,2015(11).
[3] 郑洁.两会聚焦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15 (4).
[4] 顾海峰,郑婷.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J].会计经济研究,2015(1).
[5] 汤倩尧.中国银行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探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4.
[6] 陆涵希.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研究[D].苏州大学,2014.
[7] 孙梦燕,黄景章.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解决路径[J].金融市场,2015(02).
基金项目:①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问题的分析与研究项目(XSKY1547)。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c)-0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