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研究

2015-03-20刘洋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刘洋

摘要:目的 对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检查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此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例数等情况的变化,并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检查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对此50例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后,发现有15例患者血管内中膜增厚,占30.0%;有10例患者低回声板块,占20.0%;有13例患者强回声斑块,占26.0%;有12例患者混合回声板块,占30.0%。对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该50例患者有21例患者出现过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15例患者出现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14例患者曾有过脑梗死病史。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治疗依据,其能够准确地为医护人员提供动脉斑块以及血管内膜的具体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颈部血管超声;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心脏病、癌症在医学界中被成为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三大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作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1]。将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技术运用到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地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厚度等症状的变化,从而对患者做出快速准确的治疗。至此,文章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检查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6~78岁。在此5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15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14例患者曾有过脑梗死病史。对患者行CT或MRI检查,其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50例患者中无癫痫、晚期肿瘤、心衰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此50例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进行检查之前,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简要说明超声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的情绪,以降低患者对于检查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在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使患者采用仰卧位,从患者颈总动脉的部位沿着颈动脉依次向入颅部位做横断面扫查以及纵断面的扫查。在检查的过程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斑块回声、管腔狭窄等症状。同时对患者斑块回声的表面情况、管腔狭窄的程度、颈动脉血管内中膜的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进行观察。在临床上,颈动脉血管内中膜的厚度的正常值为≤1.5mm,增厚的指标为1.5~2.0m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指标为≥2.0mm。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检查后发现有15例患者血管内中膜增厚,占30.0%;有10例患者低回声板块,占20.0%;有13例患者强回声斑块,占26.0%;有12例患者混合回声板块,占30.0%。

3 讨论

在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病变的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得颈动脉内膜形成局限性的隆起,最后生成回声斑块[3]。而该斑块所隆起的部分会在动脉内部形成程度不一的狭窄现象,当狭窄的程度大于65%时,就可能导致上述临床症状的发生。在通常情况下,若斑块的生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纤维帽破裂、溃疡、出血等情况,同时斑块内部的碎片很可能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进入到脑部血管的血液循环之中,引发患者出现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的观察患者斑块回声和斑块表面的状况、腔管内狭窄的程度以及血管内中膜增厚的情况,从而让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4]。

目前在临床上普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是患者出现脑部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来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份容易脱落是斑块不稳定性的主要体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凷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同时对于斑块的组织形态的特征描述也越来越详尽。尽管如此,医学界仍然不能完全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临床医学上认为,不稳定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且与板块进程无直接联系[5]。因此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斑块在生长的过程之中可能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斑块的生长趋于稳定,另外一种则是不稳定生长。

文章通过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可以发现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风险评估以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因为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经济等特点,是目前临床检查颈部动脉病变最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勇,惠凯,徐树军,等.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8):80-81.

[2]柏雪,张丕逊 ,朵振顺.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08,37(3):255-256.

[3]王星,吕玲环,王磌,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9):685-687.

[4]张玉慧,吴英华,靳兰风. 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观察及临床价值[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9):690-691.

[5]黄小钦,贾建平.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2005,27(2):85-87.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