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理用量研究

2015-03-20黄江焱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复苏麻醉

黄江焱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理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无痛胃肠镜患者,均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数字抽取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研究1组应用0.5mg/kg艾司洛尔,研究2组应用1.0mg/kg艾司洛尔组,统计分析丙泊酚-瑞芬太尼剂量,血流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剂量高于研究1组与研究2组(P<0.05);对照组HR、MAP、BIS变化比研究1组与研究2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清醒时间、留观时间均比研究1组与研究2组延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时可以降低伤害性刺激,合理用量为1.0mg/kg,可以降低麻醉药应用剂量,减少复苏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艾司洛尔;麻醉;复苏;合理用量

本文选取90例无痛胃肠镜患者,分析艾司洛尔在应用中较为合理的剂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无痛胃肠镜患者,均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数字抽取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无痛胃肠镜应用标准,排除心血管病史、麻醉过敏、长时间使用钙阻滞药者。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6±3.7)岁。

1.2方法 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水,建立静脉通路,术前2min,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研究1组0.5mg/kg艾司洛尔,研究2组1.0mg/kg艾司洛尔,推注时间持续>15s。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检查后出现呕吐症状对于2次,则予以阿扎司琼。观察三组患者血流量变化情况,包括入室艾司洛尔给药前(T0),麻醉诱导后(T1),胃镜过声门(T2),胃镜到十二指肠(T3),退胃镜结束(T4),麻醉苏醒时(T5)6个时间点;丙泊酚-瑞芬太尼剂量,清醒时间,留观时间及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以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丙泊酚-瑞芬太尼剂量 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应用剂量(3.0±0.4)mg/kg,瑞芬太尼(0.4±0.1)μg/kg,研究1组分别为(2.0±0.2)mg/kg、(0.3±0.1)μg/kg,研究2组分别为(2.0±0.1)mg/kg、(0.3±0.0)μg/kg,研究1组、研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2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

2.2血流动力学变化 经血流动力学检测,MAPA、HR在T2、T3、T4时研究1组、研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比较上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在T2、T3时与T1比较,对照组与研究1组均明显上升(P<0.05),见表1。

2.3清醒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5.2±0.2)min、留观时间(49.5±4.5)min,研究1组分别为(2.5±0.1)、(30.0±4.5)min,研究2组分别为(2.6±0.0)min、(30.3±4.6)min,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1例发生呼吸抑制停止检查,患者基本在术后均出现恶心症状,3例PACU观察期发生呕吐,2例采取阿扎司琼治疗。对照组与研究1组均存在体动反应,对照组高于研究1组。研究2组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无痛胃肠镜采取新技术确保患者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无痛苦感,通常需2~5 min,检查前禁食,排空肠胃,完成检查10min则可离院[1]。与传统胃肠镜比较具有分辨率、清晰度高特点,无死角,保持较高准确率,安全性高。检查过程中往往需麻醉镇静对喉反射、交感神经兴奋等形成抑制作用,艾司洛尔具有超短效作用,麻醉是能够避免气管插管造成心血管反应,减少肢体反应等,临床应用较为显著。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能够加强麻醉效果,患者麻醉插管前予以合理艾司洛尔可以缓解心血管不良反应。在研究中对BIS检测时因为其能够有效反映麻醉深度,通常往脑膜注入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对大脑兴奋产生抑制作用,且BIS水平减少。所以在艾司洛尔剂量不足时无法抑制交感兴奋从而引发儿茶酚胺提高。

经研究可知[2],艾司洛尔为超短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半衰期2min,消除半衰期能够达到9min,而且可以阻滞α受体,对肾素分泌产生一定抑制效果,所以能够防止血中儿茶酚胺水平提高而引发心血管兴奋,而且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减少循环阻力。在本文中,对照组患者MAP、HR均存在明显上升,可知伤害性刺会导致中枢儿茶酚胺难度增加,从而造成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提高。研究1组患者对比对照组,MAP、HR降低,BIS上升。研究2组患者检查血流动力学具有较高稳定性,BIS值并无明显变化,清醒时间与留观时间均无明显延长。所有研究2组剂量具有更为理想效果。总之,艾司洛尔在剂量为1mg/kg时应用到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中具有更高安全性,降低伤害性刺激,麻醉药剂量缩减,麻醉复苏时间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乔庆,顾晓静,徐静,等.艾司洛尔应用于门诊手术的镇静麻醉中对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复苏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31-1633.

[2]毛祖曼,李士通.艾司洛尔在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医学,2013,36(02):169-172.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复苏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亚低温治疗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探讨
新生儿窒息延迟断脐的临床探析
肾移植术患者全麻复苏的回顾性分析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