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分析

2015-03-20张艳芳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危因素

张艳芳

摘要:目的 分析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分为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及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 不完全KD患儿与典型KD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60例患儿中共有48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不完全KD组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56.82%,典型KD组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30.26%,并发CAL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及用药热程。结论 年龄较小及使用IVIG时热程过长是导致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对于年龄较小、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不完全KD患儿需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利于及早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

川崎病(KD)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变体征主要为全身性血管炎,是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等感染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重大、手足硬性水肿等。川崎病一般预后良好,经系统治疗可痊愈,但是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调查结果显示,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率为25%左右[1]。不典型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可能性大大超过典型川崎病,因症状不典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诊治有所延迟。为探究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我院将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2]。

1.2方法 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根据有无CAL分为完全KD合并CAL组及不完全CD合并CAL组,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不完全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完全KD与典型KD的比较 60例患者中,不完全KD22例,占36.67%,典型KD38例,占63.3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典型KD组患儿入院时间及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较早,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AL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有无CAL患者临床表现对比 两组患者均出现皮疹、结膜充血、杨梅舌、淋巴肿大等症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完全KD患者并发CAL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的原因 60例患者中共有24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不完全KD组患者并发CAL的发生率为56.82%,典型KD组患者并发CAL的发生率为30.26%,并发CAL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及用药热程

3 讨论

世界各地对川崎病均有报道,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区域为亚洲,其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成为儿童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3]。川崎病的主要发病对象为5岁以下的儿童,本院收集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不完全KD的发生率为36.67%,稍高于文献报道。本组研究中,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杨梅舌等,对早期症状不典型的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有研究认为,拟诊不完全KD患儿需对其炎性指标进行评价,当出现卡介苗接种处出现红斑、早期肛周脱屑等应高度怀疑本病,进而对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进一步评价[4]。相关研究表明,血浆白蛋白不超过30g/L、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贫血、尿白细胞超过10个HP等,上述指标超过三项符合则可初步确诊为不完全KD。

本组研究中,对有无CAL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后发现,皮疹及口唇龟裂在未合并CAL组发生概率较高,在病程中缺乏口唇龟裂及皮疹症状的患者需更加警惕CAL的发生,在早期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定期检测心脏彩超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研究对不完全KD组与典型KD组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分析发现,两组患儿血清白蛋白、CRP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典型KD组患儿相比,不完全KD组患儿年龄较小,不超过1岁的患儿显著多于典型KD组。另外,不完全KD组患儿确诊时平均热程较长,但无统计学意义,热程超过10d的患儿显著多于典型KD组。相关研究表明,因确诊时间较晚,就诊时热程长,因此,不完全KD患儿贫血可能比较明显[5]。本研究认为,患者年龄较小及使用IVIG时热程过长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时间较晚导致患儿血管炎症反应逐渐加重,也是造成不完全KD并发CAL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年龄较小及使用IVIG时热程过长是导致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川崎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损害的程度。因此,对于年龄较小、临床表现不典型的不完全KD患者需进行早期心脏彩超检查,以利于患儿及时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徐青.不完全川崎病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33-235,

[2]王雪珍.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08):116-117.

[3]何依绮,傅万海,孟琼,等.不完全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11):25-27.

[4]张建敏,徐涵,孙凌,等.445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与预后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23:3-4.

[5]胡建芬,罗海燕.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2012,29(06):1106-1108.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高危因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探析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