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准练笔点 凸显人物形象

2015-03-20张辉煌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桑娜晏子人物形象

张辉煌

教材中一篇篇写人的文章,无论从构段谋篇,还是从人物的刻画方法上都是孩子学习写人文章的重要范例。随文练笔,就是要寻找到适时的结合点,可以从文章的重点词语的品析中切入,可以从能够模仿的谋篇布局切入,也可以从文本留下的空白处切入。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实际,选准能牵动“全身”的写人练笔点,以期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一、词语品味中练笔,激活人物形象

描写人物特点的教材中有一些重点词语,是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人物心理的聚集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在品析文章的语句的同时,侧重品味这些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通过想象,充分挖掘词语的内涵,把人物丰富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因素,通过练笔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人物形象。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当学习到“救助车夫”的部分时,可以重点抓住“饱经风霜”的品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写写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饱经风霜”。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你能用几句话写出来吗?

生:这位车夫虽然年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足有五十多岁。黑黑的脸上已经布满了一道一道的深深皱纹,眼圈全部地凹了进去,眼里布满了血丝。

生:这位车夫头发蓬乱上,一张枯黄瘦小的脸,脸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显得非常疲惫。

……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这个“饱经风霜”词语的品味练笔,很好地引发学生对车夫人物形象的丰富体验和感悟,原来相对静止的“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脑海中被激活了。伴随着车夫形象的激活,孩子对伯父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的感悟就已不只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住进了孩子的心灵。

二、篇章体悟后练笔,展现人物形象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引导分析,使孩子不断明确写人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一般的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课文首尾呼应,思路清晰,确实是指导孩子写文章的一个好的范本。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谁能来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生:事情的发展顺序。

师: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文章先写了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均能机智地回答,结尾写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这就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展现晏子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师:我们日常在写人的习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但要注意写好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样一来,在梳理全文、感悟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本课的篇章布局,让孩子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写突显人物特点的事情,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课一得,孩子一旦心中要写的人物形象一产生,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心中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三、文本空白处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教材中有许多空白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熟读文本,咀嚼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精妙之处,把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化为自己精彩的语言,来填补这一“空白”,从而全方位地理解文本内涵,真正引导孩子走进作者,走进人物内心,使文章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里逐渐丰满起来。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8~11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补白拓展练习。

师:是的,担心丈夫使得她忐忑不安,生活贫困使得她忐忑不安。桑娜“忐忑不安”地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把桑娜矛盾的心理用手中的笔写下来。

(学生练笔,交流)

生1:桑娜会忐忑不安地想:丈夫回来时会说什么呢?丈夫会不会不同意收养这两个孤儿?我是不是自作主张呢?

生2:桑娜会忐忑不安地想:丈夫回来知道真相后一定会责备自己,一定会骂我多管闲事,不关心家庭,不考虑他的压力。他可能还会说:本来我们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今又多了两个孩子,今后生活要怎么过呢?

生3:桑娜会忐忑不安地想: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让他快喘不过气来了,他今后能受得了吗?都怪我。丈夫为了家庭起早贪黑地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鱼,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我没有得到他的同意就抱回这两个孩子,我真对不起他。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让孩子自由表达文本内涵的感悟。这一个“空白点”立刻彰显了一段孩子内心多彩的感受,文章所要塑造的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一个热爱丈夫、关心穷人的桑娜人物形象立刻在孩子的脑子里丰满起来。

总之,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的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文本内涵,把握文本,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精心设计“练笔”点,进行有效地指导,孩子的习作能力一定会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桑娜晏子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晏子的车夫
《穷人》梗概
小燕子
桑娜一家“穷”吗?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续写《穷人》
晏子使楚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