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15-03-20李晓菲韦联彬
李晓菲 韦联彬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贫血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选取同期60例非贫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Hb)值及患儿缺氧史、母亲贫血史、采血量≥10 ml/kg、机械通气等情况,分析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各相关危险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中,贫血多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贫血原因以失血23例(38.3%)、感染性疾病20例(33.3%)、血红蛋白病6例(10.0%)为主;观察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H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儿缺氧史、母亲贫血史、患儿采血量≥10 ml/kg、机械通气等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感染、血红蛋白病、缺氧及母亲贫血是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体重、胎龄、采血量及机械通气与早产儿发生贫血紧密相关,应当避免对早产儿反复采血,做好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及早防治早产儿贫血。
【关键词】早产儿;贫血原因;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1.018
早产儿主要是指妊娠期<37周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贫血是指未成熟儿或者低体重儿出生后一年内发生的贫血[1],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与患儿本身疾病及围产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轻度贫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损害[3],重度贫血则会引起患儿脏器出现损伤,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而早期确定贫血原因并及时诊治能有效减少婴儿时期的贫血,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4]。本研究随机选取60例贫血早产儿及同期60例无贫血早产儿,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贫血早产儿(观察组),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符合1989年中国小儿血液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贫血标准[5]:血红蛋白(Hb)<145 g/L定为贫血。其中男34例,女26例,胎龄:28.4~36.8周,剖宫产45例,自然分娩13例,产钳助产2例;再随机选取同期60例非贫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胎龄:29.6~366周,剖宫产43例,自然分娩14例,产钳助产3例。所有早产儿均按常规断脐,母亲妊娠期营养状况良好,无贫血,无产前及产时失血。
1.2研究方法统计观察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同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住院期间平均Hb、患儿缺氧史、母亲贫血史、患儿采血量≥10 ml/kg、机械通气情况等指标,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各相关危险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早产儿发生贫血时间60例贫血早产儿中,出生即有贫血16例,占26.7%,出生一周内发生贫血22例,占36.7%,出生2周内发生贫血18例,占300%,仅4例在出生2周后才发生贫血,占67%,结果表明贫血多发生在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
2.2早产儿贫血的病因构成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3例(38.3%)、感染性疾病20例(33.3%)、血红蛋白病6例(10.0%),ABO溶血1例(1.7%),混合因素及原因不明各5例(58.3%)。结果表明,失血、感染及血红蛋白病是早产儿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此外母亲贫血、溶血也是常见原因。
2.3早产儿贫血先天相关危险因素观察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平均Hb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早产儿有缺氧史18例(30.0%)、母亲有贫血史17例(2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例(11.7%)、4例(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137,和9.7547,P<005或0.01)。
表1两组早产儿先天相关危险因素对比(n=60,±s)组别出生体重(g)胎龄(周)平均Hb(g/L)对照组2358.52±740.5036.0±2.2159.6±12.2观察组2068.66±650.8032.8±2.1122.6±13.2t2.27755.603115.9449P0.02280.00000.0000
2.4早产儿贫血后天相关危险因素早产儿采血量≥10 ml/kg观察组有20例(33.3%),对照组有2例(3.3%),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8.0334,P=0.0000);观察组早产儿中,采用机械通气46例(76.7%),对照组则只有10例(16.7%),观察组早产儿机械通气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929,P=0.0000)。3讨论新生儿贫血较为常见,而在早产儿中贫血发生率更高,这是由于早产儿各种生理机能发育更不完善,骨髓造血功能薄弱,过早地停止了胎内的骨髓外造血,因而不能适应出生后机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早产儿贫血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贫血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早产儿的红细胞寿命要比足月儿的红细胞寿命短;(2)早产儿生长比较快,血浆容量不断扩张;(3)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较低且生成量减少;(4)多次抽血会导致医源性失血过多;(5)缺乏相应的营养元素,如叶酸、铜、铁等元素。生理性贫血临床无明显表现,而病理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心率较高、全身苍白、活动减少、拒乳及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进行早期干预。本研究发现早产儿贫血多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因此在早产儿出生2周内及时干预,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endprint
本研究我们发现失血、感染、血红蛋白病、缺氧及母亲贫血是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文献报道[7],早产儿贫血中失血性贫血为主要原因,感染及溶血分列其后,与本研究结果稍有区别,但基本一致。我们还发现出生体重、胎龄、采血量及机械通气与早产儿贫血紧密相关。早产儿出生体重越轻,发生贫血的概率越高,发生时间越早,程度也越重,可能是由于早产儿造血功能不能满足体重增长而增加的血容量,骨髓造血量不足,血液变稀所致;体重越低,储铁越少等,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生贫血的概率越高,主要原因是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受到限制,对骨髓刺激变弱,即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其对贫血的反应低下导致早产儿发生贫血[8~10]。采血过量,即医源性失血过量也会导致早产儿发生贫血,尤其是体重低、胎龄小的早产儿。由于新生儿抽血后促红细胞生成素不会升高,采血量≥10 ml/kg相当于失血6%~7%,因此住院期间早产儿采血量越多,发生贫血的概率越高,且贫血发生时间越早,程度也越重[11,12]。机械通气会提高早产儿贫血发生概率,贫血发生时间提前,并加重贫血情况,通气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保持较高水平,将更加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从而导致贫血。
此外缺铁也是影响早产儿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胎儿体内的铁含量与其体重成正比,整个妊娠期胎儿铁含量一般维持在75 mg/kg,早产儿及出生时体重较低的婴儿体内含铁量明显少于正常婴儿,这导致其严重缺铁,容易出现贫血现象[13]。若母乳或辅食中含铁较少,且早产儿供铁量不足,将发生贫血。另外,早产儿体重增长过快时,铁质不足以供应早产儿的快速成长也会出现贫血[14]。所以,需要对早产儿的饮食方式及饮食情况进行早期干预,添加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或奶粉。
综上所述,早产儿贫血多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应在这段时间及时干预。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是失血、感染、血红蛋白病、缺氧及母亲贫血等,应做好早产儿的护理工作,防止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出生体重、胎龄、采血量及机械通气与早产儿发生贫血紧密相关,应当避免对早产儿反复采血及过度机械通气,同时注意增加早产儿营养尤其是铁含量,以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参考文献[1] 姜红.早产儿贫血现状及防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85-1186.
[2] 杨柳.早产儿贫血1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34-535.
[3] 吴彦改.50例早产儿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18.
[4] 李秀桂.74例早产儿贫血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7):15-16.
[5] 薛辛东.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1.
[6] 马文旭,李秀岩,程志勇.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2):161,163.
[7] 严超英.重视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及其防治[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6):331-334.
[8]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
[9] Yamashita H,Kukita J,Ohga S,et al.Serum EPO levels in term and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AM J Pediatr Henatol Oncol,1994,16(3):213-218.
[10]Hosono S,Mugishina H,Shinada M,et al.Prediction of transfusions in extremely low-birth weight in fants in the ery thropoiet in era[J].Pediatr Int,2006,48(6):572-576.
[11]Windness JA,Madan A,Grindeanu LA,et al.Reduction in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s among preterm infant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with an in-line blood gas and chemistry monitor[J].Pediatrics,2005,115(5):1299-1306.
[12]Madan A,Kumar R,Adams MM,et al.Reduction in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s using a bedside analyzer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J Perinarol,2005,25(1):21-25.
[13]王丽娟.早产儿贫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3169-3170.
[14]Hass C,Genzel-Boroviczeny O,Koletzko B.Losses of vitamin A and E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suitable for premature infants[J].Eur J Clin Nutr,2002,56(9):906-912.
(收稿日期:2014-11-16修回日期:2015-01-27)
(编辑:潘明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