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公共标识语英译的语言风格及其文化思考
2015-03-20蒙丽芳
【摘 要】以桂林旅游景区为例,在参照英语国家公共标识语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桂林市景区公共标识语现有英译文本,归纳其语言风格和存在的问题,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加以探讨。
【关键词】旅游景区 公共标识语英译 语言风格 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19-03
公共标识语也称为公示语,是一种覆盖范围很广,应用于社会公共场所的一种社会管理用语。语言学家Landry 和 Bourhis认为告示牌、路标、商业招牌及地名,政府和私人标识构成了区域的语言风貌,即公共标识语(Public signs)。公共标识语包括指示性标识语、提示性标识语、限制性标识语和强制性标识语。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形象。不同国家的标识语语言特征,和风格不尽相同,因此,译者首先要了解目的语标识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征才能译好景区公共标识语。一般认为, 标识语起到了策划和组织旅游者行为的作用, 具有导引功能、管理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解说功能。本文结合桂林旅游景区实例分析公共标识语英译的语言风格,探究其是否符合英语公共标识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需要。
一、英语公共标识语的语言特征和风格
旅游景区公共标识语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英语公共标识语的语言功能及其语言风格。英语公示语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文字与标志组合、现在时态、祈使句和规范性、标准性语汇,语汇简洁、措辞精确,部分公示语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
英语公共标识语的语言特征和风格主要表现为:
1.大量使用名词。例如:警察局(Police Station)、注意行人(Caution Pedestrians),此类具有服务性、指示性、说明性以及表示“静态”意义的公共标识语多用名词表达特定信息。
2.普遍使用动词、动名词。例如:保持安静(Keep Silence)、严禁停车(No Parking)等具有限制性、强制性以及表示“动态”意义的公共标识语普遍使用动词、动名词。
3.使用词组、短语。英语公示语会大量使用结构简单的动词短语或者名词短语,例如:因故停用(Out of Order)、短时停车(Short Stay)。
4.使用缩略语。例如:停车场(P),旅游咨询(I)等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公共标识语就常惯用缩略语。
5.不用生僻词汇。例如:(服务)窗口关闭,请谅解(Position Closed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全自动门(Automatic Door)。原因在于公众的文化水平各异,应当避免使用生僻词、古语、俚语、术语。
6.文字与图形标志并用。英语国家多数公共场所通常公共标识语与图形标志并用,对相关内容进一步补充、确认和说明。
7.一般应用现在时态。公共标识语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公众进行现有行为的提示、指示、限制或者强制等,所以时态上应只能用现在时。例如:出口旋转把手 (Exit Turn Handle);严禁张贴(Post No Bill)。
8.普遍使用被动结构。例如,全已预订(All reserved)、暂停营业(Business Suspended)、儿童不宜(Children not Admitted),等等。
9.使用祈使句。大量使用祈使句给公众以明确指令。例如:请勿打扰(Do not Disturb)、勿踏草坪(Keep off the Grass)。
10.强调用语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英语公共标识语,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示语,都是多年使用后形成的标准和规范表达用语,以免照成公众的误解,进而导致恶果。例如:出租汽车站 请在此排队等候(Taxi Rank Please Queue This Side);当心扒手(Beware of Pickpockets)。
11.用词简练,措辞精准。普遍使用实词、关键词,并省略冠词、代词、助动词等,在不影响公共标识语表现其语用功能和意义的前提下,做到简洁、精准。例如:市区公共汽车专用(City Buses Only):送客止步(Passengers Only)。一些公示语采用一字结构, 更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以名词、形容词居多, 很少使用动词、介词或副词。例如:易爆物品(Explosives)、有毒物品(Poisonous)、无人(Vacant)、休息(Closed),等等。
12.公共标识语具有本土意义。在英、美等英语国家中,极少数的公共标识语却具有明显的本土意义,例如:厕所toilet(英),restroom(美);垃圾箱 Litter(英),Trash(美);地铁(underground)英,Subway(美)等。
二、桂林旅游景区英译的语言特征及问题
桂林旅游景区现有公共标识语英译的语言特征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不够简明。相对英语国家的公共标识语,桂林旅游景区现有公共标识语英译普遍存在语言不够简明的特点,例如在滨江景区的登山须知中,“严禁在山上吸烟”,“严禁攀越栏杆”分别译为 “Smoking is strictly forbidden on the hill”和 “Over the railings is strictly forbidden”。译文冗长,不符合英语国家公示语表达习惯,英语公共标识语可以省略be、the等助词、冠词,以便达到简洁、醒目的目的,所以应该分别改译为“No Smoking”、“No Crossing”。
2.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出现硬译、死译、语法错误等。例如,在芦笛景区,“游客止步”译为No Visitor,不符合英语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应改译为Staff/Employees Only,才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具有等效的交际效果, 易被外国游客接受。类似的问题在其他景区也普遍存在,如象山景区的标识语“当心滑倒”——Warning slippery surface;“小心落水”——Falling into the water carefully;七星景区的标识语“当心落水”——attention water!“严禁吸烟 违者必究”——no burning,等等。这些显然都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会让外国游客误解或不知所措。而英语本身就有完全相同的警示语,我们应当套用,分别为“Caution:Slippery!”“Beware:deep water”或“Beware of falling into water”;“Fire Prohibited/ No Fire”。这些表示提醒警告等公示语往往都有国际通用模式,一般根据其警告危险的程度选用Beware,Caution,Warning,Danger中的一个词开头并加上冒号,然后标出危险情况。此外,一些呼吁型公示语出现了一些硬译、死译情况,完全不符合英文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习惯,比如象山景区的“请爱护绿色生命”——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green life和“生命呼吁绿色,人类需要蓝天”——Life calls green,human needs sky。这些公示语,不需要把中文的文学形式逐字翻译成英文,英语国家普遍接受“Keep off the grass(please)”。此外在七星景区,“出口”和“入口”分别译为“Exit”和“Entrance”,然而国际标准ISO7001-ADD《公共信息图形符号〈1〉》规定:不属紧急出口的出口应标记为:Way out 而不是Exit。为了相对称,应该统一使用动词短语:出口Way out ;入口Way in。
3.拼音的普遍使用。一些表示“静态“的标识语,特别是表示地名的标识语往往用名词,翻译成英文时既有意译的文本,但更普遍存在根据汉语拼音翻译的文本,比如:Seven-Star Cave(七星岩)、Fubo Hill(伏波山),等等,符合“专名音译,通名、性状词意译”的原则。但也有同一标识语存在两个或多个译文的情况,让外国游客产生误解。比如七星景区的“栖霞寺”就有Glow Set Temple和Qixia Temple两个译文,类似的还有“月牙楼”(Yue Ya Building/The Moon Paulion)和“骆驼山”(Luo Tuo hill/Camel Hill)等。
4.拼写错误。最常见的不规范翻译情况之一就是拼写错误。由于翻译工作者的失误或者后续工作人员的疏忽,很容易造成公示语的拼写错误。比如叠彩山的“仙鹤峰”写成Crane pesk, 显然把peak拼错了,同样的象山景区一标识语写到“Mind youe step while crossing the river”,把“your”错拼成“youe”。这些看是小问题,或许外国游客也能猜出大意,但是确实有损桂林这座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
5.同一标识语译文不统一。如上文所说,存在同一标识语有两种或多种英译文本的情况,照成外国游客的困惑和误解,以为是不同的景点,应当统一并规范。
此外,还有很多语言特征与英语目的语的语言特征不一致,比如时态上不考究、几乎不用缩略词等。
三、桂林旅游景区标识语英译风格的文化思考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认为结果决定方法,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在分析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翻译处理方法。桂林旅游景区标识语的翻译目的在于向国际游客介绍景点,传递信息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针对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现有译文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应当以交际翻译为主,以传递原文信息为重点,以国际游客为导向,按照游客的思维习惯、文化传统和理解能力来处理译文,使译文既能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又能让外国游客理解。综合交际翻译理论原则和翻译的目的法则,在桂林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译文要简练、地道。中英公示语的一大共同点就是语言简洁明了、图文并用。它们都普遍使用名词、动名词、动词和缩略词,避免使用古语、俚语和生僻词等。译者要掌握公示语语言特点,参照英语国家公示语表达习惯,使译文地道、简洁。
2.灵活应用翻译方法,以借译为主。在翻译中,为避免硬译和死译,译者要根据原文情况采用各种译法。一是意译。一些景点名称的译文要注重音译与意译相结合,使译文即保留中国特色,又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二是增译。当原文中有外国游客不熟知的中国典故和文化信息时,译者可用加注的方法加以解说,避免译文丧失传递中国文化的功能。三是省译。在一些描述性公示语的英译过程中,应当以国际游客为导向,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既能传递整体意思,又避免臃肿和累赘,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四是改写。中西思维差异表现为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在英语表达时多采用演绎推理,而中国人的螺旋式思维在汉语描述中多采用归纳推理。同一话题,汉语往往迂回曲折,先分说再总结,而英语则开门见山,先总说再分说。译者对某些较长的公示语,要对原文结构加以调整,使译文符合西方游客的思维习惯。同时,为避免误译、错译,译者要重视汉英语言差异,熟知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多用借译的翻译方法。借用目的语中已有的现成词汇或说法来翻译原语的翻译方法称为借译(Loan-translation)。译者要熟悉英文公示语,并具有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在公示语汉译英过程中灵活搬用大部分已经约定俗成或已成国际惯例的英文公示语。
3.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公示语的英译要重视中西文化差异,把译文读者的文化诉求放在首位。2005年,桂林市政府和中国翻译协会向社会征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英译文本。广东云浮市外事侨务局的吴伟雄灵活借用了西方谚语“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把原文译成”East or west, Guilin scenery is best”。该译文堪称佳译,既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又能够巧妙地处理中西文化差异,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4.统一译文,避免拼写错误。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当统一并规范桂林市的公示语,同一标识语应该统一译文,避免出现多个译文,让国际游客产生误解。同时,译者要仔细核查译文拼写,并在后续工作人员做出标语后要认真检查,避免拼写错误。
四、结语
景区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工作者要有跨文化交际意识,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和国际游客的文化需求,使译文贴近译文读者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桂林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旅游城市应当重视公共标识语英译的规范化工作,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强标识语英译工作的认识和管理;另一方面应当发挥本地高校科研力量,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完善和规范译文工作。外宣英语无小事,市政府和景区管理者应当加以重视景区公共标识语译文的规范化和精确化工作,同时,译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跨文化的视角和高度把公共标识语翻译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杭州西湖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4)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 中国翻译, 2005(11)
[3]顾嘉祖,陆昇. 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青年基金项目(2012QN04)
【作者简介】蒙丽芳(1983-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英美文学。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