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的现状评价

2015-03-20张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张敏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的现状评价

张敏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12)

中国当代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群体比重已经超过六成,尽管这些年轻的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较过去有了巨大提高,但科技素质仍然难以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各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变化与其科技素质现状,并就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见解与建议,以期为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及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参考.

农民工;科技素质;现状

农民工这一概念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指从农村前往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时至今日,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进城务工这一形式改善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而农民工也从最初只懂得锄草种地的初生代“纯”农民工发展到了当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当今社会雇用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业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年轻农民工比例几乎占到90%甚至更多.年轻一代农民工已经与其父辈或祖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进城务工的初衷、目标、价值观也从养家糊口升级为自我实现与发展.

1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变化

1.1生存压力小

与父辈和祖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尽管农村仍然有不少家庭生育两个孩子,但与旧时代农村家庭动辄生育五六个孩子的传统相比,“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的农村家庭子女数实质上大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同时,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政府财政用于改善“三农”的资金投入连年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改善了农村人口的生活.

因此,当代的年轻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在城市找工作的目的更多倾向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或者是他们想象中理想状态的“城里人”,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找工作.老家越来越宽裕的生活不需要这些年轻农民工将自己赚得的微薄收入分出大半寄回农村,因此除了将少量金钱象征性地寄回去外,多数薪酬则被这些年轻人用于在城市生活与消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和父辈与祖辈截然不同,“和城里人一样”是他们的消费宗旨,无论是审美角度或消费意识,他们都与城市中的同龄人并无二致,因此大量新生代农民工也和很多城市年轻人一样是“月光族”.

1.2教育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和老一辈农民工的辛苦付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彻底摆脱了文盲半文盲的教育困境,有数据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中除了5%仅有小学教育水平外,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上学历水平.随着国家普通高校连年扩招,有不少农村家庭的父母倾全家之力供养子女上大学,甚至部分农村家庭宁愿节衣缩食让子女读付费的“三本”,也不希望子女在教育上重蹈父辈和祖辈的覆辙.正因如此,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中的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取得了高职和高校毕业文凭的年轻一代农民工而言,多数工厂、企业基层一线的重复性机械劳动已经无法让他们感到满意.近年来东南沿海一代劳动密集型企业频繁出现的“招工难”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企业生产一线千元左右的基础岗位员工流动性惊人,平均年流失率可达40%~60%.“招工难”的背后既有企业为降低成本进入内陆地区投资办厂、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就近就业的原因,也与新生代农民工对流水线作业的工作缺乏兴趣,认为其“收入少、没前途”有很大关系.

1.3吃苦耐劳精神欠缺

不可否认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已经没有了其父辈和祖辈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年轻人进入学校后往往经过多年寄宿制学校生活,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田间地头的农业劳动中度过,从学校毕业后往往直接奔赴城市开始寻找工作,因此他们中真正长期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艰辛者屈指可数.另一方面,少子女的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母不希望子女吃苦的心理又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从小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对于辛苦工作的概念较为淡漠.此外,手里握着高职甚至高校毕业证的文凭又让这些年轻农民工的心理预期更高,认为在流水线旁日复一日的劳作是对生命的浪费.以上种种原因加上不必为生存打拼的现实背景都让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承受相对辛苦的工作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一旦发现既有的工作不如想象中“完美”,自然会采取辞职、跳槽的方式寻找下一份更“理想”的工作.

2 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现状

有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农民工群体总数已经超过两亿,其中六成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中又有六成以上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也就是说,时下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接受过中、高等学校教育,这个群体的文化素质已经较过去了巨大的提高.然而,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普及了基础教育,但是对那些相对专业化、技术性要求更高的科技素质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十分欠缺.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系统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育的比例不足四成,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能力的年轻农民工比例甚至低于8%.

3 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3.1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中的问题

中国境内目前专门针对农民工科学技术能力培养的教育机构或院校极为稀少,中专或中职院校成为唯一选择.然而这类院校的有偿教育机制与新生代农民工并不丰厚的收入之间具有较大冲突,且这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非与当前多数企业急需的实操型技能有相当的联系,反而仍旧沿用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泛泛而教,一些专业科目的设置甚至流于形式.即使是某些企业委托院校代培、签定了确保农民工就业合同的所谓专业技术,也往往局限于企业自身一线岗位最基础的机械重复性劳动技能,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含量.通过这类委托代培式教育的农民工一旦离开特定类型的企业,其掌握的劳动技能便再无用处,更谈不上提高农民工科技素质.

另一方面,即使是屈指可数的少数专业针对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其培训内容也跟不上时代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种类稀少、内容陈旧、范围狭窄.这些专业机构由于并不隶属于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机构范畴,因此得不到足够重视,往往极度缺乏高素质师资人才,其资金和人员投入相对有限,既缺乏完整、配套的教育方案,又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教学手段简单、僵化,培训内容不实用、不先进、缺乏预见性、没有专业特色.进入这类专业机构学习的新生代农民工毕业后实质上并未有效提高其科技素质,由于学校所学和现实工作脱节,农民工或者需要额外接受企业培训,或者由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实际技能要求而失去工作的机会.

此外,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校持续的扩招也让大量农村子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这其中不乏通过关系或金钱勉强“挤”进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这些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并没有掌握实际技能的农村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现实工作的需要对他们提出了提高科技素质的要求.然而这些顶着“大学生”头衔的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相对枯燥、艰辛的基层生产专业技能,面对真正高科技技术时,薄弱的理论知识和理解能力又让他们处于学不懂的窘境.这种两难的局面造成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参与有针对性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3.2对策

3.2.1开展“工学结合”教育培训模式

适宜在中职、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实操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将实际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采取半工半读形式培养学习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既能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中对科技素质的现实要求,又可以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经由学校理论学习得以提炼和升华,最终达到提升学习者科技素质的目的.这一模式要求政府牵头联系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行业龙头企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星电子苏州公司的合作就是很好的典型案例;此外陕西航空技术学院与中航工业公司、千山电子仪器厂、国营东方电子仪器厂、中原电测仪器厂等企业共同设立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吸纳了周边县村大量农村子弟就读,其培养出的毕业生进入陕西飞机工业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威集团等单位后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也是有力的证明.

3.2.2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科技培训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日益增长,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三农”资金中抽出适当数额用于农村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科技素质的重要举措.无论是直接建立教育培训机构还是采取远程教育或委培教育模式均可.针对当前各行业转型时期急需科技人才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政府投入、免费培训的形式吸引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参与到科学技能教育和培训项目中.这些教育和培训机构应聘请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力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专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也可以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吸引知名企业进入乡村投资办厂,通过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农村新生代农民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职业技能和科技素养.

此外,国家职业鉴定机构应相应拓展针对农民工的职业鉴定项目,对通过农村专业化科技教育和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科学技能进行审核、鉴定,出具职业鉴定证书.各城市职业中心或职业介绍机构应强调职业鉴定证书在招工过程中的重要凭证作用,从而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参与科技知识培训和学习.

4 结束语

农民工作为国家第二产业的有生力量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化企业生产转型升级,各行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个体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更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不是一村一乡的小事,而是国家和社会各行业的大事.政府及企业应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的投入,通过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满足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1〕粱瑞升.农民工培训在劳务经济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6(11).

〔2〕朱隆亮.王敏军.融入行业引进企业,校企合作特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

G726

A

1673-260X(2015)11-0241-02

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1502052050)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