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以大理市银桥镇为例
2015-03-20刘圣欢杨砚池
刘圣欢 杨砚池
(1.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大理市银桥镇人民政府, 云南 大理 671000)
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以大理市银桥镇为例
刘圣欢1杨砚池2
(1.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大理市银桥镇人民政府, 云南 大理 671000)
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但是存在显著的产业外部性问题。在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一体的大理市银桥镇,现代农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营造田园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人力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供公共设施等正外部性,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旅游业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助推生产成本、加重环境负担、增大规划难度、挤占农业公共资源等负外部性,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外部性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后,对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外部性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按市场手段、行政手段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思路,探索建立产权激励、规划引领、特许经营、生态补偿、产业融合、道德约束、社会治理等协调机制,在外部性内部化的路径中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外部性; 现代农业; 旅游业; 协同发展
自从1890年马歇尔提出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概念以来,外部性成了经济学研究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国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面临着外部性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问题。正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不足,而负外部性则导致资源的过度配置,需要构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机制,才能高效配置资源。本文通过梳理外部性理论和着眼于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性,以大理市银桥镇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大理市银桥镇位于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腹地。随着洱海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银桥镇的产业发展以控污减排为约束,以生态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十二五”期间,大理市将银桥镇19400亩农田区域定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2012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理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以雄浑的高原山水大观、重要的冰川地貌遗迹、突出的生物多样性、罕见的南诏大理古迹、丰富的地方民族风情以及山海之间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田园风光为特色,以科研科普、游览休闲、教育启智功能为主的高原湖泊风景区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银桥镇相互交织,与之相对应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在同一区域共同发展存在复杂的外部性。只有正确认识分析外部性,考察产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性及其作用机理,探索构建产业外部性内部化的长效机制,通过补偿正外部性和矫正负外部性,才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一、外部性与产业外部性
(一)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自庇古在社会和私人纯产品的差异分析中隐含了外部性概念②以后,许多学者在20世纪50-70年代展开了对外部性问题的集中研究③。而自科斯的《联邦通讯委员会》④发表以来,产权与外部性之间的关联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话题。然而,这种关联的结构和传动机制是什么,迄今未见详尽的论述。
大多数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产权与外部性之间具有广泛联系。其中有人认为外部性与产权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用例证证明了这种关系⑤。而合约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在合约不完全时外部性会出现⑥。巴泽尔认为,由于产权的完全界定需要很高成本,故产权永远不会是完全界定的⑦。循着这个思路,Antonio认为,资源用途的不完全产权导致了外部性的出现⑧。这些论断给出了产权为“因”、外部性为“果”的产权与外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⑨。
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外部性以后,思考他是否有权实施该外部性是科斯采用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必要前提⑩。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运用案例反复论证的一个观点是,通过界定产权而不是通过对施害者的处罚或许能更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似乎暗含了该问题的原因——产权不清晰,而其解决结果似乎又表明:外部性引致了新的产权安排。
对先前已经论及的许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和众多外部性的分类,张五常认为,相关理论太多只会造成混乱,“如果‘外部性’限于那些经济上很重要,但其行为权利没有清晰界定,因而并不在市场上交易的效应,那么,它就非常模糊不清了”。所以,“我打算完全放弃这个概念”。
然而,张五常的看法并没有影响其他经济学家对外部性问题的探究。一批经济学家依然在探讨外部性问题以及产权与外部性的关系。
当然,在产权与外部性的概念没有共识的情况下,众多的产权或外部性文献的结论只能是各抒己见。而各家之言的冲突、叠合使产权和外部性的关系更为复杂。因此,蒂博尔·希托夫斯基(Tibor Scitovsky)把外部性概念看作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
外部性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这些外在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对经济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性可以根据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也称外部收益。负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经济损失,也称外部成本。由于产业技术特征、市场地位、生产过程、外部条件等不同,有些产业(行业)容易成本外部化,有些产业(行业)容易收益外部化,经济外部化的过程呈现出比较突出的产业(行业)差异。同时,由于政府强制性政策、区域资源禀赋及地理区位等原因造成的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也在经济外部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产业外部性
从外部性的一般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产业外部性、地理外部性与时间外部性。产业外部性主要从一定区域范围内来考察一个产业经济活动对本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产业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企业的产出不仅是自身投入生产要素的函数,而且是所在区域产业或整个区域经济环境的函数。在投入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出会随着这些外部环境的结构、数量、空间分布变化而改变。
外部性理论能够在学理层面上更加科学地解释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等。外部性的存在会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实际经济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在产业外部性的视角下,一种产业经济主体在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其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并不一致,必然导致资源低效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具有负外部性的产业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社会为其支付了部分成本,导致其实际支出的成本会小于所造成的全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根据私人边际成本与其边际收益相均等的原理配置资源,会导致资源配置过度。反之亦然,具有正外部性的产业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社会从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中免费得到了部分利益,导致经济活动带来的全部收益将大于该主体本身获得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根据私人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相均等的原理配置资源,会引起资源配置不足。由此可见,产业发展中只要存在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产业协调发展状态。
在银桥镇发展的两个产业相互关系总体而言,旅游业对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体现为成本外部性,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对旅游业发展主要体现为收益外部性,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由此,导致了银桥镇旅游业发展呈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征;相对而言,现代农业发展呈现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小的特征。因此,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机制创新和有力措施将产业外部性内部化,对旅游业的负外部影响应予以矫正,对农业的正外部性应予以补偿,从而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二、现代农业的外部性
农业生产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运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的活动。农业生产具有波动性、地域性、综合性、资源有限性和产品特殊性等特征。农业由于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高、生产周期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同时农产品市场是近乎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的市场特点,决定了农业的弱质性和收益溢出效应。现代农业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形成多元化的生态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大理市银桥镇立足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域特色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打造发展科技型、生态型、特色型、休闲型、高效型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为实现“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探索了转包、转让、合作社统一经营、龙头企业集中管理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效益。逐步实现从分散低效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镇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保护促发展”的理念,走生态路,打有机牌,积极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全镇已经有2个品牌的大米获有机认证,4个品牌的蓝莓获无公害认证。银桥镇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正外部性,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营造了田园景观
农业除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产品、积累资本等贡献外,还具有植被国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提供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等多种功效。这些功效可以说是农业独有的,也可以说是农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也是一种公共物品,银桥镇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这类公共物品,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景观。生态旅游是到具有优美自然景观和厚重历史文化遗迹的自然界,欣赏和了解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的旅游活动。银桥镇现代农业发展为生态旅游发展无偿提供了绿洲、湿地、湖泊、耕地、花田等景观。它们对净化空气、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旅游参与者也因此无偿获益。银桥镇的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与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本土农民、白族风情、农业产品等共同为生态旅游发展营造了“山水多姿、文化多彩、民族多情、物产多样”的田园景观,彰显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二)改善了生态环境
农业在产出农产品的同时,还产出清洁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与生俱来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促使银桥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发展休闲旅游业的重要载体。一望无垠的田园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到银桥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尽情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体验田园牧歌式的旅游生活。例如,银桥镇沙栗木庄村四周被农田环绕,2014年北京景鸿投资有限公司在村庄四周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薰衣草等芳香类作物,显著地改善了村庄自然景观,提升了村庄保护价值,2014年11月入选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局联合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利于打造沙栗木庄旅游度假村。
(三)提供了人力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会充分利用就近的资源,当本地的资源不足以给他们带来满足或是本地资源无法容纳太多的劳动力的时候,劳动力便会转向更外围的空间寻求新的就业机会。银桥镇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人力资源。由于农户承包的农田向现代农业企业流转,导致部分农民手中无田,需要寻找就业岗位。目前,银桥镇农业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的规模化种植现代农业基地达8920亩,其中蓝莓2100亩、有机水稻1500亩、苗圃1300亩、无公害蔬菜1620亩、食用玫瑰150亩、薰衣草150亩、现代烟草2100亩。同时,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旅游业寻找新的就业出路。2013年,银桥镇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81人。
(四)提供了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由多种实物产品和多项服务产品组成的混合物。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中最核心的成分。银桥镇现代农业营造的景观和体验氛围为旅游者提供了广泛多样性、区域独特性、群体组合性、季节变异性和可观赏性的旅游吸引物。2011年3月以来,出现了环洱海村庄的乡村旅游业快速扩张趋势,大量外地的经营户纷纷进入大理,租用或购买沿洱海周边农村居民住房,用于开办客栈、开办农家乐,用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它是对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占有,是对旅游资源的“购买”和“租用”,实现了资本运作,占有了“社会资本”带来的公共利益。银桥镇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旅游吸引物,出现了许多旅游业经营户。目前,银桥镇共有餐饮、客栈经营户60户,其中从事餐饮业7户,从事住宿业53户。莅临银桥镇的游客,通过现代农业发展以及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可以体验到“游苍山洱海,赏田园风光,住自然村落,品有机食品”的旅游组合产品。
(五)建设了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建设单位和个人均按规定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新型墙体材料费等相关费用,专项用于城市的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但是,乡村旅游业经营户使用农村宅基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等商业经营行为并没有缴纳公共设施配套费的政策。农村的大部分公共设施由政府或村民组织建设。银桥镇现代农业是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2010—2014年,政府奖补6839万元和农业企业配套缺口资金实施了农业血防、中央财政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水稻产业示范、特色产业扶持、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将银桥镇建设成为“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树成行”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这些沟、渠、路、树等公共设施由于具有不可排他性,被旅游业发展无偿占有使用。
三、旅游业的外部性
随着大理市实施“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旅游“二次创业”,银桥镇着重打造“金水银桥、平分百二、西国干城、无为胜景”四大旅游文化名片,在积极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建设高端休闲养生度假项目、大理发展休闲养生旅游的同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与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旅游迅速成长为银桥镇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围绕环洱海景观路及“村村通”公路,坚持洱海保护优先,突出白族民俗文化特色,不断拓宽“农家乐”发展渠道,打造体验式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形成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域,推进以民居、民俗旅游为主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然而,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产业,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旅游业发展会自始至终地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现阶段总体而言,旅游业的外部性明显制约了银桥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明显地受到了来自旅游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影响。
(一)助推了地租价格
不同用途的土地产出不同,导致不同的地租价格。农业用地的产值低决定了地租低。在利益差的推动下,农村存在将农业用地向非农化建设用地转化的冲动。在农村社区兴办的乡村企业所使用的是农村建设用地,由于这些建设用地由农业用地转化而来,所以许多乡村企业一般按照农业用地的地租水平缴纳建设用地地租,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但是,农民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如果出租方按照建设用地收取地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银桥镇地处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照农业用地的地租水平租地建设非农设施,用于经营餐饮、客栈、农家乐等非农产业,可以获得远高于种植业的经营收益。对旅游经营用地需求的持续增加,最终导致了农用地租的普遍较快增长。银桥镇流转农田的年租金行情2010年约为1000元/亩,2012年约为1600元/亩,2014年高达2000元/亩,而且在租赁期间地租年递增率为8%—10%,远高于周边地区的地租价格,成为现代农业规模化扩张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增加了人工成本
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重要原因在于各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促使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收益明显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吸引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旅游业。随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充分市场化,农业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工资报酬是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一般价格。由高生产率的非农产业决定的劳动力价格水平对低生产率的农业来说,是巨大冲击。另外,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旅游者涌入,旅游者的增加必然导致物质需求的增加,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物价上涨,进而使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银桥镇2014年种植业雇用普通田间农民的价格达100元/天,达到当地城区的用工成本。即使这样高的成本也只能雇到基本上年龄超过40岁的农民,40岁以下的当地农民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熟悉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种植业技能。随着非农就业工资持续上涨,农业劳动力成本处于持续上涨状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业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
(三)加重了环境负担
旅游业是依托景区环境的产业。旅游消费者在市场价格既定的前提下,会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造成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过度消费。旅游开发商以市场价值最大化开发资源,导致社会必须承担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交通拥挤等外部成本,势必影响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银桥镇旅游服务业经营户的用电量、用水量较大,给周边农户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用电用水以及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造成影响。部分经营户违反《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规定,私自取用洱海水作为景观水池用水,导致周边农田的干湿度失衡。银桥镇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是按自然村人口发展规划设计,旅游业经营户数量不断增多加大了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负荷,导致一些旅游业经营户的污水未达标排放到沟渠,不仅加重了环洱海区域的环保负担,而且制约了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
(四)提高了规划门槛
区域农业规划是区域农业发展政策制定、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技术引进等的指引。在风景名胜区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面临诸多政策的约束,必须坚持优先保护风景名胜资源。2006年国务院颁布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2012年3月28日起,大理州规定,在洱海海西(银桥镇属于海西)布局的项目,须由大理市委、市政府报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批复后方可组织实施。因此,在银桥镇布局发展的现代农业项目规划必须由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报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批复后方可组织实施,提高了农业项目规划的门槛,增加了审批环节,延长了审批耗费时间,致使许多现代农业项目难以快速顺利实施,增加了规划成本。
(五)挤占了公共资源
银桥镇是大理千年农耕文明的承载区,自古以来各种公共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但是,由于公共资源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外部性、产权的复杂性,导致公共资源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搭便车(Free Rider)”倾向,容易诱发相关利益主体的短期行为,造成对公共资源的滥用。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银桥镇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水、电、路等现代农业发展必需的公共资源被旅游经营者优先挤占,导致交通拥堵、用水短缺、供电紧张、污染物增加等问题。例如,客栈经营户利用抽水泵将水抽到屋顶蓄水池,可以充分保障游客的用水需求,但是造成了农田的水分达不到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尤其是枯干季节对水分的需求限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外部性的原因
外部性现象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非市场性相互经济关系。诱发外部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银桥镇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经济主体在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外部性,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所致。
(一)产权不够明晰
产权是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能帮助人们进行经济交易时形成合理的预期。产权途径的实施前提是产权的明确界定,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产权的界定是极其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或者即使可能,界定成本也极其高昂以致界定产权不再有意义。在银桥镇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互发展的经济活动中,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农田景观、生态环境、农业公共设施等,由于难以界定产权为归属于投资的农业企业,所以事实上成了旅游业发展的“公共物品”,引起了“免费搭车”问题。这样的负外部性可以归为通过外部性表现出来的产权界定问题,解决好产权问题可以使负外部性内部化。
(二)规划管理滞后
规划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政策,可以通过控制产生外部性的因素或行为,解决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规划可以将使用性质不相容的用地隔离开来,以控制或解决它们之间产生的负的外部性;也可以将使用性质相容的用地安排在一起,以更好地发挥它们之间产生的正的外部性。银桥镇由于缺乏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导致在各自为政、盲目发展中产生了严重的外部性。解决好规划管理问题,通过规划引领,抑制负外部性的控制因素和保障正外部性的控制因素,能够有效控制产业布局和土地使用中的外部性影响。
(三)利益关系失衡
达赫门(Damhen)在专著《环境经济学》中认为,外部性源于经济活动的分散性,利益的分散性表现在各个层面,如邻居之间、社会集团之间、企业之间乃至地区之间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都能直接间接地产生外部性。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旅游业发展中涉及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多样化的利益需求。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利益不同,造成了多方面的负外部性问题,阻碍了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益失衡在银桥镇体现在旅游企业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为了获取高的投资回报,不会过多考虑旅游开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惠及农民利益。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进入银桥镇,影响了农民宁静的生活氛围和传统农耕文明,旅游企业获得了大部分收益,农户要承受旅游发展的外部不经济。
(四)责任意识淡薄
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特定历史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价值。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环境条件的可承受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但是,由于缺乏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核算体系,旅游业市场化经营严重影响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一些旅游经营户责任意识淡薄,盲目地以牺牲社会、文化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暂的经营收益,导致了辖区内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农业资源的严重破坏和农田非农化使用的代际不公平等问题。短期利益驱使旅游业超负荷发展,导致农田减少和传统农耕文化消退,致使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不协调。
五、外部性内部化的机制
外部性问题由来已久,现代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措施主要是在传统的解决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部性内部化要遵循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原则设计政策机制。首先,对问题的外部性属性进行识别;然后,根据外部关系的主体和外部效应的大小共同决定内部化(政策)的对象;最后,由所有因素共同决定内部化的手段,以期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解决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性问题,要按照外部性内部化的思路,探索实践市场手段、行政手段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制度安排将经济主体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消除或降低外部性的影响,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产权激励机制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制度。产权激励是稳定、持久和有规则的。解决外部性内在化问题,关键途径在于产权制度创新。科斯1960年在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阐述了这一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称为“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指出,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同时交易成本为零或可以被忽略,那么,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自行解决。既然,产权不清是产生外部性的根本原因,那么,顺理成章的结论是界定产权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确立产权导致价格将资源引向效率。科斯1959年在《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中提出:“权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减轻外部性对银桥镇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必须加强产权制度的研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占有、谁付费的原则,促进各类资源高效有偿使用。探索建立农业景观的所有权观赏收费机制,到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休闲的旅游者都应缴纳相应的农业资源观赏费用,收取的费用归农业景观营造者使用,从而提高农业企业打造“大地艺术”式农田的积极性和经济收益。
(二)规划引领机制
规划是政府干预外部性的一项公共政策。通过对土地开发、使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平衡土地使用中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有利于消除市场交易中的外部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显而易见,编制银桥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促进各类产业科学布局是解决无序发展加剧外部性的当务之急。凭借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物质性控制效用,通过土地使用控制、设施配套控制、建筑建造控制、行为活动控制,可以有效解决银桥镇辖区内产业发展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三)特许经营机制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只有政府严格控制相关企业的市场准入,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和相关产业的损害。解决旅游业对现代农业的成本外部性问题,应实施特许经营制度,构建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旅游业经营户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才能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建设方案施工。通过竣工验收或取得房屋质量鉴定合格报告,方可办理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工商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等相关经营手续,证照齐全才能投入经营。
(四)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政策是应该让企业实在地看到实现生态化生产的经济理由,应当建立生态环境再生产的经济补偿机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决策完全融为一体,使经济活动的总效益与总成本融为一体。对污染环境的企业收税或收费是纠正外部性常用的一种方法。2014年10月,银桥镇人民政府制定实施《关于规范服务业经营户管理的意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收费机制,制定收费标准。按照经营户的经营规模,收取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社会治安维护费、公共设施配套费用等。收取的费用统一交给村集体,按照“取之于经营户,用之于环境综合治理”的原则,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扶持生态农业发展。在扶持现代农业方面,银桥镇激励推广使用有机肥,按照种植户购买有机肥价款的80%进行补贴。根据“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要求,以补贴引领种植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施用有机肥,降低和分解土壤中氮、磷含量,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五)产业融合机制
构建银桥镇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制的主要途径就是合并农业龙头企业和旅游企业,发展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兼有旅游业和农业两个产业的双重属性。对农业而言,增加了农业的观光旅游价值;对观光旅游业而言,扩大了观光旅游空间,丰富了观光旅游内容。通过发挥产业一体化的整体效应、规模效应、交易成本效应,可以有效克服行业分割和无序竞争对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造成的负外部性。将旅游业与现代农业一体化融合的载体是建立现代农业庄园。银桥镇沙栗木庄村的薰衣草庄园项目正在探索生态、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体制和动机机制。围绕庄园农场种、养、加工主体功能区及相关配套建设,深度挖掘当地人文、民俗、历史等文化资源,把特色文化与农业庄园的主导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将现代农业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满足科技示范、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参与体验、品尝采购、观赏娱乐等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游客吸引到现代农业庄园内消费。
(六)道德约束机制
外部性问题从伦理学角度看,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因为他实质上是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相等,使一些人可以逃避和推卸责任的成本,即当使用者使用某功能时,他可以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相关成本,这种成本在总产出的范围内与使用者的收益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非规范,甚至是同比增减的关系,这就会导致付出与收益的不对等和不公平。现阶段银桥镇旅游业经营造成了环境污染,对农田环境和周围农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经营户却获得了全部的旅游服务收益,这种行为应受道德和舆论约束。因此,必须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倡导和培养经营者的社会责任,使企业热心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忘为社会的公共利益尽一份力,有助于阻止负外部性行为的产生。
(七)社会治理机制
外部性问题通常导致人人都想分享收益却不愿意承担成本。如果一个人采取行动来处理外部性问题,他将承担所有因此而造成的成本,而获得的收益却是所有的受体共同享有。为此,需要鼓励各村委会成立客栈联盟、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会等相应的社会组织治理外部性问题。通过把分散的受体联合起来,建立专业化的机构,使经济主体作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统一体,齐心协力应对外部性问题。通过提高社会组织化水平,引导经济主体从无序分散走向专业集中,提高组织性和规划性。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服务功能,统筹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观、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注释
①罗明义、田里、杜靖川、许南垣:《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及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73页。
②Pigou, A. C.TheEconomicsofWelfare. 4th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and Co., Ltd,1960.
③Meade, J.M. “External Economics and Diseconomics in a Competitive Situation.”TheEconomicJournal, 62(1952):54-67;Coase, R.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ofLawandEconomics, 3(1960):1-44;Davis, O. A., and Whinston A. “Externalities, Welfare, and the Theory of Gam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cs, 70(1960):241-62;Buchanan, J. M.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32(1965):1-14;H., Demsetz. “Theoretical Efficiency in Pollution Control: Comment on Comments.”WesternEcon. J., 9(1971):444-446.
④Coase, R.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JournalofLawandEconomics, 2(1971):1-40.
⑤H., Demsetz.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EconomicReview, 57(1967):347-359.
⑥Grossman, Sanford J., and Hart, Oliver D.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 94(1986):691-719;Hart,O., and Moore, J.,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 98(1990):1119-1158.
⑦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城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88页。
⑧N., Antonio, Matteo R. and Alessandra M.TowardsaTheoryofIncompletePropertyRights. American Law & Economic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s,2007.
⑨同时,Antonio等也认识到产权与外部性的关系似乎并不如此简单,而具有一种复杂的共同演进的关系。
⑩在外部性出现以后,或许会存在一个新的产权安排问题。如果不采用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是由政府对施害者直接进行处罚,则意味着行为者一开始便没有实施外部性的权利,因此,也不会有新的产权出现。
责任编辑 张静
The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of Yin-qiu Town in Dali City
Liu Shenghuan1Yang Yanchi2
(1.College of Economy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2.People’s Government of Yin-qiu Town,Dali 671003)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s also the key to the new urbanization,but it causes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Modern agriculture in Yin-qiu which is well-known for its provinci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s and national scenic spots,has produced som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such as the appearance of pastoral landscapes,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abundant tourism products,adequate public facilities,ect.,which are conducive to a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Yet,the boost of tourism in the town has conversely brought about som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cluding the increase of production costs,the burde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difficulties of planning and the misuse of the public agricul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above-mentioned externalities,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Yin-qiu to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 by combining market means,administrative means and social governance,and to realize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mong various industries by exploring such mechanisms as the property rights incentive,planning,franchise,ecological compensation,industrial integration,moral constraints and social governance.
externality; modern agriculture; touris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2015-03-1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课题“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控污减排与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2013ZX07105-00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