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涉外导游跨文化意识与发展城市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与策略

2015-03-20李新元,王立红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跨文化意识

培养涉外导游跨文化意识与发展城市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与策略

2014年度泰安市社科理论研究课题“基于提升泰安市旅游文化形象的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与“新媒体背景下泰安市旅游营销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李新元,王立红

(山东科技大学 基础课部,泰安 271019)

摘要:介绍了涉外导游和旅游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涉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涉外导游数量少、素质不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探讨了涉外导游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提出了发展城市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并对当地涉外旅游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文化软实力;涉外旅游规划

涉外导游,又名导游翻译(guide-interpreter),是指已经取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和当地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证,受旅行社或导游服务公司的委派,为入境外国游客或国人外出旅游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他们身兼导游与翻译的双重任务,是涉外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整个旅游团队的中心和灵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涉外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和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大量的海外游客蜂拥而至,各大旅游景点的外汇收入屡创新高。但是在红火的市场和骄人的成绩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关涉外旅游业长远发展的严肃问题:我国的涉外导游不仅数量少,而且综合素质不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极端不合理。在持有外语导游资格证的导游员中,女性多,男性少;20到35岁的年轻导游员居多,35岁以上的少;职高或大专毕业的导游员多,本科毕业的少,研究生毕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初级职称的导游员多,中、高级导游员少,特级导游员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因为涉外导游面对的都是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所以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外,他们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由于交流不畅引起的文化冲突和外事纠纷。由于工作任务相对繁重,每年出差带团时间长,而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有些涉外导游的跨文化意识比较淡漠甚至缺失,忽略了自己身兼的“文化使者”重任,不注意维护所在城市和国家的旅游文化形象,阻碍了当地涉外旅游业的发展。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S·奈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的,后来其理论逐渐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成为与“硬实力”经常相提并论的一种能力标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更加具体,它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1]其发展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地的综合实力现状。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软实力具有抽象性、开放性和非强迫性的特点,其对客体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对当地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培养涉外导游的跨文化意识、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是英语语言学、文化学和旅游学、管理学各界专家和学者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当地部分国际旅行社的注册(涉外)导游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后,笔者发现造成涉外导游跨文化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是负责培养、管理和监督(涉外)导游的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少基本的沟通、交流与约束机制,忽略了在职、在岗导游培训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系统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跨文化交际学》、《英美国家文化》等课程多是纸上谈兵;旅游局负责导游考核和颁发资格证书,只要申请者通过了《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两门专业课考试,再参加外语类语言课程的笔试和口试就可以获得外语导游资格证书;进入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后,由于人员紧张,新手导游的见习期基本上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大多数人直接上岗,开始独立接待团队。由于创收的任务远远超过了预期,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和机会跟着资深导游熟悉带团流程、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技巧,更不用说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了。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高校、旅游主管单位和旅行社、旅游企业处于完全脱节的状态,涉外导游本人也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不断积累经验,寻找进步的机会。因此,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切实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涉外导游的培养、培训、管理“一条龙”模式,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领导、监督和服务作用,把旅游经济创收和提高涉外导游总体素质结合起来,培养一支头脑灵活、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一专多能型”涉外导游队伍,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腾飞,因为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不仅能够给外国游客带来高度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享受,赢得广泛赞誉,而且能够增加游客的回头率并且刺激他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旅游文化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涉外导游对涉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需要流利地掌握客源国语言,更需要了解客源国非语言沟通技巧,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实现游客与导游的良性互动。[2]其中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是一名合格的涉外导游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直接决定旅游文化传播的效果和涉外旅游活动的成败。所以,笔者认为,培养涉外导游的跨文化意识首先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域文化,尊重外国游客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认知,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第二,要深入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尽可能地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讲解和交流,使他们从思想上获得共鸣。例如,在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时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Confucius,the first professor in Chinese history,was a great educator who provided education to low-class students and created some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teaching field.”(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教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而且奠定了许多教学原则的基础。)如此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外国游客对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顿时肃然起敬,感受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第三,正确处理与旅游主体的关系,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既要避免文化冲突,又不能屈服于外国游客的无礼要求,坚决不能做有损人格和国家利益的事情;第四,要对涉外导游加强个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行业管理,坚决杜绝乱导、误导和欺客、宰客的事件发生,维护国家旅游文明形象。

同时,涉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长期沉淀、积累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总和。[3]如果要快速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是要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当地的旅游文化现状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当地旅游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秉承“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到长期发展与短期目标规划相结合、旅游文化与当地传统习惯、历史民俗相结合,有效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顺应绿色、低碳旅游的总体趋势,杜绝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或低层次无序开发;另外,更新旅游文化理念,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打造能够彰显文化个性、能够被游客认可并且操作性较强的旅游目的地文化品牌;最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使者”功能,展现当地优秀的旅游文化。与此同时,完善当地的旅游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通讯和住宿、餐饮条件,提高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在进行涉外旅游规划时,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软实力的能动作用,突出文化的主体地位。具体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系统规划旅游资源,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旅游资源规划的目的是整合优势资源、协调旅游供求关系,实现旅游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必须狠抓景区文化内涵建设,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做足文章,开发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点,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目标人群的变化及时调整旅游规划,整合精品资源,扶持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涉外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日益巩固,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与之相比稍有逊色。因此,提高涉外旅游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文化软实力发展,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作为驻地高校,应当坚持“服务当地、造福桑梓”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各大国际旅行社和旅游企业、导游服务公司进行合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讲座、培训等形式帮助培养当地涉外导游的跨文化意识,减少他们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心理隔阂或交流障碍;同时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其文化素养,为他们将来走上旅游行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为涉外旅游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后备人才,使涉外导游真正成为出入境旅游的名片。笔者身为其中的一员,深深地体会到,培养涉外导游的跨文化意识、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各部门和各企业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对于广大一线涉外导游来说,他们应当意识到自己肩负“文化使者”和“旅游形象大使”的重任,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自觉地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软实力、开创涉外旅游发展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任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义[N].光明日报,2009-7-7(3).

[2]胡爱清.涉外导游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规律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5.

[3]管媛媛,陈浩然.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初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10.

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5.01.022

收稿日期:2014-10-17

基金项目:201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3RKB01152)

作者简介:李新元(1972—),女(汉),山东单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跨文化交际与英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5)01-0076-03

Research on promoting foreign languages tour guides’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tourism cultural soft power of cities

LI Xin-yuan,et al.

(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an271019,China)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 guide and tourism culture soft power,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foreign-oriented tourism development,for example,there are fewer foreign languages tour guides than needed and they are low in quality,and the structure of their gender,age,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academic titles is unreasonable.It also explores the ways to promote foreign languages tour guide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proposes the strategies to develop tourism cultural soft power,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local foreign-oriented tourism planning.

Key words:cross-cultural awareness;cultural soft power;foreign-oriented tourism planning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跨文化意识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以跨文化意识培养为目标的英语教学体系研究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